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6日電 中國消費者協會6日發布2020春節消費提示稱,消費者選擇各類預付式消費方式時,應考察企業信譽后理性消費,以免遭遇無良商家卷款跑路。
資料圖為年貨一條街上,選購春聯、燈籠的市民絡繹不絕。陳禮 攝中消協指出,春節期間,正是各類商家促銷爆棚的時候,消費者選擇美容美發、健身、洗車、社會學習、教育培訓等方面的預付式消費方式時,應全面考察企業信譽和經營狀況,重點關注其他消費者的點評,對卷款跑路問題頻出的行業企業應當提高警惕。理性消費、按需充值,切勿盲從,勿輕信超低折扣宣傳,以免遭遇無良商家卷款跑路。
此外,中國消費者協會還發布了其他方面的消費提示,包括“保護人身財產安全和個人隱私”、“買年貨選擇正規商超”、“訂年飯文明就餐”、“去旅游嚴防低價陷阱”、“選正規家政簽署勞務協議”、“老年消費防忽悠”等多方面。
其中,消費者預訂年夜飯或在外就餐,應選擇衛生健康部門評定的衛生安全等級B級以上餐飲企業。最好對餐飲場所實地考察,簽訂書面合同,明確消費細節,對菜品名稱和實際內容要做到心中有數。對于餐飲企業特殊約定的消費內容要事先了解清楚并確認。在合同中應注明預付款項是“定金”還是“訂金”,保留購物憑證,確保維權有據。用餐時,做到節儉祥和并舉。牢記酒后不開車,開車不沾酒。
關于保護人身財產安全和個人隱私方面,中國消費者協會特別提示消費者參與冰雪項目,必須選擇正規商家和安全的活動場所,關注防護安全裝置情況,選擇適合自身條件的賽道,做好防護保暖準備,適當購買保險,保留好憑證。無論旅游出行、購物還是餐飲消費,應注意保護好人身財產安全。同時,網絡交易不要隨意提供個人信息,不要見碼就掃,注意保護個人隱私,不輕信“飛來橫福”和“中獎信息”。通過網絡預訂車票、門票等,要注意識別網站真偽,拒絕黃牛購票,嚴防消費詐騙。
在老年人保健品購買方面,國家市場監管總局2019年發布的《保健食品標注警示用語指南》中明確規定,自2020年1月起,保健食品警示用語在商品最小包裝物主要展示版面的占比不應小于其所在面積的20%。消費者購買保健品時要注意識別,謹記“保健品不能代替藥物治療”,防范保健品夸大和虛假宣傳。子女也要提醒老年人注意防范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