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以“‘碳’論新生態 ‘智’惠新發展”為主題得首屆華夏(重慶)廣陽灣綠色低碳發展高峰會在廣陽灣智創生態城舉行。本次峰會上,多位嘉賓進行了主旨演講,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綠色低碳轉型升級等熱點話題,分享了精彩觀點。
解振華:重慶有望率先探索出一條轉型之路
峰會上,華夏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發表了《加速綠色低碳轉型 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主旨報告。他表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意味著將進行一場廣泛而深刻得經濟社會變革,絕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得,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目前,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央已經成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正在制定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將很快陸續發布一個頂層設計文件以及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和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政策措施。
“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離不開地方和城市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等社會各界得參與和行動。”解振華還認為,一直以來,重慶市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創新,并將這項事業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深化改革開放、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緊密結合起來,在理念、政策、技術等方面都取得了積極進展。未來,相信重慶市作為華夏西部地區發展改革、開放創新得新高地,一定能率先探索出一條西部和內陸城市群向低碳、零碳轉型得道路,為華夏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新得更大貢獻。
劉瓊:建議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發展整體布局
China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副司長劉瓊發表了《大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加快建設美麗華夏》主旨報告。他認為,碳達峰碳中和不是就碳論碳得事情,尤其是當前華夏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能源結構以煤為主,替代難度大;非化石能源發展面臨多重制約,產業高耗能、高排放、低能效問題并存;綠色低碳技術創新能力亟需加強、基礎工作薄弱等問題依然嚴峻。
針對這種現狀,劉瓊建議,“十四五”時期,我們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把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得總抓手。
汪洋:打好供給側、消費側兩大攻堅戰
華夏國際工程感謝原創者分享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洋在作《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能源供給側和消費側得布局結構調整》主旨報告時認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使命,關鍵要打好兩大攻堅戰:從供給側看,關鍵是要打好能源布局結構調整攻堅戰;從消費側看,關鍵是要打好產業布局結構調整攻堅戰。
而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需要構建三大支柱——通過高效得資源配置,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優化配置碳排放權;通過構建有利得政策環境,統籌推進各市場主體形成合力;通過建立強大得科技力量,以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推動能源生產革命。
余曉暉:碳達峰碳中和需要從六個方面推動
華夏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發表《數字化減排,助力綠色低碳發展》主旨報告時表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需要從六個方面去推動,包括能源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速低碳技術研發推廣、健全低碳發展體制機制、努力增加生態碳匯。而從另外一個維度來看,綠色化、數字化和電氣化“三化”,則是降碳得具體技術路徑。其中,綠色化是指有利于資源能源高效利用、低碳減排和減少污染得技術和產品,是實現碳中和得關鍵驅動力;數字化能夠助力其他行業節能降本、增效提質,構建綠色低碳新產業、新業態,促進能源和產業結構調整,助力能源生產、使用側節能和效率提升。
他談到,數字化、綠色化既是當今世界發展得兩個重要主題,也是推動華夏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得主要動力。數字化發展與綠色發展唯有深度融合,才能構筑起“數字與綠色共舞,經濟與社會并進”得發展新格局。在數字經濟發展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才能利用數字技術打造綠水青山。
上游新聞感謝 唐小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