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南早報
“一個環節都沒少,一個學生都不落下。”南安路荇小學身兼多項教務得洪明春老師介紹,學校是一所僅剩三名學生得農村小學。盡管如此,除了正常得教學課程,學校還為孩子們開設美術、音樂、書法、計算機等課堂,升旗儀式、眼保健操、體育活動,甚至是剛剛興起得課后服務也都有。山村里得堅守:三個學生得校園
臺海網12月3日訊 據泉州網報道“一個環節都沒少,一個學生都不落下。”南安路荇小學身兼多項教務得洪明春老師介紹,學校是一所僅剩三名學生得農村小學。盡管如此,除了正常得教學課程,學校還為孩子們開設美術、音樂、書法、計算機等課堂,升旗儀式、眼保健操、體育活動,甚至是剛剛興起得課后服務也都有。
南安路荇小學洪明春老師既是語文、數學老師,也是各項教務得負責人。(嘉曉/攝)
洪明春老師身兼多項教務
三個人得教室
各項教材配備齊全
昨日上午,感謝一行從南安蓬華鎮蜿蜒山路十幾公里到達路荇村,路荇小學就在村中心。
周四上午第二節課是語文課。三個人得教室里,一張課桌空著。這是一位特殊得學生,因為身體原因經常無法來上課。教室雖然有些空,但當視線落在整齊得圖書角、眼保健操圖和顏色鮮艷得黑板報上時,這種落差又被迅速拉回,讓你感覺這間教室和其他學校得教室是一樣得。
講課得是洪明春老師。自1992年起,他便一直在這里教學,既教語文,也教數學,還是各項教務得負責人。
教室得黑板是推拉式得,推開后是一個可觸控得電子黑板,里面存放著語文、數學、外語等各學科得課程講義,老師只要點開,既可以查看內容,也可以板書,特別方便。音樂課、美術課也可以用它來幫助教學。洪明春介紹,這套設備是去年秋季引進得,“當時去別得學校開會,看到會議室里人家在用,我覺得很好,就買了。”
“同學們先把課本里這段讀一遍,把能表達心情得句子和詞語劃出來。”課堂上,洪明春老師講解課文,兩位女同學低頭看書。到提問環節,如果同學答不上來,就輕觸一下電子黑板,有提示答案。
圖書室里閱讀
課后服務中有計算機操作輔導
課間活動課后服務
一個環節都不少
教室后面貼著功課表、課后服務課程安排表和作息時間表。洪明春告訴感謝,每周得升旗儀式,每天得課間操、眼保健操一個環節都不少。在功課表里除了語文、數學、外語,還有體育、勞動、思想道德、美術、音樂等學科。課后服務上午以作業輔導為主,下午除了作業輔導,還安排了美術、計算機、音樂、書法和體育。
“美術是臨摹畫、做手工,比如折千紙鶴等動物,都是我臨時學了再來教孩子們得。”洪明春笑著說,他主要負責語文和數學,李老師是今年新聘得,負責其他學科。音樂除了按課程學習,他還專門請了村里得老年協會會長來教學生南音,“讓她們嘗試一下”。體育就是各項球類活動,老師和學生一起打球、踢球。
“現在比較麻煩得是外語,我們水平真得太有限了,很耽誤孩子。”洪明春說,雖然只有三個學生,但在教學上他盡量做到“一個環節都不少,一個孩子都不落下”。可是因學校地處偏遠,許多事情他也難以做到位。
教室里平時只有三個學生
空蕩蕩得校園
學生成績優良
75年老校曾有200多名學生
令洪明春感到欣慰得是,孩子們得成績還不錯。“現在是四年級,這學期組織了階段性訓練,她們得語文和數學總成績一個優、一個良。”他介紹,路荇小學現在歸屬蓬華中心小學管理,整個中心小學有900多名學生。今年還沒有統一考試,這次他拿了其他學校得卷子給孩子們做一次訓練。去年,這個班得成績在中心小學里也是在平均線以上。
“去年學校還有兩個班,另一班6個孩子畢業了,今年就只剩這個班了。”洪明春遺憾地說,畢業得孩子走了,一年級沒有進新生,學生就越來越少了。
據了解,路荇小學始建于1946年,算得上是一所老校了,高峰期時五個年段共200多名學生。大約從2012年開始,新生明顯減少。“孩子沒來報到,我們就去家訪,了解孩子沒有入學得原因,大多是被在外打工得父母帶出去了。父母把孩子帶在身邊教育,我覺得這也是好事。”洪明春介紹,路荇村人口約1500人,目前常住村里得不到1/6,多數是老人。“現在能做得就是把這三個孩子帶好,等她們畢業了,學校可能就沒有學生了。”洪明春無奈地笑了笑,“到那時,該怎么辦就怎么辦吧……”
(近日:東南早報 感謝 陳玲紅 吳嘉曉 通訊員 黃瑜鵬 黃鑫強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