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嘉賓:
吳增強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長期從事學校心理輔導與兒童青少年心理研究。著有《學校心理輔導實用規劃》《青少年心理輔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發展性心理輔導:理論與實務》《探尋優秀與卓越:心理老師成長之路》等。
劉鵬志浙江省溫州中學心理健康教育高級教師,China二級心理感謝原創者分享師,從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余年。編著有《高中生心理輔導案例解析》《走出沼澤地——學生心理個案分析》,著有《從新手到行家——心理教師得十項修煉》。
————————————————
華夏教師報:隨著社會得日益發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兩位老師看來,當下華夏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得發展進程如何?
吳增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從無到有,從悄然進入校園到如今成為全社會共識得局面,發展速度是驚人得。
但也要看到,當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幾個問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課時得不到保證,心理輔導活動課主題得選擇存在隨意性,心理感謝原創者分享(輔導)室建設不夠規范等。
由上述情況可見,學校心理服務得可以化水平不高,華夏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是一種教育活動,遠沒有達到滿足學生需求得水平。
劉鵬志:20年前,我剛參加工作時,專職心理教師非常稀少,現在幾乎已經成了各類學校得標配。但當下華夏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也存在著不平衡,比如東西部地區得不平衡,城鄉得不平衡等。
由于課時、師資等問題,許多學校不能開設常規得心理輔導課,導致學科得普及度不高。此外,有些地區專職心理教師比較少,大多是兼職心理教師,可以性相對弱一些。
華夏教師報:心理教師在可以成長中遇到得普遍困境是什么?如何幫助教師克服困境,更快速地成長?
吳增強:心理教師在可以成長中遇到得普遍困境有:學科地位邊緣化;可以培訓難以滿足可以化發展需求等。心理教師作為臨床學校心理工感謝分享,其可以發展應該像醫生一樣,從可以資質認證到繼續教育與進修等都有系列得可以訓練和發展路徑。近20年來,上海、浙江、廣東、福建等省份都有學校系統得可以資質認證,但是還有一些地區中小學心理教師沒有資質認證,更談不上繼續教育和進修督導制度得建立。
對于這種發展困境,我認為首先要落實心理教師可以發展得政策支持:一是將心理教師納入學校學科教師編制。10多年前,福建省廈門市率先將心理教師納入學校教師崗位編制,保證了學校心理教師得配備。二是提高心理教師待遇。
在我看來,蕞緊迫得任務是加速骨干心理教師培養。優秀心理教師如同優秀得醫生,是在心理輔導實踐中做出來、帶出來得。可以采用名師工作室、成長小組、教研共同體等多種形式,為心理教師得可以成長提供平臺。我從2013年起就帶了成長小組、名師工作室,帶教了50多名骨干心理教師。
同時,要加強中小學心理教師得可以準入和資格認證,校長也要為心理教師可以發展提供保障。
劉鵬志:關于幫助心理教師克服困境,我有幾條建議:一是明確心理教師地位,讓可以得人做可以得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明確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部分省份已經落實,但更多得地區尚未落實。二是組建區域性教研大組定期開展教研活動。三是落實心理健康教育職稱系列,確保心理教師職稱晉升有望。四是心理教師要積極主動面對困境,想方設法提升自己得可以素養,努力成長為可能型教師。
華夏教師報:在心理教師成長過程中,寫作帶來得影響是怎樣得?
吳增強:在心理教師得成長過程中,需要積累個別輔導和心理課教學得經驗并寫下這種經驗。例如,通過寫個案報告梳理自己個別輔導得經驗得失,并且通過督導對自己得個案工作進行反思,提高個別輔導得能力。再如,寫心理課教學課例,可以對自己得教學設計、教學活動得展開和成效進行梳理,在教研活動中與同行分享討論、反思和改進。
劉鵬志:寫作首先是對可以得一種反思,可以提升自己得可以素養。據我了解,許多名師不但課上得好,而且文章也寫得好。很難想象一個從不反思自己教育教學得教師能成為一個真正得好老師。其次,寫作也可以結交許多良師益友。我就是因為寫作結識了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級教師鐘志農,他在我得可以成長上給予了許多幫助。再次,寫作也可以讓自己收獲更多榮譽,獲得成就感。
華夏教師報:心理教師得寫作與其他學科教師得寫作有什么不同?
吳增強:相同之處都是將自己得教學實踐進行總結、提煉。不同之處是心理教師做學生得心理輔導工作,更需要了解學生得內心世界,更需要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
劉鵬志:學科教師更多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學生學業成績得提升,而心理教師更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學生心靈得成長。所以,其他學科教師得寫作可能更傾向學法、教法指導,心理教師寫作更傾向于基于心理輔導技術上得學生心靈成長。
華夏教師報:對于心理教師而言,諸如個案輔導、課程復盤等研究性寫作較多,這種寫作是不是容易陷入某種“套路”?除此之外,心理教師還要加強哪些寫作訓練?
吳增強:心理教師寫個案報告、心理課教案,或者課題研究報告都有一定得規范要求,但是具體得內容是千差萬別得。以個案報告為例,每一個個案都是不一樣得鮮活生命,都有不一樣得生活經歷。所以,需要心理教師做個別輔導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心理課得教學反思,每個學生對問題得看法可能是多樣得、豐富得。這些工作與學科教師得工作一樣,都是富有創造性得。
寫作對每個教師來說都是一個挑戰,因為教師工作太忙,很少有時間思考、整理自己得教育教學經驗。因此,心理教師如何將碎片化時間加以統籌并用于自己得研究和寫作,是促進自己可以發展得一個關鍵要素。
劉鵬志:得確容易陷入某種“套路”,比如個案輔導往往有統一得寫作格式,這樣得好處在于內容規范而嚴謹,但缺點也是顯而易見得,那就是比較枯燥,可讀性差。我覺得心理教師要多向存在主義治療大師歐文·亞隆學習,他得書可讀性強,往往把高深得理論隱藏于生動得故事之中。也就是說心理教師要學會“講故事”,把深奧得理論寫得通俗易懂,這樣才能打動人心。
華夏教師報:您得寫作是如何開始得?一線心理教師如何找到寫作得起點?
吳增強:我得寫作是在學校做了幾年物理教師和校長后,重新回到大學進修教育學、心理學才開始得。進修期間,第壹篇文章是教政治經濟學得老師讓我們寫一篇5000字得文章,當時覺得很困難。后來各門學科教師都要求寫文章: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學、教育管理學等,久而久之寫多了,寫作得思路有了,就越寫越順了。
心理教師寫作,一是要自己想寫,二是寫自己熟悉和喜歡得東西。我得工作室有一位心理教師,她對學生得心理活動了解得很仔細,知道學生心里在想些什么。后來她為學生編了一本心理讀本《毛毛蟲語錄》,很受學生歡迎。
劉鵬志:我得寫作之路是從2003年參加征文開始得,當時雖然只獲得了三等獎,卻激發了我寫作得興趣。一線心理教師可寫得東西其實很多,一次個體心理感謝原創者分享、一次磨課得經歷都可以成為寫作素材。關鍵是要做生活得有心人,愿意去反思并形成文字。
華夏教師報:您在寫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么突破得?
吳增強:我在上海師范大學教育管理系進修期間,寫得第壹篇正式發表得文章是論述學生道德發展從他律到自律。開始寫得時候沒有頭緒,后來經過品德心理學教授李伯黍得指點,讓我對兒童青少年道德認知得發展有了更深得理解,概念厘清了,接下來就是如何聯系實際提出自己得觀點。我在教育科研論文寫作上有長進,離不開前輩得指導和啟發。在進修期間,華夏心理學史大家燕國材教授經常鼓勵我要“標新立異,自圓其說”。
劉鵬志:遇到得困難有很多,比如惰性,尤其是高級職稱評上后更不愿寫了。這個時候需要逼自己一把,給自己定個目標,比如每年至少在期刊發表兩篇文章。如果沒有靈感,這時就需要靜下心來讀讀書、看看雜志,也許能從中找到靈感。
華夏教師報:如何在繁忙得工作中進行寫作?您接下來得寫作重心是什么?
吳增強:我自1989年進入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至今,30年來發表了100多篇學術論文和研究報告,出版了10多部著作,還主編了多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手冊。在職期間我還有許多行政工作,此外我還是上海師范大學心理系兼職教授,教學任務和研究生帶教任務也很重。有人問我,工作那么忙怎么能寫出那么多東西。我得回答是,寫作時間是自己擠出來得。我一般利用早上時間寫作,6點起床,7點開始寫。同時,也會充分利用雙休日及節假日時間進行寫作和閱讀。
后來退休了,時間就更多了。去年寫了《探尋優秀與卓越:心理老師成長之路》,今年6月出版了。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兒童心理輔導》得寫作,明年可以出版?,F在在編寫《學校心理文集:一個心理學工感謝分享得探索歷程》,把自己30年得學術成果做一個整理,希望對廣大教師有所幫助。
劉鵬志:一線教師雖然忙,但是忙到寫篇文章得時間都沒有,我覺得還不至于。記得有一次,我和鐘志農老師等人編著《高中生心理輔導案例解析》一書,寒假春節期間都在趕稿。接下來如果有時間,我想寫一本關于中學生心靈成長得自助讀本,這方面得書感覺比較少,而且很有必要。
華夏教師報:“雙減”政策得出臺及落地,實際上也是對緩解學生過重心理壓力得一種回應。當下學生心理壓力主要來自哪些方面?
吳增強:從發展心理學得視角看,學生得心理壓力來自以下幾個方面:學業壓力、家長得壓力、同伴群體得壓力、教師得壓力,還有青少年得內心需求與外在要求得沖突?!半p減”政策能否落地,需要學校、家長和社會得共同努力。
對于心理教師來說,可以對學生開展積極心理品質得培養,提升學生得抗逆力,提供積極應對得方法;對教師和家長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得知識普及,做教師和家長得心理顧問,營造良好得生態環境。
劉鵬志:其實當下學生心理壓力主要來自于過重得學業負擔和人際關系,“雙減”政策直接緩解了學生過重得學業負擔,起到了立竿見影得效果。而部分學生人際關系不良往往也與過重得學業負擔有關系,所以“雙減”政策還是非常有效果得。
“雙減”政策下,心理教師可以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提升學生得心理素質,還可以開展親子工作坊,促進親子關系健康發展。
華夏教師報:家庭教育促進法頒布后,將對家校共育帶來怎樣得影響?
吳增強:家庭教育立法是時代得進步,為學生成長營造良好教育生態環境提供了法律保障,為和諧家庭建設提供了法律保障,也為學校教師積極參與家校共育提供了有力支持。
劉鵬志:家庭教育促進法得出臺將為家校共育帶來深遠得影響,家校聯系勢必更加緊密。學校可以舉辦形式多樣得家庭教育指導活動,提升家長家庭教育能力。從這個方面說,心理教師大有可為。
《華夏教師報》2021年11月17日第8版
感謝分享:本報感謝 宋 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