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 1
新能源汽車市場群雄競逐
隨著新能源汽車合資股比放開,2019年以來,跨國巨頭陸續進入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吹起一股新能源車狂潮。僅在去年11月,即有奔馳EQC、奧迪e-tron、比亞迪秦EV等多款重磅新能源產品扎堆登場。另一方面,造車新勢力也陸續進入產品投放階段,進一步激活市場競爭。業內人士普遍認為,2020年新能源車市場將呈現各路英雄競逐的局面,市場格局或將重新洗牌。
全球汽車巨頭企業——豐田汽車,已經將在華電動化戰略提上議程。豐田的電動化事業始于1997年,并率先將混動量產,在20年的時間里,成功在全球銷售了1100多萬輛電動化車型。根據規劃,豐田自2020年起,將在中國率先推出EV車型;到2020年代前半期,豐田全球EV車型將擴大到10款以上。
另一方面,率先在中國獨資建廠的特斯拉,也將基于上海的本地化工廠,在2020年實現產品大規模投放。降低成本、壓低售價,2020年特斯拉能否在中國復制“銷量神話”,一直是業界的關注點之一。
不過,2019年,中國汽車品牌在新能源車市場仍占據主導地位。2019年1-11月,累計銷量前十排行榜中,均為自主品牌旗下車型。北汽新能源、比亞迪仍是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的頭部企業。但隨著競品的增多,以及新能源車補貼的逐步退坡,這些“王牌選手”,也正面臨著更大的考驗。
趨勢 2
新能源補貼或將完全退出
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引發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動蕩。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分別下降36.9%和43.7%。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新能源汽車在往年年底會出現產銷高峰,2019年補貼力度大幅收窄,已經連續5個月呈現同比下降,全年基本將呈現負增長。
回顧過去,2009年,國家密集出臺多項扶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相關政策,促使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駛入快車道。2010年,國務院將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從2010年開始國內也開始對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進行補貼試點,隨后2013年開始向全國正式推廣。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25萬輛,占中國新車銷售比例的4.4%以上。截至2018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突破550萬輛,中國占比超過了53%,
根據《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內容,純電動汽車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補貼從2017年開始逐漸退坡,到2020年完全退出。
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即將正式退出,合資新能源汽車產品也正在迎來一輪新的布局熱潮,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也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趨勢 3
汽車合資股比逐步放開
2018年4月,國家發改委明確汽車合資股比放開,此舉將對中國汽車產業產生怎樣的影響,一直是行業聚焦的熱門話題。
車企股比限制放開后,“第一個吃螃蟹”的很快出現:2018年10月,寶馬官方發布公告稱,德國寶馬計劃增加其在華晨寶馬中的股份比例,從50%提高到75%。2019年年底,北京奔馳或將發生股權變更的消息,也引發業界熱議。據外媒報道,戴姆勒正衡量數種方案以強化對北京奔馳的控制權。早前,大眾汽車集團CEO迪斯也曾公開表示,計劃對在華幾家合資公司股比進行調整。
根據汽車等制造業開放的時間步驟,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隨著放開范圍的不斷擴大,2020年,中國汽車行業或將迎來更活躍的股比調整。
趨勢 4
5G技術推動自動駕駛加速落地
如果說2019年是中國的5G元年,那么2020年,就是5G通信大規模推廣的關鍵之年。相比起4G,5G擁有高速率、大容量以及低時延、高可靠的通信特征,不僅帶來更快速的網絡使用體驗,對生產制造端,更是具有革命性的意義。因此,隨著5G商業化應用的開啟,更多的目光也瞄準了5G網絡所催生的新領域和新機遇。
自動駕駛正是其中的重要領域。自動駕駛能夠落地的關鍵之一,在于車聯網技術。在5G網絡的支撐下,車與周圍環境(車、人、道路標識等)之間數據傳輸速度不斷提升,不同智能交通應用組件之間更為聯動,從而提高交通系統的智能化程度及駕駛的安全性。這就意味著,自動駕駛的延遲將不斷降低,汽車行駛反應也將更加靈敏。
眼下,多數車企已經為5G與車聯網的結合做好準備。2019年,吉利、長城、上汽集團、廣汽集團等車企陸續與政府、通信商開展合作,探索5G時代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中國第一條5G自動駕駛車輛測試道路也正式發布,這條道路可提供5G自動駕駛試驗場環境。這些信息都意味著,自動駕駛將在5G通信的賦能下,早日實現大規模應用。
2020年,還將有這些可能
汽車巨頭攜手合作成主流
無論是大眾、豐田、寶馬等傳統汽車企業,還是近年來話題不斷的造車新勢力,都在搶抓汽車“新四化”變革所帶來的歷史性機遇。同時,經過前幾年的市場和產業培育,中國及全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新的起點,更深層次和廣泛的合作日益成為時代的主流。過去一年,國內汽車市場進入負增長周期,車企間戰略合作、相互抱團的消息也成倍漸增。可以肯定的是,牽手合作可以促使雙方在技術和研發領域做到各取所需、形成互補關系,這種合作形式有利于企業在未來的技術競爭中擁有更大話語權。面對汽車行業的變革,大型汽車集團選擇合作共贏的方式推進電動化和共享化轉型,將成為一種新常態。
國有車企混改大幕拉開
國內汽車市場的陣陣寒意,讓國有汽車企業整合進一步提速,掀起了一波“混改潮”。
2019年,奇瑞汽車、長安汽車、一汽富維等多家汽車企業披露整合方案,“混改”成為業內最具熱度的話題之一。在業內人士看來,2019年汽車產銷量的持續下滑,導致行業競爭加劇,相關企業進行混改將進一步提升企業的“抗寒”能力。
實際上,隨著汽車合資股比放開等一系列開放政策出臺,面對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汽車消費需求也在不斷升級,多重因素都將倒逼國有車企由內而外進行變革。國有車企混改以提高市場競爭力,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國潮”風潮仍當道
2018年年初,一則新聞刷爆了朋友圈,李寧這一中國運動品牌登上了紐約時裝周,受到全球潮流人士的一致好評。從那時起,“國潮”一詞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國潮”的崛起與市場年輕化趨勢密不可分,在汽車圈,紅旗品牌率先將這一概念引入汽車行業。2018年底,紅旗聯合李寧跨界營銷,推出中國李寧×紅旗轎車聯名款服裝,通過此次跨界營銷,充滿朝氣的新紅旗品牌形象展現在世人面前。此外,還有長城哈弗F5國潮版也在外觀設計上融入經典的中國潮流元素,配合鋒利的線條、鍍鉻飾板,前臉看上去充滿活力。 洪晗琪 張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