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
占地區生產總值比例達4%
高新技術企業超2萬家
培育有國際影響力得
新型研發機構40家
......
未來五年
南京將實施九大重點工程
↓↓↓
聚焦2025年
科技創新成為
南京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驅動力
感謝閱讀本文
今天
南京市“十四五”重點專項規劃
系列專題新聞發布會(第六場)召開
市科技局介紹
《南京市“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
相關情況
小布帶您一圖讀懂!
▽
還有這些大家關心得問題
▽
問:“十四五”時期如何更好發揮牽頭抓總作用,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得全面創新?
答:今天發布得“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是落實我市第十五次黨代會“聚創新之能,乘開放之勢”精神,面向全域創新出臺得高質量、高水平得規劃,規劃中除了明確未來五年創新體系如何構建,也在產業、人才、開放等方面提出了很多舉措。
立足新階段,面向“十四五”,市委創新辦將堅持戰略導向、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確保“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中得各項工作落實到位。接下來,將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謀”得能力再提升。一是謀戰略規劃,面向“十四五”科技創新系列重大問題,完善創新頂層設計,對標國際國內創新先進城市,謀劃China綜合性科學中心、新發展格局示范城市、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等建設方案。二是謀改革試點,緊抓引領性China創新型城市建設契機,充分發揮南京作為華夏唯一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作用,健全完善科技法規體系,加快科技管理職能轉變,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激勵政策落實落地,不斷優化創新得制度性供給,推動更多試點任務在南京落地。三是謀重點工作,圍繞“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面向制約我市創新發展得難點、堵點和痛點,在基礎研究能力突破、產業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方面制定“南京方案”,形成“南京經驗”。
(二)“統”得力度再加強。一是統資源整合,根據“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圍繞建設引領性China創新型城市、綜合性China科學中心、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等建設目標,推進“兩區”“一廊”“多組團”空間布局建設,統籌全市創新資源投入,提高投入效率。二是統板塊協同,加強對板塊創新工作得宏觀統籌,進一步優化板塊間創新要素得優化配置,實現跨板塊創新資源整合,形成全域創新合力。三是統政策落地,繼續開展創新政策宣傳推廣,推進上線“寧企通”惠企綜合服務平臺,擴大區級“秒觸發”服務平臺試點,做到“一網通辦、一站直達”,實現“即申即辦,免申即享”。
(三)“抓”得重點再聚焦。一是抓校地融合,高校院所是我市創新發展得核心資源和蕞大底氣,根據“十四五”規劃要求,深化新型研發機構校地共建模式,推動新型研發機構質效提升,暢通成果轉化通道;創新發展思路舉措,探索“一校一策”校地融合新模式;建設好大學創新港等新型創新平臺。二是抓開放創新,推動“生根出訪”計劃向“深耕計劃”升級,布局建設一批離岸孵化器、人才離岸雙創基地等載體;支持有實力得企業“走出去”,強強聯合,提升企業國際競爭能力。三是抓品牌活動,擦亮南京創新周、大學生畢業季、大學生開學典禮等“創新名片”,不斷提升南京創新品牌傳播力和影響力。
(四)“督”得成效再明顯。一是督重點任務,分解落實“十四五”規劃各項任務,重點督查各部門、板塊落實“十四五”規劃提出得十大支撐體系、九大重點工程以及引領性China創新型城市建設得68項任務得進展情況,及時發現、解決問題,確保工作落到實處。二是督工作進度,用好12345政務熱線創新名城服務專席,督辦創新主體提出得各項訴求,確保各項建議和訴求解決到位;督查市有關部門重點任務落實情況、各區重點指標完成情況,確保各階段目標順利完成;開展創新工作動態監測評估,按季度通報監測評價結果。三是督活動成效,對創新周等重大活動簽約落地項目進行績效評估考核,實現以活動聚資源、促合作。
總之,市委創新辦將圍繞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加大統籌推進力度,實現創新工作再上新臺階,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問:請介紹一下“十四五”期間我市重點推進China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答:根據《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以及《南京市“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相關發布內容,我市將按照“四個面向”原則和服務China戰略需求,加快原始性引領性科技攻關,積極實施China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培育計劃,促進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貫通式發展,為創建綜合性China科學中心奠定基礎條件。
“十四五”期間,我市將重點推進China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建項目-未來網絡試驗設施項目加快建設、完成驗收,并同時推動設施開放、共享,產生更多前沿科技成果。該項目是華夏通信與信息領域唯一得China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江蘇省第壹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也是我市加快引領性China創新型城市建設得重要支撐力量。截止目前,建設進度、完成目標任務均已過半。
同時,我市在China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培育方面,已經落地我市、已經啟動實施得培育項目有多個:包括中科院計算所南京創新研究院牽頭建設得信息高鐵試驗裝置,中科院軟件所牽頭建設得開源軟件供應鏈重大基礎設施,同時,在農業、物理等基礎科學領域也在積極爭取。
另外,還有2個項目剛剛啟動培育:分別是中科院過程所牽頭建設得決策智能與計算創新平臺項目,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牽頭建設得百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研發與集成驗證平臺。市發改委將適時籌備論證一批后備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積極爭取更多China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落地。
同時,在推動China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我市將建立健全穩定可持續投入機制,支持各類創新主體依托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展科學前沿問題研究,有序推進原始創新策源地建設,著力打造戰略科技力量。
問:南京市“十四五”期間關于“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方面都有哪些計劃和考慮?
答:南京市高度重視“專精特新”企業得培育,全市現有China制造業單項第一名企業11家、級別高一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4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82家。“十四五”期間,計劃每年新增China制造業單項第一名示范企業2家、級別高一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0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0家。到2025年,力爭培育China制造業單項第一名示范企業20家、級別高一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0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00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1000家、“專精特新”后備企業10000家,構建“十、百、千、萬”梯次發展得“專精特新”企業群體。
為此,市工信局制定了《關于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得行動方案》和《關于加快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得若干措施》,集聚全市力量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同時,圍繞“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實施六大工程。一是梯度培育工程。實施工業市場主體倍增計劃和規上工業企業倍增計劃,開展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建立千家“專精特新”發展特色企業群體。二是創新驅動發展工程。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研發機構高質量提升計劃,推動企業研發平臺向省級、級別高一點平臺升級。三是產業鏈強鏈補鏈工程。每個產業鏈梳理30~50個重點企業,力爭每條產業鏈培育10家級別高一點“專精特新”小巨人或單項第一名企業。四是數字化和綠色化發展工程。到2025年,建設100家省級智能制造示范車間,推動1000家“專精特新”企業實施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升級。五是品牌和質量提升工程。實施地理標志產業促進計劃,打造南京特色“專精特新”企業品牌。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標準“領跑者”活動,制定一批華夏產品標準。六是精準化要素保障和服務工程。實施優質“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培育計劃,建立100家“專精特新”擬上市企業培育庫,為企業上市全程提供精準服務。
問:“十四五”時期,如何高效集聚中科院高端創新資源打造麒麟科創高地?
答:南京市第十五次黨代會報告中明確提出南京未來五年要“全力開動創新引擎、建設China區域科技創新中心”、“鍛造China戰略科技硬核力量”,并對園區建設得麒麟科技城提出了更高得期待和要求。
一是進一步優化麒麟科技城規劃設計,不斷提升規劃能級。立足創新名城核心區和綜合性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得功能定位,學習借鑒世界基本不錯、國內領先得科技園區建設經驗,突出空間集聚、學科集群、要素集中,打造麒麟科技城戰略科技力量承載區。
二是進一步優化院地合作體制機制,用好用足省市支持政策。探索形成具有南京特色、符合中科院要求、能夠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得院地合作新模式,進一步擴大新得合作內容。落實院省共建麒麟科技城協議得各項措施,同時用好市政府出臺得《關于支持中科院高端創新資源落戶麒麟科技城得政策措施》,在資金、用地、交通、土地空間規劃、建設用地指標、人才住房、人才子女入學等方面為落地中科院項目提供保障。
三是進一步加快落地平臺建設發展,培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國之重器,也是爭創China綜合性科學中心得必要條件。“十四五”期間,麒麟科創園管委會將依托已落地得中科院研究所分支機構,加快推進“信息高鐵綜合試驗基礎設施”“開源軟件供應鏈重大基礎設施”等四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預研,力爭在“十四五”期間獲得省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立項,并有1-2個列入China發改委“十五五”規劃。
四是進一步加強高端資源引進力度,集聚中科系研究機構。在空間天文、資源環境與地球科學等本地存量學科方向得基礎上,圍繞人工智能、信息技術、能源動力、綠色制造、生命健康與安全等學科方向和產業領域,與中科院研究所共建高端研究機構。同時以國科大南京學院為載體,推動科教深度融合。
到2025年,麒麟科創園將培育建設1-2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謀劃4-5個China重點實驗室,在麒麟形成一個China重點實驗室集群。引進諾貝爾獎獲得者、兩院院士等國際基本不錯創新人才40人,集聚5000名中科院系研究人員。
問:《規劃》是如何與China和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進行銜接得?
答:總體來看,《規劃》緊密銜接了China和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又凸顯了南京科技創新自身特色。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彰顯了南京得使命擔當。《規劃》緊跟China和省規劃戰略部署,把服務China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強化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科技支撐作為南京得使命任務,把“樹立引領性China創新型城市建設標桿,爭創綜合性China科學中心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作為南京得奮斗目標,明確了南京在華夏科技創新版圖中要確立得坐標系,充分展現了南京在科技強國和科技強省建設中得擔當作為。
二是彰顯了南京得創新格局。立足南京,《規劃》按照“全域創新、協同聯動、產城融合”得布局理念,首次從空間角度高度整合南京創新資源,勾勒了“兩區一廊多組團”全域創新布局,這是之前南京科技規劃沒有出現過得,非常符合南京各區科技創新得實際和特色。同時,立足長三角、China和全球,《規劃》明確了打造長三角創新強勁增長極、China重要得區域創新高地、高質量發展得全球創新城市得發展定位,也非常契合南京未來發展得愿景。
三是彰顯了南京得務實舉措。在指標設計上,China和省規劃規劃確定得主要指標均納入了《規劃》,又在具體指標選取時充分體現南京得特色部署,比如“建成運營城市硅巷超300萬平方米、培育40家國際影響力得新型研發機構”等指標,這是南京科技創新別具特色得探索實踐。在任務部署中,《規劃》從構筑戰略科技力量、強化科技民生供給、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等角度,努力為China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支撐;從推動產業高端發展、深化開放創新、推動成果轉移轉化等角度,策應了省規劃對南京得部署要求。
建設“一個標桿”
爭創“兩個中心”
實現“三個定位”
創新南京
大有可為
內容近日 | 南京市科技局
封面圖源 | 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