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他拿這個獎,沒人敢不服 2020-01-07 00:08閱讀: 今日,金球獎頒獎禮舉行。
湯姆·漢克斯獲得終身成就獎。
1956 年出生的他,如今已經(jīng) 63 歲了。
在好萊塢的名利場混跡幾十年,卻始終保持著超高的人緣與口碑。
被公認是「美國人最喜愛的電影明星」,有著極大的影響力與號召力。
終身成就獎實至名歸。
其早年代表作《阿甘正傳》是很多國人心目中的經(jīng)典,慰藉了很多陷入低谷的靈魂。
來,放個片頭曲回味一下。
更可貴的是。
老當益壯的漢克斯,近年來也依然活躍在電影圈。
他是《玩具總動員》里的胡迪,是《華盛頓郵報》里堅持新聞自由與正義的主編,也是《薩利機長》里冷靜睿智的美國英雄。
今年,他再次帶來了一部優(yōu)秀作品——
《鄰里美好的一天》
A Beautiful Day in the Neighborhood
最近,湯姆·漢克斯頻繁被媒體稱呼為「美國老爹」。
因為他包容慈愛又搞怪頑皮(還忒能掙錢),是很多人理想的父親形象。
當眾偷 ipad 可還得了
而他在此次影片中的角色,也有著「美國老爹」之稱——
羅杰斯先生。
其原型人物,是在美國風(fēng)靡 30 多年的兒童電視主持人。
咱們國人或許不熟悉他。
但對美國人而言,羅杰斯先生的影響堪稱是基因式的。
美國人那種骨子里的樂觀,不管你怎么嗶嗶老子就是賊牛逼的勁兒頭,有他獨一份的功勞。
更有意思的是。
湯姆·漢克斯和羅杰斯先生,是六代表親。
我們來看一下造型對比圖。
再逼真沒有了。
動態(tài)圖更是不得了。
上圖是原型人物,下圖是湯姆·漢克斯。
雖然生物學(xué)上的面孔完全不一樣,但那種溫潤如玉的氣質(zhì)簡直太貼近。
每個細微的動作都仔細研究過。
2 屆奧斯卡影帝就是靠著處女座的精神摳出來的。
而且。
湯姆·漢克斯曾經(jīng)演過一部叫做《地獄來的芳鄰》的喜劇恐怖片。
他就在里面躺著看羅杰斯先生的節(jié)目。
這檔節(jié)目名叫《羅杰斯先生的街坊四鄰》(MisterRogers Neighborhood) 。
從 1968 年開始,由羅杰斯制作并主持。
在美國公共電視網(wǎng) PBS 播出,30 多年間共播放了 895 集,成為了當代美國青年的集體成長回憶。
這檔《四鄰》,帶有羅杰斯先生強烈的個人風(fēng)格。
他不僅負責(zé)主持、寫臺本、扮演木偶,更是包攬了節(jié)目的詞曲和演唱。
一人就是一支團隊。
我們熟知的少兒節(jié)目,大多愛熱鬧。
成年的主持人常常捏著嗓子說話,打扮得可愛花哨,永遠處于喜氣洋洋、活力無限的狀態(tài)。
但這種「強行嗨」其實非常消耗情緒。
所以如今我們長大才知道,年少時曾經(jīng)熱愛的兒童節(jié)目主持人們,私下并不像電視上那么活潑陽光。
甚至不見得本人有多么喜歡小朋友。
對比之下,羅杰斯風(fēng)格完全不一樣。
他的節(jié)目不吵不鬧,玩玩積木,聽聽雨聲,表演搭帳篷。
用手套玩偶扮演各種小動物,說最簡單的故事。
本來吵鬧的孩子也看得安靜下來了。
他想告訴小朋友「一分鐘」是多長時間。
便拿出煮蛋器,定時 1 分鐘,看著秒針轉(zhuǎn)一圈。
最特別的是,他會跟小朋友探討一些嚴肅的話題。
死亡,離婚和失蹤的孩子。
太有勇氣了。
正是這樣不忌諱的放開談?wù)摰娘L(fēng)格,讓他收獲了全美小朋友的信任。
很多小孩不遠千里過來攝影基地,就是為了跟他見面,說一句「我喜歡你」。
在相關(guān)紀錄片里,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表示,第一次見到羅杰斯的時候,嚇個半死。
他離我的臉三英寸近(約 7.6 厘米)
說「很高興見到你,和你在一起」
把我嚇死了!
后來我意識到
就是孩子會對大人做的事
羅杰斯身上,有一種罕見的純真,這是成年人群體里近乎消失殆盡的。
電影里,湯姆·漢克斯所扮演的羅杰斯,因為趕時間要搭地鐵。
他一進入車廂就立馬被人認出來。
可大家也不上來搭話,也不騷動,所有人都開始唱起了《四鄰》的主題曲。
那么多人,都在他的陪伴下度過童年。
但人越長大越是變得復(fù)雜。
尤其熱衷于解構(gòu)自己的過去。
經(jīng)過了社會的蹂躪,被生活狠狠摩擦后,猛然發(fā)現(xiàn)小時候的信以為真不過是大人們精心編織的謊言。
很多人回看曾經(jīng)癡迷的兒童節(jié)目,會大概率不屑地來一句:
好傻X。
羅杰斯先生也是這樣嗎?
他對小朋友展現(xiàn)的關(guān)心,說不定只是他掙飯吃的活計?
所謂的純真會不會也只是算計與人設(shè)?
所以,影片還把一大重點放在了探究「羅杰斯與成年人」的關(guān)系上。
勞埃德是一名深度調(diào)查記者,一個懷疑論者。
帶著不信任的目光審視身邊的一切。
善于挖掘偉光正人物最隱秘的脆弱和不堪。
其原型人物是就職于《時尚先生》雜志(Esquire)的湯姆·朱諾。
他曾在 1997 年采訪凱文·史派西,文章標題是《凱文·史派西有一個秘密》。
里面披露了在游泳池聽來的一個傳聞:
凱文·史派西是個 Gay。
當時凱文·史派西看完這篇文章后非常氣憤,發(fā)表聲明斥責(zé)雜志,并否認自己是 Gay。
結(jié)果呢?
20 多年后,凱文·史派西被超過 10 位男性公開指控性侵和猥褻,丟掉了在好萊塢里受人尊崇的地位。
湯姆·朱諾就像一個眼光毒辣的鷹犬。
一擊即中。
他采訪羅杰斯,也是帶著武器去的。
于是在電影里,我們看到勞埃德率先提出的問題就非常犀利——
「你所扮演的羅杰斯先生,他是個英雄嗎?」
什么意思?
勞埃德已經(jīng)挖好坑,直指那個溫和平靜有無限愛心的羅杰斯先生,只不過是被扮演出來的。
在那張溫和的皮囊之下,必定藏著另一張面孔。
羅杰斯察覺出了。
他身體往后仰了一下,瞇著眼睛問:
你臉上的傷,到底是怎么來的?
答:跟我父親打架搞的。
本來是勞埃德采訪羅杰斯的,一下子角色互換了。
原來,勞埃德是個有著嚴重心靈創(chuàng)傷的人。
他童年時期母親病重,父親拋棄他們母子,一個人去外面花天酒地。
如今父親癌癥晚期,前來兒子面前,以期得到原諒。
哎呀,又是老套的「美式父子和解」戲碼。
說實話,當魚叔看到這個橋段時,也是感到厭倦的。
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羅杰斯并沒有大段大段地去灌輸雞湯,「訓(xùn)誡」晚輩。
而只是單手撐著下巴,聚精會神地與勞埃德交談。
詢問他的工作和生活,好奇他小時候喜歡什么玩具,直至問出來他曾經(jīng)跟母親度過的美好歲月。
當母愛環(huán)繞的記憶在體內(nèi)復(fù)蘇時,憤怒也就漸漸散去了。
與其說羅杰斯是在引導(dǎo)勞埃德化解心中對父親的恨,毋寧說是在鼓勵他重新?lián)肀赣H的愛。
魚叔并不鼓勵大家「圣母」。
只是當我們深陷不幸找不到出口的時候,不妨換個角度,去試著去抓去那些稀有的美好事物。
「幸福」這個事情,很玄乎。
有時候,它純粹是主觀的,所有的一切不過就在一念之間。
羅杰斯先生被稱為「美國英雄」,但他做的事情非常簡單。
不過是 30 多年來反復(fù)對美國兒童說:
你很特別。
你不需要做任何驚天動地的事情,就值得被愛。
很反直覺是不是?
我們慣常的思維是,勞有所得。
如果你想要別人來愛你,必須要優(yōu)秀,要強大,要懂得付出,這樣才有資格談「被愛」。
可羅杰斯卻說:
不需要。
你什么都不做我也愛你。
I Like you as you are(我喜歡原本的你)。
他遵循的邏輯非常簡單:
他人朝你微笑,你才學(xué)會微笑
他人與你說話,你才學(xué)會說話
他人對你唱歌,你才學(xué)會唱歌
他人愛著你,你才學(xué)會如何去愛人
一個人對待周遭的方式,往往放映了 TA 曾經(jīng)是如何被對待的。
冷暴力孩子的家長,自己小時候也遭受過父母的嚴重暴力;
妥善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成年人,必定曾經(jīng)被家人或朋友溫柔相待過。
楊爍從小被打到大
小孩子新新鮮鮮來到人間,在要求他們做出什么貢獻之前,應(yīng)該無條件給予他們充足的養(yǎng)料。
就像汽車有了燃油才能跑起來,燈泡有了電力才能發(fā)出光亮。
只有曾經(jīng)被愛過的人,才會懂得如何愛這個世界。
另外。
本片已經(jīng)確定內(nèi)地會引進,尚未定檔。
安心坐等官宣吧。
原文鏈接:mp.weixin.qq/s?__biz=MzA5MDM1MTcyNQ== mid=2657261293 idx=1 sn=3832c48027740dafcdf23a2f67b56cf8 chksm=8b9ac7efbced4ef9bf332150ed387378a4f909c07a99db5f075f9ae08ba6e20fc2fbdcdab732 scene=0 xtrack=1 舉報/Report
湯姆·漢克斯獲得終身成就獎。
1956 年出生的他,如今已經(jīng) 63 歲了。
在好萊塢的名利場混跡幾十年,卻始終保持著超高的人緣與口碑。
被公認是「美國人最喜愛的電影明星」,有著極大的影響力與號召力。
終身成就獎實至名歸。
其早年代表作《阿甘正傳》是很多國人心目中的經(jīng)典,慰藉了很多陷入低谷的靈魂。
來,放個片頭曲回味一下。
更可貴的是。
老當益壯的漢克斯,近年來也依然活躍在電影圈。
他是《玩具總動員》里的胡迪,是《華盛頓郵報》里堅持新聞自由與正義的主編,也是《薩利機長》里冷靜睿智的美國英雄。
今年,他再次帶來了一部優(yōu)秀作品——
《鄰里美好的一天》
A Beautiful Day in the Neighborhood
最近,湯姆·漢克斯頻繁被媒體稱呼為「美國老爹」。
因為他包容慈愛又搞怪頑皮(還忒能掙錢),是很多人理想的父親形象。
當眾偷 ipad 可還得了
而他在此次影片中的角色,也有著「美國老爹」之稱——
羅杰斯先生。
其原型人物,是在美國風(fēng)靡 30 多年的兒童電視主持人。
咱們國人或許不熟悉他。
但對美國人而言,羅杰斯先生的影響堪稱是基因式的。
美國人那種骨子里的樂觀,不管你怎么嗶嗶老子就是賊牛逼的勁兒頭,有他獨一份的功勞。
更有意思的是。
湯姆·漢克斯和羅杰斯先生,是六代表親。
我們來看一下造型對比圖。
再逼真沒有了。
動態(tài)圖更是不得了。
上圖是原型人物,下圖是湯姆·漢克斯。
雖然生物學(xué)上的面孔完全不一樣,但那種溫潤如玉的氣質(zhì)簡直太貼近。
每個細微的動作都仔細研究過。
2 屆奧斯卡影帝就是靠著處女座的精神摳出來的。
而且。
湯姆·漢克斯曾經(jīng)演過一部叫做《地獄來的芳鄰》的喜劇恐怖片。
他就在里面躺著看羅杰斯先生的節(jié)目。
這檔節(jié)目名叫《羅杰斯先生的街坊四鄰》(MisterRogers Neighborhood) 。
從 1968 年開始,由羅杰斯制作并主持。
在美國公共電視網(wǎng) PBS 播出,30 多年間共播放了 895 集,成為了當代美國青年的集體成長回憶。
這檔《四鄰》,帶有羅杰斯先生強烈的個人風(fēng)格。
他不僅負責(zé)主持、寫臺本、扮演木偶,更是包攬了節(jié)目的詞曲和演唱。
一人就是一支團隊。
我們熟知的少兒節(jié)目,大多愛熱鬧。
成年的主持人常常捏著嗓子說話,打扮得可愛花哨,永遠處于喜氣洋洋、活力無限的狀態(tài)。
但這種「強行嗨」其實非常消耗情緒。
所以如今我們長大才知道,年少時曾經(jīng)熱愛的兒童節(jié)目主持人們,私下并不像電視上那么活潑陽光。
甚至不見得本人有多么喜歡小朋友。
對比之下,羅杰斯風(fēng)格完全不一樣。
他的節(jié)目不吵不鬧,玩玩積木,聽聽雨聲,表演搭帳篷。
用手套玩偶扮演各種小動物,說最簡單的故事。
本來吵鬧的孩子也看得安靜下來了。
他想告訴小朋友「一分鐘」是多長時間。
便拿出煮蛋器,定時 1 分鐘,看著秒針轉(zhuǎn)一圈。
最特別的是,他會跟小朋友探討一些嚴肅的話題。
死亡,離婚和失蹤的孩子。
太有勇氣了。
正是這樣不忌諱的放開談?wù)摰娘L(fēng)格,讓他收獲了全美小朋友的信任。
很多小孩不遠千里過來攝影基地,就是為了跟他見面,說一句「我喜歡你」。
在相關(guān)紀錄片里,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表示,第一次見到羅杰斯的時候,嚇個半死。
他離我的臉三英寸近(約 7.6 厘米)
說「很高興見到你,和你在一起」
把我嚇死了!
后來我意識到
就是孩子會對大人做的事
羅杰斯身上,有一種罕見的純真,這是成年人群體里近乎消失殆盡的。
電影里,湯姆·漢克斯所扮演的羅杰斯,因為趕時間要搭地鐵。
他一進入車廂就立馬被人認出來。
可大家也不上來搭話,也不騷動,所有人都開始唱起了《四鄰》的主題曲。
那么多人,都在他的陪伴下度過童年。
但人越長大越是變得復(fù)雜。
尤其熱衷于解構(gòu)自己的過去。
經(jīng)過了社會的蹂躪,被生活狠狠摩擦后,猛然發(fā)現(xiàn)小時候的信以為真不過是大人們精心編織的謊言。
很多人回看曾經(jīng)癡迷的兒童節(jié)目,會大概率不屑地來一句:
好傻X。
羅杰斯先生也是這樣嗎?
他對小朋友展現(xiàn)的關(guān)心,說不定只是他掙飯吃的活計?
所謂的純真會不會也只是算計與人設(shè)?
所以,影片還把一大重點放在了探究「羅杰斯與成年人」的關(guān)系上。
勞埃德是一名深度調(diào)查記者,一個懷疑論者。
帶著不信任的目光審視身邊的一切。
善于挖掘偉光正人物最隱秘的脆弱和不堪。
其原型人物是就職于《時尚先生》雜志(Esquire)的湯姆·朱諾。
他曾在 1997 年采訪凱文·史派西,文章標題是《凱文·史派西有一個秘密》。
里面披露了在游泳池聽來的一個傳聞:
凱文·史派西是個 Gay。
當時凱文·史派西看完這篇文章后非常氣憤,發(fā)表聲明斥責(zé)雜志,并否認自己是 Gay。
結(jié)果呢?
20 多年后,凱文·史派西被超過 10 位男性公開指控性侵和猥褻,丟掉了在好萊塢里受人尊崇的地位。
湯姆·朱諾就像一個眼光毒辣的鷹犬。
一擊即中。
他采訪羅杰斯,也是帶著武器去的。
于是在電影里,我們看到勞埃德率先提出的問題就非常犀利——
「你所扮演的羅杰斯先生,他是個英雄嗎?」
什么意思?
勞埃德已經(jīng)挖好坑,直指那個溫和平靜有無限愛心的羅杰斯先生,只不過是被扮演出來的。
在那張溫和的皮囊之下,必定藏著另一張面孔。
羅杰斯察覺出了。
他身體往后仰了一下,瞇著眼睛問:
你臉上的傷,到底是怎么來的?
答:跟我父親打架搞的。
本來是勞埃德采訪羅杰斯的,一下子角色互換了。
原來,勞埃德是個有著嚴重心靈創(chuàng)傷的人。
他童年時期母親病重,父親拋棄他們母子,一個人去外面花天酒地。
如今父親癌癥晚期,前來兒子面前,以期得到原諒。
哎呀,又是老套的「美式父子和解」戲碼。
說實話,當魚叔看到這個橋段時,也是感到厭倦的。
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羅杰斯并沒有大段大段地去灌輸雞湯,「訓(xùn)誡」晚輩。
而只是單手撐著下巴,聚精會神地與勞埃德交談。
詢問他的工作和生活,好奇他小時候喜歡什么玩具,直至問出來他曾經(jīng)跟母親度過的美好歲月。
當母愛環(huán)繞的記憶在體內(nèi)復(fù)蘇時,憤怒也就漸漸散去了。
與其說羅杰斯是在引導(dǎo)勞埃德化解心中對父親的恨,毋寧說是在鼓勵他重新?lián)肀赣H的愛。
魚叔并不鼓勵大家「圣母」。
只是當我們深陷不幸找不到出口的時候,不妨換個角度,去試著去抓去那些稀有的美好事物。
「幸福」這個事情,很玄乎。
有時候,它純粹是主觀的,所有的一切不過就在一念之間。
羅杰斯先生被稱為「美國英雄」,但他做的事情非常簡單。
不過是 30 多年來反復(fù)對美國兒童說:
你很特別。
你不需要做任何驚天動地的事情,就值得被愛。
很反直覺是不是?
我們慣常的思維是,勞有所得。
如果你想要別人來愛你,必須要優(yōu)秀,要強大,要懂得付出,這樣才有資格談「被愛」。
可羅杰斯卻說:
不需要。
你什么都不做我也愛你。
I Like you as you are(我喜歡原本的你)。
他遵循的邏輯非常簡單:
他人朝你微笑,你才學(xué)會微笑
他人與你說話,你才學(xué)會說話
他人對你唱歌,你才學(xué)會唱歌
他人愛著你,你才學(xué)會如何去愛人
一個人對待周遭的方式,往往放映了 TA 曾經(jīng)是如何被對待的。
冷暴力孩子的家長,自己小時候也遭受過父母的嚴重暴力;
妥善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成年人,必定曾經(jīng)被家人或朋友溫柔相待過。
楊爍從小被打到大
小孩子新新鮮鮮來到人間,在要求他們做出什么貢獻之前,應(yīng)該無條件給予他們充足的養(yǎng)料。
就像汽車有了燃油才能跑起來,燈泡有了電力才能發(fā)出光亮。
只有曾經(jīng)被愛過的人,才會懂得如何愛這個世界。
另外。
本片已經(jīng)確定內(nèi)地會引進,尚未定檔。
安心坐等官宣吧。
原文鏈接:mp.weixin.qq/s?__biz=MzA5MDM1MTcyNQ== mid=2657261293 idx=1 sn=3832c48027740dafcdf23a2f67b56cf8 chksm=8b9ac7efbced4ef9bf332150ed387378a4f909c07a99db5f075f9ae08ba6e20fc2fbdcdab732 scene=0 xtrack=1 舉報/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