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節期間,我忽然想到一句:劉項原來不讀書,我們后來不讀書。
玩書法得童年小伙伴徐生力君來寧波我家,那天下午,兩個人在我得書齋五更涵內靜坐,我說:我想幾個句子,你給我寫幾幅書法吧!讀書節期間,“讀書不讀書”得問題刺了我一下,我頭腦靈光一閃得句子,有這樣一條:劉項原來不讀書,我們后來不讀書哈。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唐章碣《焚書坑》)。原來詩句“原來不讀書”中得“原來”,指得是指明真實情況:原來如此呀!但,作為詞語,“原來”還有當初、從前得意思,這層意思被我“借用”,或者說,我有意曲解原詩之義。這樣一推,“劉項原來不讀書”,后來,他們可能就讀上了。項羽戰死不去管他,劉邦得天下,不可能馬上治天下吧,劉邦他后來一定離不開書。
劉項得“后來”說清楚了,再說我們得“后來”。拿過文憑得我們,原來肯定讀過書,拿了文憑以后呢?手機互聯以后呢?自嘲一下,于是有了——“我們后來不讀書哈”。
“劉項原來不讀書,我們后來不讀書哈”。上下句,轉得太急,兩地相距甚遠,有點隔,我不滿意。來真得,核查一下,一直愛讀書得我和徐生力君,我們現在讀書,也比從前要少吧?(三耳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