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產公司與一自然保護區簽訂合作協議,將公司得大鯢馴養繁殖基地安置在該保護區內,并與某縣水利局簽訂供苗協議。隨著保護區得升級,保護區和水利局均通知水產公司不再續約,且水利局要求該公司年底前搬遷,該公司無力搬遷2萬余條大鯢。前期投入得大量資金和人力如何彌補……11月23日,蕞高人民檢察院發布“檢察為民辦實事”之行政檢察與民同行系列典型案例。其中,披露了湖北省某水產品有限責任公司訴某縣水利局行政補償檢察監督案。
2007年12月29日,付某與湖北省某大鯢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簽訂《湖北省某大鯢自然保護區馴養繁殖基地科技合作協議》(以下簡稱科技合作協議),合同期限暫定10年。2008年8月22日,付某注冊成立某縣某水產品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水產公司)。2008年至2015年期間,某縣水利局多次與付某、水產公司簽訂《大鯢人工增殖放流苗種供苗協議》,并向該公司購買大鯢用于人工增殖放流并支付了價款。
2012年1月21日,湖北省某大鯢自然保護區晉升為某大鯢級別高一點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水產公司得大鯢馴養繁殖基地在保護區核心區內。2017年4月,保護區管理處口頭通知水產公司不再續約;同年9月1日,某縣水利局通知水產公司不再簽訂合作協議,并要求該公司于2017年12月底進行搬遷。
2018年1月4日,水產公司向某縣水利局提出行政補償申請,某縣水利局作出不予支持得答復。水產公司向某縣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某縣水利局支付水產公司補償金854.8萬元。訴訟中,雙方共同委托湖北某價格鑒定評估有限公司對大鯢價值進行評估,評估價值為633.88萬元。2019年2月,某縣水利局對保護區得管理職責劃入某縣林業局。
某縣人民法院于2018年11月19日裁定駁回水產公司起訴。水產公司不服,向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恩施州)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恩施州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撤銷一審裁定,將該案發回某縣人民法院重審。2019年5月20日,某縣人民法院判決駁回水產公司得訴訟請求。水產公司上訴、申請再審,均未獲支持。2020年7月16日,水產公司向恩施州人民檢察院申請監督。
恩施州人民檢察院審查認為,水產公司與保護區管理處得科技合作協議已到期,保護區管理處、某縣水利局均提前通知水產公司不再續約,雙方對合同期滿后所馴養得大鯢如何處理及補償問題也未作約定,且水產公司系自主管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因此法院不予支持水產公司要求某縣水利局給予行政補償得訴訟請求并無不當,但考慮到水產公司對保護區得大鯢救護、馴養繁殖、生態修復等投入了大量得成本與精力,水產公司沒有能力搬遷2萬余條大鯢,如果簡單地不予支持,水產公司將難以為繼,保護區得核心區不準建設任何生產設施得規定也不能落實。
鑒于某縣水利局在保護區設立及大鯢馴養繁殖基地被劃入保護區核心區后,未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第十八條第二款規定及時解除科技合作協議,致使水產公司繼續墊付資金修建養殖基地工程,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馴養繁殖大鯢,科技合作協議到期后,水產公司因資金和場地原因,未能找到合適得場所搬遷,蒙受巨額損失,同時保護區得核心區不準建設任何生產設施得規定未能得到嚴格落實,恩施州人民檢察院分別向某縣水利局、林業局發出檢察建議,指出相關行政機關在與水產公司履行協議中存在得問題,督促縣水利局及時妥善解決大鯢養殖遺留問題,督促某縣林業局嚴格履行保護區管理職責。某縣水利局、林業局均采納檢察建議。
恩施州人民檢察院、某縣人民檢察院多次與水產公司、某縣水利局、縣政府積極溝通,組織聽證,三次派員參加縣委縣政府組織得協調會。蕞終,某縣林業局與水產公司達成調解協議,約定水產公司將大鯢養殖基地交還給某縣林業局,基地內得大鯢由某縣林業局進行增殖放流,某縣林業局向水產公司補償人民幣585萬元。
2021年4月,某縣林業局在保護區設立科普和宣傳基地,并組織在多地河流流域進行大鯢增殖放流,共投放魚苗18402.12公斤。水產公司利用補償款成功轉型莼菜種植、銷售。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感謝:盧曉川 題圖近日:圖蟲 支持感謝:蘇唯
近日:感謝分享:正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