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上海證券報
新年新始,一條從2019年延伸過來的投資主線依然吸引著投資者的眼球,那就是國產芯片。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全球半導體產業正加速向中國轉移,呈現出更快的發展趨勢,并將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撬動萬億元級別的下游產業鏈。因此,芯片類上市公司不僅是上一年科創股大漲的基石,也將成為新的一年中科技股投資領域的“寵兒”。
方向已經明確,但面對多種投資路徑,怎樣才能更好地分享芯片產業發展的紅利?對此,華夏芯片ETF擬任基金經理趙宗庭表示,行業ETF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投資工具,而芯片ETF選取行業排名前25的標的,相當于整個板塊的“精選合輯”,更有助于投資者投資或進行多樣化資產配置。
四大原因支撐芯片產業發展
芯片產業為何在近兩年迎來全面爆發?趙宗庭認為,主要有四大原因支撐芯片產業發展。首先,半導體行業正迎來歷史上第三次產業轉移浪潮。第一次和第二次的產業大轉移為日、韓等國家的經濟帶來了繁榮發展,也孕育出三星等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目前全球半導體產業正加速向中國轉移。其次,半導體行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第三,目前國內芯片產業相關技術已實現突破,部分細分領域發展進程加快,行業龍頭格局逐步形成。第四,以5G和AI為代表的超級科技發展周期將促使芯片需求量持續增長,并帶來中長期投資機會。
“特別是芯片、5G和AI這幾大題材有望在2020年相互疊加,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趙宗庭說,2019年是中國5G商用元年,產業鏈投資加速,5G的發展會催生物聯網、車聯網、AR/VR等眾多行業發展,對芯片的需求將呈現持續增長趨勢。在AI應用方面,全球人工智能進入第三次爆發期,云端、邊緣芯片均具備較大增長潛力,預計未來5年市場增速將接近50%。
行業ETF實現精準制導
隨著芯片板塊投資價值的持續提升,聚焦該領域的產品層出不窮,行業ETF作為最精準的投資工具受到投資者的廣泛青睞。跟蹤不同半導體指數的行業ETF有什么區別?該如何選?
據趙宗庭介紹,目前市場上聚焦半導體芯片的指數主要是中華交易服務半導體行業指數、中證全指半導體產品與設備指數以及華夏芯片ETF所跟蹤的國證半導體芯片指數。前兩只指數目前的成分股分別為50只和32只,而國證半導體芯片指數成分股僅25只,可謂少而精。在權重分布上,國證芯片指數的權重集中在大市值,流通市值在200億元的公司權重占比超過70%;而中華半導體指數和中證全指半導體指數由于小市值成分股數量較多,小市值的權重也相應較大。
回測歷史數據顯示,假使從2013年12月31日到2019年12月24日,本金1000元,投資到國證半導體芯片指數的最新市值為2672.88元,投資到中華交易服務半導體行業指數的最新市值為2348.09元,投資到中證全指半導體產品與設備指數的最新市值為2482.97元。國證半導體芯片指數整體收益相對領先。
趙宗庭表示,芯片ETF是在半導體芯片行業選股投資的一個降維投資工具,有分散風險的優勢。對于配置型投資者來說,把芯片ETF放入自己的基金組合里,可采用“核心-衛星”的策略。比如將滬深300ETF作為核心資產,以期不落后于大盤表現,將靈活的行業ETF作為“衛星”來增強收益,以實現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