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詠儀發文悼念梅艷芳:去世16年,她為何依舊被那么多人懷念? 2020-01-05 22:47閱讀:
本文作者 | 晚睡
01
2003年的今天,12月30日,天皇巨星梅艷芳去世,年僅40歲。
2019年的凌晨1點13分,袁詠儀在個人社交賬號曬出梅艷芳的舊照悼念,“梅姐!在遠方的你,好嗎?想你”。
算來,這已經是袁詠儀連續第九年發文悼念自己的偶像。
1996年,還是個新人的袁詠儀憑借電影《金枝玉葉》的女主角,獲得了金像獎影后。
在續集《金枝玉葉2》中,梅艷芳加盟助陣,出演一個退隱歸來的百變巨星方艷梅——這分明演的就是她自己嘛,名字也是調過來念而已。
方艷梅這個角色十分酷炫,劇中她和張國榮扮演的顧家明與袁詠儀扮演的林子穎都發生了感情關系,激情戲火花四濺。
而私下里,兩個人也因為這次合作,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在此之前,袁詠儀根本不敢想這件事,因為梅艷芳對她而言,是天上星,她不過就是她一個普通的小迷妹罷了。
梅艷芳出名時,袁詠儀還在上學,當時老師讓他們起英文名,她使用偶像的名字也為自己取名Anita。
終于可以接近偶像后,她發現走下舞臺,卸下光環的梅艷芳是一個沒架子的人,不僅如此,她還非常親和力,懂得關心人。
袁詠儀當時在香港并沒有什么朋友,拍戲之后都是孤身一人,梅艷芳便經常打電話她,讓她和自己一起吃飯逛街,不動聲色之間開解了她的孤獨和寂寞。
這份情義,袁詠儀記了這么多年,每年都會在她的生日、忌日發文悼念。
因為,在娛樂圈的時光越久,越明白,一個身居高位的人,能看到一個新人的需求,并彎下腰去幫助她,有多么不容易做到。
她過世后,記掛著她的朋友豈止只有袁詠儀一個人,圈中好友及粉絲對她的思念十多年沒有停止過。
逝世十周年時,劉德華、張學友、劉嘉玲、梁朝偉、陳奕迅等超過24位香港明星為她舉辦了幾年演唱會,很多人在演唱會上唱到落淚。
好友兼徒弟的許志安每年都會發文悼念,送出衷心的祝愿,“愿你明朗坦蕩縱情豁達,有得有失有堅持,能哭能笑能盡歡?!?br>她生前親手提攜的草蜢2016年創作新歌《上天關了一扇門》,悼念師傅逝世13周年,多年來他們依舊難以接受梅姐的離開。
02
為什么梅艷芳會得到這么多人的懷念?僅僅是因為她在唱歌、演戲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嗎?
是。
也不是。
她絕對是祖師爺賞飯吃的那種,18歲參加新秀歌唱比賽獲得第一名,由此出道。
比賽她選的是徐小鳳《風的季節》——最近這首歌在抖音再次爆紅,很多人喜歡聽旋律,卻叫不出歌曲的名字——選擇這首歌是因為特別適合她醇厚低沉的聲線。
音樂起,她走起臺步,開第一聲嗓,觀眾和評委已經是倒吸一口涼氣——這臺風,實在是成熟老辣,完全不似第一次登臺。
打分出來,她的分數甩第二名一條街,毫無懸念地獲得了冠軍,每個評委都覺得她很特別,具有無限潛力。僅是她的名字,已經有一種風華絕代的感覺。
比賽后,她很快就出了個人唱片,從此后,時代為她而停頓,所有的人都看著她一路狂奔,一個荔園出來的小歌女,終于一步一步成為大家眼中最璀璨的一顆星。
有的明星像璞玉,需要不斷的打磨和開發才逐漸顯出光彩,一點點攀上事業高峰。有的人卻天賦異稟,一出道即登頂,光芒不可逼視,瞎子都知道她前途不可限量。
而梅艷芳無疑是后者。
1982年出道,1983年即有兩首歌入選當年的十大勁歌金曲,當年《心債》獲得了白金唱片大獎,她躥紅的速度之快,為人所瞠目,又都心服口服。
她有一種女歌手中少有的壓臺感,就是十分鎮得住場,有的女歌手,歌美人靚,可是風格就很單薄,鎮不住場面,而她不是,一走出來,就有一種很明顯的氣場。
她的聲音很特別,所以唱片公司總是盡量找一些滄桑的歌給她唱,而她,也總是能唱出那些歌中的寂寞、蕭索和惆悵。
她的歌聲既有女人味,又有一種女人的豪邁,有一種女中豪杰的感覺,她沒有什么歌唱不好,所有的歌曲到她那里,都會賦予強烈的個人風格。
在梅艷芳事業上升的同階段,幾乎沒有人可以和她競爭,她獨領風騷,成為當之無愧的舞臺皇后。
或許現在的年輕人無法理解她在這個時代的輝煌,更無法體會她身上迷人的氣質和風采,沒關系,關錦鵬說,“只需要這樣告訴他們,香港在八十年代就有了LadyGaGa,他們就明白了。”
她在藝術的道路上始終走得那么前衛,她打破了很多施加在女歌手身上的限制,在那個時代,就敢于唱《壞女孩》、《烈焰紅唇》,穿短短的裙子,畫濃艷的妝,可是你又不會覺得她是真壞,只覺得她十分瀟灑,敢于表達自我,反而會有一種敬佩在里面。
那時的歌星,唱紅了基本都會去演戲,她也不例外,卻演得格外專業。
在香港娛樂圈,她是唯一一位獲得歌后與影后地位的女演員。
她可以演繹任何角色,沒有角色是她演不到的,她忽而是民國的煙花女子,忽而是現代硬朗的女殺手,她可以穿越時空,亦可以跨越男女的界限。
與她在歌壇上一樣,她在影壇上亦獲獎無數,風頭無兩。
很奇怪,不知道她這些對于角色精妙地掌控感是哪里來的,她沒有上過多少學,也未曾接受過相應的訓練,卻能夠深刻感悟到人性在不同人物不同情感狀態下的綻放與枯萎。
所謂傳奇就是生命中有無數可能,她不斷嘗試不斷突破,創造了“百變梅艷芳”的傳說。在百變之中,不變的是強烈的個人風格和氣質,每一支歌,每一個角色上,都沾染了她自己的特色。
03
一個人在世時,容易被人記住的是他的光環。
一個人離去后,人們愿意記住的是付出過的情義。
人們叫她“香港的女兒”,不僅是因為她的經歷代表了香港人的奮斗精神,還因為她很有義氣,很喜歡幫人。
從小她便是如此,4歲開始在荔園登臺,下了課就去唱,從來不會怯場。
姐倆一起,姐姐比較懦弱,她很堅強,也很反叛,喜歡替哥哥和姐姐出頭,被媽媽打了也不會哭。
唱歌的時候觀眾喜歡會給她錢,她很早就實現了自給自足,演出服、化妝品、零食,都是自己買,多余的錢就會補貼家用。這讓她養成了不喜歡存錢的毛病,有錢就要用完,還喜歡借錢給人。
十歲八歲就開始借,很多伙計都趁機向她借,她從來都是來者不拒,除非你很壞。她媽媽說,“如果有人在她那里借不到錢,那這個人肯定是很壞的人了。”
出道后,這個習慣也沒改。她會幫沒有錢置辦舞臺裝的人借衣服,也會幫不會化妝的藝人化妝。
她看到別人喜歡什么,就會送給你。有的人是利用她,但她對他們還是很好,她覺得張口求人是不容易的,借了很多錢給別人,也沒有時間精力去分辨誰是真的誰是假的。
工作人員被導演罵了,她會站出來講話。
拍戲的時候導演給了她高片酬,她卻看不過別的演員片酬低,帶著一眾演員在片場抗議,要求加薪,把導演氣得要死。
有一次去歐洲演出,公司為了省錢,把明星安排在大酒店,讓工作人員住比較差的地方,她就有點生氣,說要跟大家在一起,結果后來就真的搬過來了。
她知道自己是最紅的,無人可以撼動她的位置,她是眾人的焦點,所以她就用這點優勢用來幫助人。
許志安1986年在新秀歌唱大賽中得獎,然后《將冰山劈開》這首歌,她刻意找許志安合唱?!缎达L云變》本來是寫好的是獨唱,她要求改成合唱,也是為了給許志安表演的機會。
她收他為徒,帶他和草蜢、譚耀文走遍世界演唱,許志安知道這是對他們的提攜,“從未見過有人帶著五個嘉賓做巡回”,每個人的機票、住宿、吃穿,都是很大的費用。
在事業高峰期,許志安得到的最受歡迎男歌手獎項,由她親自頒發給他,比自己得獎了還要高興。
彭敬慈是她人生中的最后一個徒弟,有機會遇到導演,她就會問,“有沒有戲開呀,可以給我徒弟一個角色做嗎?”很多人都會給她面子。
她早就可以收手,但卻想捧紅幾個新人,提攜一些后輩,所以總是停不下來。早期她為自己奮斗,后期她為香港的樂壇和影壇盡力。
1992年,她和許冠文、成龍一起聯合成立了演藝人協會,籌辦就花了一年,她花了很多心血和時間精力,每兩個星期到一個月開一次會。
“她是一個很有義氣的女孩子,是我在樂壇很少見到的……任何情形下她都會站在朋友的一邊”。她最好的朋友張國榮這樣評價她。
她在多倫多開了一家老人院,和老人在一起很開心,倫永亮說,這就是她的佛性,很慈悲?!耙晕宜?,她真的沒有敵人?!?br>
04
梅艷芳18歲入行,40歲辭世,人生最為璀璨的22年全都奉獻給了舞臺,我們和萬千觀眾一起分享了她一生的榮耀和光彩。
但背轉身,低下頭,她又是那樣一個寂寞的人,孤獨的人。
她最看重親情,母親卻拿她當搖錢樹,恨不得將她嚼了碎了喂給自己的兒子吃。
當時我們還看不明白,她故去后這些年母親作的那些妖證明了,她從來都沒有得到過媽媽的愛,充其量只是一個養家糊口的工具。
她幾段愛情都失敗,一生沒能組建自己的家庭,到她四十歲去世之前,她已經絕望,索性在演唱會上穿了婚紗,嫁給了自己的舞臺。
2003年的最后一場演唱會,她已經知道自己時日無多,那真的是最后的告別。
大家都做得非常辛苦,每一晚她從紅磡舞臺上走下來,走到后臺,都累得要命。耗盡了自己的所有力氣。
每一天都像打仗一樣,今天守住了陣地,但不知道明天是否還能守住。
恩師劉培基勸她別做了,他說再不做就沒得做了。
她覺得自己這輩子只有一件事能做得好,所以才會不容自己有失,才會特別努力,到死都要站在舞臺上。
因為那是她唯一真正獲得自信的地方,也是她一生最輝煌的起點和終點。
她在掌聲最多的舞臺上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和所有的人說告別。
如此輝煌,如此卓越,又如此的落寞,如此的悲涼,她的傳奇人生是一體兩面。
待夜深人靜時細細想來,她的風姿誘人,她的悲情亦動人,如果你曾真的了解過她,便很難會忘記,那樣一個將生命盡心竭力燃燒過的人。
這些年,我寫張國榮、梅艷芳,寫狄龍、姜大衛,我喜歡那個時代的香港,因為什么都是貨真價實的。
武打演員都會武功,一招一式都有功底;出人頭地全憑真本事,一點一滴都沒有僥幸。天才是真的,勤奮也是真的;掌聲是真的,擁戴也是真的。
好過今時今日一切都曖昧不清,規則不公。流量過億的小鮮肉,演技居然如此辣眼睛,問遍身邊人都不認識的演員,居然也敢說自己是巨星。
與其說懷念我們那些人,不如說懷念那個時代的真。
人生是一場宴席,那個時代的人漸漸都在退席,前幾天黎小田去世網上波瀾不驚,詢問身邊很多人都不認識,那是香港上世紀八十年代最著名的音樂人啊。
人終究會在時間中逐漸被湮滅的,再紅的人,再熱鬧的宴會,都會歸于寂寥。
梅艷芳在1995年巡回演唱會上曾說過:
“如果有一日,我離開了舞臺,
有多少人會記得梅艷芳這個人?
我只希望,大家在某一晚抬頭望向天空,
看見其中一顆星星時,
會想起曾經有一個很熟悉的名字,
一個曾經為你們帶來一點歡樂的人,
她的名字叫梅艷芳?!?br>相信她會很欣慰地看到,人們依舊記著她的名字,還有她在音樂和電影上的輝煌成就,以及她短暫但又璀璨無匹的人生。
能被記得和懷念的,是幸福的人。
但記住和懷念這一切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幸福的。
- END -
本文文字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作者介紹:晚睡,作家、情感咨詢師,一枚斜杠中年碼字工,喜好解讀復雜情感迷局,關注女性獨立與成長,已出版《晚睡談心》、《幫你看清已婚男人》、《你配得起更好》。
舉報/Report
本文作者 | 晚睡
01
2003年的今天,12月30日,天皇巨星梅艷芳去世,年僅40歲。
2019年的凌晨1點13分,袁詠儀在個人社交賬號曬出梅艷芳的舊照悼念,“梅姐!在遠方的你,好嗎?想你”。
算來,這已經是袁詠儀連續第九年發文悼念自己的偶像。
1996年,還是個新人的袁詠儀憑借電影《金枝玉葉》的女主角,獲得了金像獎影后。
在續集《金枝玉葉2》中,梅艷芳加盟助陣,出演一個退隱歸來的百變巨星方艷梅——這分明演的就是她自己嘛,名字也是調過來念而已。
方艷梅這個角色十分酷炫,劇中她和張國榮扮演的顧家明與袁詠儀扮演的林子穎都發生了感情關系,激情戲火花四濺。
而私下里,兩個人也因為這次合作,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在此之前,袁詠儀根本不敢想這件事,因為梅艷芳對她而言,是天上星,她不過就是她一個普通的小迷妹罷了。
梅艷芳出名時,袁詠儀還在上學,當時老師讓他們起英文名,她使用偶像的名字也為自己取名Anita。
終于可以接近偶像后,她發現走下舞臺,卸下光環的梅艷芳是一個沒架子的人,不僅如此,她還非常親和力,懂得關心人。
袁詠儀當時在香港并沒有什么朋友,拍戲之后都是孤身一人,梅艷芳便經常打電話她,讓她和自己一起吃飯逛街,不動聲色之間開解了她的孤獨和寂寞。
這份情義,袁詠儀記了這么多年,每年都會在她的生日、忌日發文悼念。
因為,在娛樂圈的時光越久,越明白,一個身居高位的人,能看到一個新人的需求,并彎下腰去幫助她,有多么不容易做到。
她過世后,記掛著她的朋友豈止只有袁詠儀一個人,圈中好友及粉絲對她的思念十多年沒有停止過。
逝世十周年時,劉德華、張學友、劉嘉玲、梁朝偉、陳奕迅等超過24位香港明星為她舉辦了幾年演唱會,很多人在演唱會上唱到落淚。
好友兼徒弟的許志安每年都會發文悼念,送出衷心的祝愿,“愿你明朗坦蕩縱情豁達,有得有失有堅持,能哭能笑能盡歡?!?br>她生前親手提攜的草蜢2016年創作新歌《上天關了一扇門》,悼念師傅逝世13周年,多年來他們依舊難以接受梅姐的離開。
02
為什么梅艷芳會得到這么多人的懷念?僅僅是因為她在唱歌、演戲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嗎?
是。
也不是。
她絕對是祖師爺賞飯吃的那種,18歲參加新秀歌唱比賽獲得第一名,由此出道。
比賽她選的是徐小鳳《風的季節》——最近這首歌在抖音再次爆紅,很多人喜歡聽旋律,卻叫不出歌曲的名字——選擇這首歌是因為特別適合她醇厚低沉的聲線。
音樂起,她走起臺步,開第一聲嗓,觀眾和評委已經是倒吸一口涼氣——這臺風,實在是成熟老辣,完全不似第一次登臺。
打分出來,她的分數甩第二名一條街,毫無懸念地獲得了冠軍,每個評委都覺得她很特別,具有無限潛力。僅是她的名字,已經有一種風華絕代的感覺。
比賽后,她很快就出了個人唱片,從此后,時代為她而停頓,所有的人都看著她一路狂奔,一個荔園出來的小歌女,終于一步一步成為大家眼中最璀璨的一顆星。
有的明星像璞玉,需要不斷的打磨和開發才逐漸顯出光彩,一點點攀上事業高峰。有的人卻天賦異稟,一出道即登頂,光芒不可逼視,瞎子都知道她前途不可限量。
而梅艷芳無疑是后者。
1982年出道,1983年即有兩首歌入選當年的十大勁歌金曲,當年《心債》獲得了白金唱片大獎,她躥紅的速度之快,為人所瞠目,又都心服口服。
她有一種女歌手中少有的壓臺感,就是十分鎮得住場,有的女歌手,歌美人靚,可是風格就很單薄,鎮不住場面,而她不是,一走出來,就有一種很明顯的氣場。
她的聲音很特別,所以唱片公司總是盡量找一些滄桑的歌給她唱,而她,也總是能唱出那些歌中的寂寞、蕭索和惆悵。
她的歌聲既有女人味,又有一種女人的豪邁,有一種女中豪杰的感覺,她沒有什么歌唱不好,所有的歌曲到她那里,都會賦予強烈的個人風格。
在梅艷芳事業上升的同階段,幾乎沒有人可以和她競爭,她獨領風騷,成為當之無愧的舞臺皇后。
或許現在的年輕人無法理解她在這個時代的輝煌,更無法體會她身上迷人的氣質和風采,沒關系,關錦鵬說,“只需要這樣告訴他們,香港在八十年代就有了LadyGaGa,他們就明白了。”
她在藝術的道路上始終走得那么前衛,她打破了很多施加在女歌手身上的限制,在那個時代,就敢于唱《壞女孩》、《烈焰紅唇》,穿短短的裙子,畫濃艷的妝,可是你又不會覺得她是真壞,只覺得她十分瀟灑,敢于表達自我,反而會有一種敬佩在里面。
那時的歌星,唱紅了基本都會去演戲,她也不例外,卻演得格外專業。
在香港娛樂圈,她是唯一一位獲得歌后與影后地位的女演員。
她可以演繹任何角色,沒有角色是她演不到的,她忽而是民國的煙花女子,忽而是現代硬朗的女殺手,她可以穿越時空,亦可以跨越男女的界限。
與她在歌壇上一樣,她在影壇上亦獲獎無數,風頭無兩。
很奇怪,不知道她這些對于角色精妙地掌控感是哪里來的,她沒有上過多少學,也未曾接受過相應的訓練,卻能夠深刻感悟到人性在不同人物不同情感狀態下的綻放與枯萎。
所謂傳奇就是生命中有無數可能,她不斷嘗試不斷突破,創造了“百變梅艷芳”的傳說。在百變之中,不變的是強烈的個人風格和氣質,每一支歌,每一個角色上,都沾染了她自己的特色。
03
一個人在世時,容易被人記住的是他的光環。
一個人離去后,人們愿意記住的是付出過的情義。
人們叫她“香港的女兒”,不僅是因為她的經歷代表了香港人的奮斗精神,還因為她很有義氣,很喜歡幫人。
從小她便是如此,4歲開始在荔園登臺,下了課就去唱,從來不會怯場。
姐倆一起,姐姐比較懦弱,她很堅強,也很反叛,喜歡替哥哥和姐姐出頭,被媽媽打了也不會哭。
唱歌的時候觀眾喜歡會給她錢,她很早就實現了自給自足,演出服、化妝品、零食,都是自己買,多余的錢就會補貼家用。這讓她養成了不喜歡存錢的毛病,有錢就要用完,還喜歡借錢給人。
十歲八歲就開始借,很多伙計都趁機向她借,她從來都是來者不拒,除非你很壞。她媽媽說,“如果有人在她那里借不到錢,那這個人肯定是很壞的人了。”
出道后,這個習慣也沒改。她會幫沒有錢置辦舞臺裝的人借衣服,也會幫不會化妝的藝人化妝。
她看到別人喜歡什么,就會送給你。有的人是利用她,但她對他們還是很好,她覺得張口求人是不容易的,借了很多錢給別人,也沒有時間精力去分辨誰是真的誰是假的。
工作人員被導演罵了,她會站出來講話。
拍戲的時候導演給了她高片酬,她卻看不過別的演員片酬低,帶著一眾演員在片場抗議,要求加薪,把導演氣得要死。
有一次去歐洲演出,公司為了省錢,把明星安排在大酒店,讓工作人員住比較差的地方,她就有點生氣,說要跟大家在一起,結果后來就真的搬過來了。
她知道自己是最紅的,無人可以撼動她的位置,她是眾人的焦點,所以她就用這點優勢用來幫助人。
許志安1986年在新秀歌唱大賽中得獎,然后《將冰山劈開》這首歌,她刻意找許志安合唱?!缎达L云變》本來是寫好的是獨唱,她要求改成合唱,也是為了給許志安表演的機會。
她收他為徒,帶他和草蜢、譚耀文走遍世界演唱,許志安知道這是對他們的提攜,“從未見過有人帶著五個嘉賓做巡回”,每個人的機票、住宿、吃穿,都是很大的費用。
在事業高峰期,許志安得到的最受歡迎男歌手獎項,由她親自頒發給他,比自己得獎了還要高興。
彭敬慈是她人生中的最后一個徒弟,有機會遇到導演,她就會問,“有沒有戲開呀,可以給我徒弟一個角色做嗎?”很多人都會給她面子。
她早就可以收手,但卻想捧紅幾個新人,提攜一些后輩,所以總是停不下來。早期她為自己奮斗,后期她為香港的樂壇和影壇盡力。
1992年,她和許冠文、成龍一起聯合成立了演藝人協會,籌辦就花了一年,她花了很多心血和時間精力,每兩個星期到一個月開一次會。
“她是一個很有義氣的女孩子,是我在樂壇很少見到的……任何情形下她都會站在朋友的一邊”。她最好的朋友張國榮這樣評價她。
她在多倫多開了一家老人院,和老人在一起很開心,倫永亮說,這就是她的佛性,很慈悲?!耙晕宜?,她真的沒有敵人?!?br>
04
梅艷芳18歲入行,40歲辭世,人生最為璀璨的22年全都奉獻給了舞臺,我們和萬千觀眾一起分享了她一生的榮耀和光彩。
但背轉身,低下頭,她又是那樣一個寂寞的人,孤獨的人。
她最看重親情,母親卻拿她當搖錢樹,恨不得將她嚼了碎了喂給自己的兒子吃。
當時我們還看不明白,她故去后這些年母親作的那些妖證明了,她從來都沒有得到過媽媽的愛,充其量只是一個養家糊口的工具。
她幾段愛情都失敗,一生沒能組建自己的家庭,到她四十歲去世之前,她已經絕望,索性在演唱會上穿了婚紗,嫁給了自己的舞臺。
2003年的最后一場演唱會,她已經知道自己時日無多,那真的是最后的告別。
大家都做得非常辛苦,每一晚她從紅磡舞臺上走下來,走到后臺,都累得要命。耗盡了自己的所有力氣。
每一天都像打仗一樣,今天守住了陣地,但不知道明天是否還能守住。
恩師劉培基勸她別做了,他說再不做就沒得做了。
她覺得自己這輩子只有一件事能做得好,所以才會不容自己有失,才會特別努力,到死都要站在舞臺上。
因為那是她唯一真正獲得自信的地方,也是她一生最輝煌的起點和終點。
她在掌聲最多的舞臺上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和所有的人說告別。
如此輝煌,如此卓越,又如此的落寞,如此的悲涼,她的傳奇人生是一體兩面。
待夜深人靜時細細想來,她的風姿誘人,她的悲情亦動人,如果你曾真的了解過她,便很難會忘記,那樣一個將生命盡心竭力燃燒過的人。
這些年,我寫張國榮、梅艷芳,寫狄龍、姜大衛,我喜歡那個時代的香港,因為什么都是貨真價實的。
武打演員都會武功,一招一式都有功底;出人頭地全憑真本事,一點一滴都沒有僥幸。天才是真的,勤奮也是真的;掌聲是真的,擁戴也是真的。
好過今時今日一切都曖昧不清,規則不公。流量過億的小鮮肉,演技居然如此辣眼睛,問遍身邊人都不認識的演員,居然也敢說自己是巨星。
與其說懷念我們那些人,不如說懷念那個時代的真。
人生是一場宴席,那個時代的人漸漸都在退席,前幾天黎小田去世網上波瀾不驚,詢問身邊很多人都不認識,那是香港上世紀八十年代最著名的音樂人啊。
人終究會在時間中逐漸被湮滅的,再紅的人,再熱鬧的宴會,都會歸于寂寥。
梅艷芳在1995年巡回演唱會上曾說過:
“如果有一日,我離開了舞臺,
有多少人會記得梅艷芳這個人?
我只希望,大家在某一晚抬頭望向天空,
看見其中一顆星星時,
會想起曾經有一個很熟悉的名字,
一個曾經為你們帶來一點歡樂的人,
她的名字叫梅艷芳?!?br>相信她會很欣慰地看到,人們依舊記著她的名字,還有她在音樂和電影上的輝煌成就,以及她短暫但又璀璨無匹的人生。
能被記得和懷念的,是幸福的人。
但記住和懷念這一切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幸福的。
- END -
本文文字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作者介紹:晚睡,作家、情感咨詢師,一枚斜杠中年碼字工,喜好解讀復雜情感迷局,關注女性獨立與成長,已出版《晚睡談心》、《幫你看清已婚男人》、《你配得起更好》。
舉報/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