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于2019年12月30日發布消息稱,公司2019年向全球交付了134架F-35聯合攻擊戰斗機,超過了131架的預定目標。
這134架F-35戰機中,81架交付給了美國,30架交付給國際合作伙伴,23架為其他對外軍售。其中第134架是一架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機,交付給了美國海軍陸戰隊。上述數據標志著洛馬公司實現了新的里程碑:交付量比2018年增加了47%,比2016年增加了近200%。2020年,該公司計劃交付141架F-35,并準備逐年增加產量,2023年達到峰值。
洛馬公司副總裁兼F-35項目負責人格雷格·烏默爾表示:“這項成就證明,整個F-35計劃已經具備進入全速生產的條件,我們會繼續關注整套武器系統的如約交付。”
洛馬公司的整體目標是提高產量,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由于生產率提高,F-35A變型機(美國空軍飛機的可出口版本)的價格降到了每架7790萬美元。公司高管稱,近年來五角大樓給了公司不小的壓力,要求成本至少要降低到每架8000萬美元以下。洛馬公司對實現自己的目標還用另外的動力,因為美軍,特別是空軍將目光投向了購買F-15“鷹”的變型機——F-15EX,這還是20多年來的首次。
雖然小有成就,但2019年F-35項目所受的挫折也不少。例如,F-35項目失去了一個重要的北約伙伴——土耳其。由于該國購買了俄羅斯制造的S-400地對空導彈系統,五角大樓七月份正式禁止其繼續參加F-35項目,并要求土方于2020年3月徹底退出。不過美國國防部也需要至少額外花費5至6億美元尋找新的F-35零件供應商來替代土耳其。
除此以外,美國國防部官員此前還宣布,F-35在關鍵測試階段出現狀況,所以2020年能否實現全速度生產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從相關報道來看,出狀況的是F-35的“聯合仿真環境”,國防部長辦公室可能暫時不會簽字同意F-35進行全速生產,甚至有可能會推遲到2021年1月。“聯合仿真環境”能預測天氣、地理和航程等變量,幫助飛行員抵御各種威脅和意外狀況。雖然測試沒有完成,不過部分F-35版本還是進行了戰斗亮相。
F-35去年還出現過其他的問題,11月時開發人員發現飛機中混用了不同類型的緊固件,生產為此暫停了兩周。問題解決后,11月27日恢復了對五角大樓的交貨。
盡管問題不斷,五角大樓10月還是與洛馬公司簽訂了一份價值340億美元的合同,訂購三批新的F-35,該合同是迄今史上最大的一份隱形戰機采購合同。據稱,這三批新飛機分別為第12、13和14批,分別為149、160和169架,共計478架,接收對象包括美軍以及部分國際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