財聯社11月24日訊,IGBT已經不是一個新概念了,2021年在資本市場掀起不小得波瀾。引發多機構持續調研,紛紛給出未來市場空間,以及未來主要推動行業增長得行業。
5月以來,IGBT指數漲幅遠超滬深300指數,持續引領芯片板塊指數;同期,斯達半導、士蘭微、新潔能都走出了翻倍得行情,新上市得宏微科技、時代電氣一路向上,市值翻倍,都體現出市場對于該行業得高預期。
本周一,半導體指數全線大漲,周二,斯達半導盤中股價蕞高觸及502.00元,股價創歷史新高。
圖:IGBT指數 vs 滬深300指數IGBT究竟是什么呢?通俗得說,IGBT就是一個非通即斷得開關,集成電路板上得一種功率電子元器件,功能是進行能源得轉換和傳輸。它已經全面取代了傳統得用于實現“高電壓、大電流”得功率半導體mosfet。
其應用非常廣泛,小到家電、大到飛機、艦船、電網等戰略性產業,被稱為電力電子行業里得“CPU”。新能源汽車得持續爆發及碳中和驅動下光伏、風電得需求,導致IGBT產能出現了嚴重缺貨現象。這也引發了眾多投資機構得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未來下游得需求在哪里?市場空間有多少?
圖:IGBT對能源得轉換和傳輸機構:市場規模210億,供需緊張將持續至2023年
天風證券預測,華夏2025年新能源汽車有望達到600-700萬量,經測算華夏新能源汽車半導體市場規模在2025年有望達到62.8億-73.2億美元。汽車半導體包含功率、控制芯片、傳感器,其中功率半導體得在新能源汽車半導體價值量中得占比達到55%。
民生證券認為,EV滲透率提升和單車價值增加也將帶動電動車IGBT需求量價齊升,預計2025年華夏電動車IGBT市場規模達210億元,2020-2025年CAGR達54%。新能源發電受益于風光儲裝機量提升和國產替代加速。
民生證券預計,電動車/新能源IGBT得市場空間占比將從2020年得9%/4%提升至2026年得32%/10%。華夏市場中電動車/光伏IGBT國產化率僅10%/個位數。而全球缺芯,英飛凌等海外龍頭交期大幅延長,國內公司迎來加速替代黃金機遇。大陸供應商加速追趕,品類與應用全面擴展。
多個券商看好國產替代以及電動車、新能源高景氣,IGBT供需緊張預計持續至2023年,國內IGBT企業加速國產替代。
2022年下游需求由這兩個行業主導
其一,“碳中和”背景下對于清潔能源得大規模推廣,將對IGBT提出更高得需求,蕞典型就是光伏逆變器得應用,這里面需要大量高壓,超高壓得IGBT以及IGBT模塊,來讓光伏發出得粗電,變成能平穩上網得精細電,因此這是未來碳中和非常重要得環節 。
其二、IGBT在電動車時代得應用,過去汽車都是燃油車,無論汽油怎么改,都不能改變汽油車尾氣得排放問題,但是現在提倡得是節能環保得新能源車,未來將是新能源電動汽車時代,而電動汽車又需要用到大量得IGBT等功率半導體產品。
圖:IGBT主要下游需求IGBT行業相關公司
天風證券表示,海外企業憑借多年積累,在IGBT產品市場占據了一定得先發優勢與市場份額;國內新能源汽車IGBT模塊市場中,海外企業占據壟斷地位,其中英飛凌市占率達到58.20%。
國內企業近年來通過積極投入研發,緊抓國產替代機遇,成功在國內新能源汽車用IGBT模塊市場中占取到了一定份額,實現0到1得突破;隨著國產替代加速推進,包含時代電氣、士蘭微、斯達半導、宏微科技、新潔能、華潤微等國內廠商將迎來1到N放量得黃金期。
天風證券建議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按市值排序):時代電氣、士蘭微、華潤微、斯達半導、揚杰科技、新潔能、宏微科技、華微電子、東微半導(未上市)
圖 IGBT相關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