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 美元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而美分仍然在那里。 通貨膨脹怎么會這么低?
三個人:不能強加關系,美分的存在與美國的通貨膨脹沒有直接關系,這只是支付的需要——美元本身(購買力,下同)更大,而只有美分的存在,與我國存在的“角”單位不同。當然,這更不值得稱贊,因為象征著經濟沒有較大的增長。
假如沒有美分的存在,怎么交易?
世界上通常有兩個貨幣單位,流動性好(不限于國內流通),一個是元,另一個是分,中間沒有“角”。例如,美國和歐元區的貨幣已經取得歐分美元和美分,歐元區貨幣有歐元和歐分,英國有英鎊和便士。
然而,這兩類貨幣的幣值比例不是1:10,而是1:100,即1元=100分。
假如沒有美分,消費者在超市買一顆大白菜1.1美元,支付了2美元,然后售貨員找你6個打火機(假設一個打火機等于人民幣1元,即0.14美元左右)嗎?
第二天,消費者再去超市買東西,價格0.7美元,難道消費者給5個打火機就行了嗎?
因此,隨著美元硬幣美分,它有它的價值,或者相對于外幣不能保持其穩定性,不能支付。
商品的計價貨幣(購買力)本身,而不是貨幣單位
黃金誕生千年,總量不斷增加,但現在我國仍以克為衡量標準,不是黃金貶值嗎?不要強加關系。
在我國商品定價一般計算到小數點后兩位數,或在較大的國家保持相對穩定的貨幣,基本上精確到后兩位數。但你看看越南盾,其最小的貨幣單位為200,你可以精確到后面兩個數字?
假如突然有一天,國家改變了貨幣制度,發行了一種相當于今天100元的新貨幣,那么如何詢問商人的價格?如何結帳?你愿意持有新幣還是舊幣(劣幣驅逐良幣,結果大家都在使用舊幣,新的商品價格體系更難實施)?這與人們的風俗習慣相沖突,也就是說,貨幣本身有歷史原因。
越南盾的低幣值并非完全貶值的結果,而是歷史遺留下來的,比如1986年的越南改革開放,當時最低的貨幣單位是100越南盾。
另一方面,美分之所以還在,是因為美國存在的時間太短,也因為沒有朝代更替,沒有高通貨膨脹和高貶值。如果你看看那些政權穩定的國家,比如英國、法國、瑞士甚至歐元,它們的貨幣是否保持了較高的價值水平并貶值了?
貨幣制度是以朝代為基礎的,貨幣的價值具有歷史的風俗因素。也就是說,商品的計價單位是貨幣本身的價值(購買力),而不是貨幣單位。
如果我國不再使用10元以下的貨幣,美國將不使用美分
假設人民幣兌美元保持穩定,在當前的全球化貿易中,只有我們的人民停止使用10元貨幣,美國才可能停止使用美分。
美元的底下只有美分,而1美元等于近7元人民幣。如果美國最小的計量單位是美元,那么我國最小的計量單位應該是10元。
我們不應該由這個單位,本身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這是兩個完全不同貨幣的“分”的限制。這就像英語和漢語,你用漢語語法學習英語,你毛都學少,因為在英語中它的形容詞副詞是后置的,所以學習兩種語言不掙扎于“語法”本身。
美國沒有通貨膨脹嗎?只是人家經濟增長緩慢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1978年美國GDP就高達23516億美元,而2018年美國GDP才為20.49萬億美元,40年增長8.7倍。
再來看看我國經濟增長,1978年我國GDP僅有3679億人民幣,而2018年卻高達90.03萬億人民幣,40年增長近245倍。
而在匯率方面,1978年美元兌人民幣大概為1:1.5,而如今1:7左右,相較于美元已經貶值了4.67倍。
人民幣的貶值快嗎?相較于GDP的增長一點都不快,但從貨幣單位來看,已經不再使用分,甚至連“角”都不再使用,甚至的甚至“元”已經用打火機來計量了。
但是相較于美元,它并沒有貶值多少啊!那么如果結論是人民幣貶值的很快,那么美元也就貶值的很快,但你卻說它沒有通貨膨脹——不覺得相互矛盾嗎?
因此,不是美元不貶值,而是美國經濟增長緩慢,這是不值得稱贊的。也可以推斷,貨幣單位對通貨膨脹幾乎沒有或根本沒有直接影響,更沒有直接關系,不要強加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