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首席感謝 曹磊
通訊員 周小平
金秋,正是農忙時節,武漢得智能農機新技術開始顯現“威力”。10月底以來,極目新聞感謝走訪田間地頭觀摩5G時代下得數字農機生產,可使農機作業精確至厘米級別,有效提升農業資源利用率,節本增效。
武漢市農業農村局介紹,智能新機具、新技術得推廣應用,在武漢市秋冬農業生產中充分發揮了主力軍作用。同時,也為該市推進撂荒地復耕復墾工作提供了裝備和技術支撐。
截至目前,武漢市秋冬農業生產共投入數字農機近2萬臺套,已完成油菜機播20萬畝、小麥機播5.5萬畝。
新裝備耕整作業效率提高20%
在江夏區法泗街八塘村糧油輪作機械化作業現場,極目新聞感謝觀摩了智能無人駕駛拖拉機旋耕、農用無人機油菜飛播、旋耕條播機油菜播種、水稻秸稈撿拾打捆、無人機巡田、高性能收割機和智能無人收獲機收割水稻作業。
現場得智能拖拉機操作人員介紹,使用這種新型農機能夠將田地耕整得作業效率提高20%,極大地節省精力投入,效果還特別好。
此外,像無人機飛播1畝油菜僅需3到5分鐘;旋耕條播機每小時可播種油菜12畝到20畝,一次完成旋耕、施肥和播種復式作業;智能收割機拋灑率較傳統收割機下降5%到10%;秸稈撿拾打捆機日作業量可達80到100畝,大大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而多光譜無人機生成巡田處方,精準指引施肥灑藥,有效促進了農業生產得節本增效。
智能農機可節省兩成人工開支
隨后,在東西湖區辛安渡街得智能農機暨秋冬播現場,操作人員采取了田間作業演示和可能授課得形式進行了智能化農機展示。
在現場,智能無人駕駛拖拉機演示了旋耕施肥播種小麥、農用無人機飛播紫云英、多光譜版無人機農情監測分析、智能無人收獲機收割水稻、秸稈粉碎還田等作業方式。現場負責人介紹,通過更新升級智能農機裝備,緩解了農忙時用工難題,每年可為合作社節省20%人工開支。
武漢市農業農村局農機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五年,武漢市、區農機部門將加大力度,重點發展“數字+農機”和建設“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加大政策支持,對符合條件得智能農機實施市級疊加購機以獎待補,蕞高可獎50%。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感謝,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感謝原創者分享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