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福建發展新答卷:GDP破6萬億元如何實現?
中新社福州11月29日電 (感謝 龍敏)“力爭到2026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2020年增長50%以上”,2020年經濟總量位居華夏第七位得福建省確立了新得發展目標。
在11月29日于福州落幕得中共福建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上,福建自家提出了未來五年經濟發展得量化指標。過去五年,福建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地區生產總值連跨3萬億元、4萬億元兩個臺階。
福建去年GDP達4.39萬億元,離6萬億元得目標尚有差距。作為開放型經濟省份,福建面臨諸多風險挑戰:全球經濟外部環境復雜嚴峻,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面臨土地、環境、碳排放、能耗等更多約束,產業結構亟需優化,競爭力亟待提高。
如何實現GDP破6萬億元?在福建省委書記尹力眼中,福建有基礎、有信心、有能力,也必須付出持續而艱苦得努力。
在福建九市一區中,福州、泉州兩市已在2020年躋身“GDP萬億元俱樂部”。作為華夏改革開放先行先試得經濟特區和福建發展得另一個龍頭,廈門也已明確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地處福建東北部沿海地區得寧德市,近年來各經濟指標增幅持續位居福建前列,顯現強勁得發展后勁。
自家統計數字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寧德市9項經濟指標增幅均居福建前列,其中GDP、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進出口總值分別同比增長13.1%、27.7%和68.3%,增幅居福建首位。
支撐寧德市經濟發展邁入“快車道”得,是其產業持續壯大。該市已形成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銹鋼新材料、銅材料等四大主導產業集群,擁有相關企業200多家,其中產值百億級企業10家,不銹鋼新材料、鋰電新能源兩個產業已成長為產值上千億得產業集群,寧德時代公司動力電池市場占有率全球領先。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成為福建實現高質量發展、GDP再上新臺階得關鍵。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翁玉耀稱,未來五年,福建要堅持把發展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做大做強做優制造業作為經濟發展得重點,加大產業基礎再造、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解決關鍵“卡脖子”、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等領域得項目投資力度,推動形成多元發展、多點支撐得產業發展格局。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系主任張興祥教授認為,“做大做強做優制造業”要通過競爭力提升行動,形成萬億級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優勢產業協同并進得“雁陣”產業鏈條和集群體系,再塑“福建制造”新優勢。
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是福建發展得比較優勢所在,也是未來增長點。2020年,福建數字經濟增加值突破2萬億元,占GDP比重45.7%,已成為高質量發展得主引擎;海洋經濟生產總值超過1萬億元,居華夏第三位;綠色經濟發展壯大,“清新福建”得綠色招牌越擦越亮,文旅經濟提質增效。
福建是開放先行省份,外貿對外依存度高。目前,福建沿海港口開通集裝箱航線293條,通達全球55個China和地區得159個港口,通過“絲路海運”“中歐班列”實現海陸聯運得無縫銜接,構建起國際物流新通道。
“加快建設開放強省”“加強數字福建、海上福建和生態省建設”“建設臺胞臺企登陸得第壹家園”......新目標、新任務,明晰了福建發展得方向。此間可能受訪時強調,未來五年,福建要充分發揮地理和政策疊加優勢,把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緊密連接起來,推動更多優質要素在福建集聚,讓更多產品與服務從福建走向華夏、走向世界。(完)
近日:華夏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