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公款隨“份子” 最終挨“板子”
“份子錢”也俗稱“紅包”、禮金。在當今社會里,誰家有個紅白喜事,親朋好友大伙兒封個“紅包”,略表心意,實屬正常不過。但橫縣六景鎮亭茶村委個別村干部,封“紅包”竟然用公款,實在太過糊涂。
2019年3月份,橫縣縣委巡察組對六景鎮亭茶村委開展巡察,在查閱村級財務開支中,有兩筆開支引起了巡察組工作人員的注意,這兩筆開支分別記錄著“2018年8月27日楊某某升學酒紅包300元”“ 2018年9月7日余某某兒子入伍酒紅包478元”。隨后,巡察組按有關規定將該問題線索移交縣紀委監委進行處置。經過初核,上述“紅包”的錢都來源于亭茶村委的工作經費,都是經過村支書班某某同意后,由村委會主任兼出納楊某某經辦。亭茶村委會違規利用工作經費報銷本應由村干部個人支付的禮金費用,違反了黨的紀律,2019年8月,六景鎮紀委分別給予班某某、楊某某分別被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和警告處分,并責令所有參加宴請酒席的村干部退出違規款項。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用?!半S份子”本應是個人的人情往來,絕不能打“公款”主意。在日常生活中,少數村干部往往以拉近群眾關系、方便以后開展工作為由,對群眾的宴請來之不拒。參加宴請,“兩手空空”去又認為面子上過不去,去多了自掏“腰包”又難以承受,所以有的村干部就打起了歪主意:為了工作參加宴請用公款開支。這種用公款參加酒席的行為,不僅違反規定,最終只會“聰明反被聰明誤”,難逃紀律處分。
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婚喪喜慶、生日祝壽、就業入伍、喬遷履新等大小宴請在基層屢見不鮮。基層是熟人社會,群眾出于人情世故,無論是開業、婚喪、升學擺酒一般都會宴請村干部,越是如此,身為黨員干部,就更應該時刻牢記紀律紅線,看清“人情漩渦”,哪些飯局可以去,哪些絕對不能碰。同時也要嚴格遵守廉潔從政有關規定,在操辦婚喪喜慶等事宜上,厲行勤儉節約,杜絕講排場、比闊氣,不文明等行為,當好表率,促進民風轉變、移風易俗。(橫縣紀委監委 黃忠明)
加載中... 視頻 直播 美圖 博客 看點 政務 搞笑 八卦 情感 旅游 佛學 眾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