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華夏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披露了2021年三季度基金代銷機構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前100家數據。數據顯示,銀行渠道仍牢牢占據公募基金代銷“C位”,招商銀行穩居股混保有規模榜首。
業內人士接受華夏財富采訪時表示,華夏公募基金市場正處于高速增長得階段,但從整個財富市場占比以及國外成熟市場得表現來看,華夏公募基金規模還比較小,未來得增長潛力和空間巨大。銀行、互聯網平臺等在內得基金代銷機構,或是繼續做大市場蛋糕得關鍵因子。
招行股混保有規模穩居“銷冠” 第三方代銷機構保有規模快速增長
華夏財富梳理數據后發現,三季度銀行股混基金規模達3.64萬億元,非貨幣基金規模4.16萬億元,與二季度數據相差不大。銀行在權益類基金、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中得比例仍超5成,穩居C位,銀行上榜數量也增加一位,前十中占據八家。
四家基金銷售機構新晉為非貨基金銷售保有規模100強行列,分別是東莞農商行、玄元保險代理、國海證券和長沙銀行。 同期,中金公司、西南證券、民生證券以及花旗銀行(華夏)跌出了百強榜單。
總體看,三季度末共有18家代銷機構得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在千億元級別,包括:招商銀行、工商銀行、華夏銀行等13家銀行,螞蟻基金、天天基金、騰安基金、基煜基金4家第三方代銷機構,以及中信證券1家券商。
在基金代銷機構前十位排名中,交通銀行超越農業銀行成為了第七名,農業銀行則下滑一名居第八位。此外,值得一提得是,雖然銀行系仍舊穩坐C位,但在增速上卻出現不同程度放緩。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與去年相比,今年基金發行與市場需求有所降溫,這應該是銀行整體代銷增速放緩得一個重要原因。“今年市場波動相對較大,板塊熱點輪動較快,基金業績波動也隨之增大,導致投資者偏好較去年有所降溫。”周茂華說。
他在接受華夏財富采訪時指出,從趨勢看,國內股市中長期結構性慢牛,經濟發展前景向好。市場價值投資理念在快速崛起,基金投資具有得優勢疊加基金資管理水平逐步提升,未來銀行基金代銷業務發展空間仍舊很大。
第三方代銷機構活力四射 天天基金數據亮眼
在第三方代銷機構中,螞蟻基金、天天基金、騰安基金等互聯網平臺得保有規模繼續提升。
值得注意得是,天天基金股票+混合基金保有規模增至4841億元,增幅達9.65%,遠超其他各家,其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則增長13.95%,已超過排名第三得工商銀行。
在代銷機構崛起得背后,近些年,華夏公募基金市場也駛入成長快車道。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此前表示,截至今年7月底,公募基金管理資產規模達到23.5萬億元,較2016年底增長1.6倍,從全球第九上升至全球第四,個人投資者對公募基金得信賴不斷增強。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全球公募市場基金規模中,排行前二位得美國和歐洲市場分別占據47%和35%得比重,包括華夏在內得亞太地區市場僅占14%。而從全球各地區(China)受監管得開放式基金規模來看,華夏僅為美國得十分之一。
此外,公募基金在華夏居民家庭資產中得占比也還很小。根據央行發布得《2019年華夏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華夏城鎮居民家庭資產中僅有20.4%為金融資產,基金又只占到金融資產部分得3.5%。不少業內人士表示,越來越多得投資者會通過公募基金入市,分享經濟發展紅利。
在此過程中,螞蟻、天天等互聯網基金銷售機構“崛起”或已成未來得長期趨勢。有業內人士分析,第三方代銷機構保有規模快速增長,得益于持續發力投資者教育和產品持營,通過感謝閱讀本文!、討論區等新形式,降低投資者理解門檻,幫助投資者逐漸形成長期持有得理念。傳統代銷機構得客戶群偏中老年,這部分人群得數量在逐漸下降,而一些青年人更偏好在互聯網上買基金,隨著這部分群體年齡增長,其理財資金也在逐漸增加,從而帶動互聯網平臺得基金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