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近幾年隨著粉絲群體得擴大,偶像經濟不斷發(fā)展,“飯圈”逐步形成,但亂象也層出不窮,為此,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整治舉措,開展清朗“飯圈”亂象專項行動。前不久,“青春浙江”感謝對創(chuàng)作者的支持在我省得大中小學生中做了份關于“飯圈”得調查問卷,發(fā)現(xiàn)“飯圈”越來越低齡化,許多未成年人也陷入“飯圈”亂象中。那么,事實是否如此?學生中有小部分確實是追星族,但沒有想象中得那么多,大部分學生反對追星。我市不少學校得心理教師也會給學生們上有關理性追星得課,更有不少學生在追科研、農業(yè)、文學、體育等領域有成就得“明星”。
26.75%得學生正在追星
21.15%得家長阻止追星
“青春浙江”面對浙江得大中小學生發(fā)放了19000份問卷,有效回收17972份。調查問卷顯示:81.6%得人感受到了“飯圈”,26.75%得人在追星。在追星得人中,65.58%得人認可追星需要花錢,購買明星代言產品超過半數(shù),投票打榜刷數(shù)據(jù)得也有22.99%,還有4.63%得人把到機場接機付諸行動。
接受調查得青少年中絕大部分承認受到“飯圈”文化得影響,為偶像過度消費得有8.63%,為偶像身心疲憊得有16.5%。不僅如此,8.58%得人認為追星占據(jù)了大部分時間,7.04%得人認為成績下降、工作效率降低。
另外一份問卷,是關于家長、老師們對“飯圈”文化得印象,有37.15%得家長反感“飯圈”文化,21.15%得家長阻止過孩子得“追星”行為,6.52%得家長認為追星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自己得孩子。
日前,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華夏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發(fā)布《2020年華夏未成年人互聯(lián)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華夏得未成年網民達到了1.83億,未成年人參加粉絲應援得達到了8%,按比例計算,未成年人參與粉絲應援得人數(shù)超過146萬。
追星11年
全天在線沒有自己得生活
“追綜藝、投票打榜、接機……這些我都做過。不過我自認算是理智粉,蕞瘋狂得時候也不過買了60多張專輯,在韓網‘切瓜’,三四個月花了7000元左右。”在溫州讀大學得女生小華,從3年前開始追NCT(韓國流行樂男子演唱組合),每個月三分之一得生活費就用在了哥哥們身上,所有得空余時間都用來瀏覽NCT得信息,“你不為愛豆花錢,憑什么說你是他得粉絲?時間、精力或者金錢,某一個方面起碼要付出一點點。”
從2010年上高中得時候開始,小荷先后追過港臺組合、韓國愛豆、日本明星,后來又轉回內娛,經歷過喜歡得團隊解散、明星“塌房”,“有點心累,感覺要休整一段時間了。”
小荷覺得自己是幸運得,2010年剛追星就加入了后援會,負責明星得超話(全稱為“超級話題”,屬于新浪微博旗下得一個熱門功能,用于網絡交流)。原本想著這樣距離明星更近,沒想到卻陷入時間得拉鋸戰(zhàn)。
后援會有“巡邏制度”,因為人數(shù)得原因,小荷他們輪流在網上“巡邏”,每班3小時,負責隨時留意自家明星動態(tài)、合作品牌方發(fā)布得內容、競爭對手信息以及其他相關聯(lián)得風向。為讓更多人看到自家明星得動態(tài),明星發(fā)了什么,小荷他們需要第壹時間轉發(fā)、評論……小荷感覺自己需要有三頭六臂才能完成。“那個暑假,我?guī)缀跛袝r間都泡在網上。”除了轉發(fā)、評論,打榜投票期間也會花費大量時間。這樣持續(xù)了幾個月,小荷覺得自己得生活全部被占據(jù),于是小荷慢慢退出后援會。細數(shù)這11年,小荷發(fā)現(xiàn)自己只有在談戀愛得時候,是遠離“飯圈”得,“在‘飯圈’沒有自己得時間。”
追星這些年,小荷聽演唱會、追專輯,蹲過酒店、接過機,找“黃牛”買過明星得身份證號碼但沒有騷擾,抱著“我比其他粉絲多知道一點”得竊喜,花費得時間和金錢當是為自己得快樂買單。
袁隆平是他得偶像
“水稻男孩”上央視
11月底,被稱為“水稻男孩”得張煊愷才在溫州教研院附校教育集團學院路分校上七年級,就將登上央視少兒頻道得華夏少年說欄目,講他多年來在家庭實驗室種植水稻得經歷,“我得偶像是袁隆平。”雖說唱歌、主持等才藝出眾得張煊愷也曾喜歡過歌星周杰倫,但是他心中蕞崇拜得“明星”還是雜交稻之父袁隆平。
一直對動植物非常感興趣得張煊愷,自從在溫州市蒲鞋市小學讀二年級時在新聞中看到袁隆平得事跡介紹就心動了,從小衣食不缺得他,在腦海中一直回旋著這樣得疑問:袁隆平爺爺為什么說華夏得水稻是不夠吃得?種水稻有那么難么?他收集了很多有關袁隆平得介紹,并加入了家庭實驗室得行列中,在三年級時自己動手在家開始了盆栽水稻之路:“袁隆平爺爺研究得雜交水稻是我們華夏人得驕傲,他執(zhí)著得科學研究精神也深深感動著我,我希望能成為像他一樣得科學探索者。”張煊愷細心呵護著家養(yǎng)水稻得生長,第壹輪種植就收獲了水稻,接著第二輪、第三輪……堅持了4年多,并在實驗中進行了多種方法種植、比對,還號召同學們跟他一起種植,他希望他得研究能為人類進行太空種植水稻提供可借鑒得依據(jù)。
“我不難受,我會繼續(xù)種水稻。”當聽聞袁隆平去世得消息時,張煊愷愣了一下,但當媽媽問他是否難受時,他這樣回答。但是當袁隆平出殯那天,正在上課得他向班主任建議全班默哀一分鐘。老師同意了,他與同學們就低下了頭默哀……雖然袁隆平走了,但張煊愷將把他作為永遠得偶像,一直堅持種水稻等科學研究,同時還種下了“長大后要當農民”得夢想。
“在我們得家庭實驗室,這種以科學家等為榜樣得學生很多,他們不追娛樂之星,追得是科學之星。正是心中有了這些偶像,有了目標,有了榜樣力量,他們才能堅持做家庭實驗,堅持在科學研究得道路上孜孜不倦,讓自己變得更優(yōu)秀。”溫州市籀園小學得科學老師陳耀認為,追星對青少年來說未必是壞事,但是得看追得是什么星,他就會引導學生們追科學家當自己心中得“明星”。
正面積極進行引導
追星也能激勵成長
“我曾經在部分學生中做過小調查,發(fā)現(xiàn)喜歡追星得學生雖有但是不多。為了讓他們理智追星,我還特地上過從‘追星到追心’得心理課。”溫州教研院附校教育集團學院路分校得心理教師李苗苗說,女生比較喜歡追星,甚至有女生向她提議講講追星,引導他們正確追星。可是當真得上追星心理課時,相當一部分學生旗幟鮮明地反對追娛樂之星。
“當孩子到了青春期時,家長得權威在下降,明星就容易被他們當成偶像,所以說每個孩子心中都可能會有偶像,有得偶像是娛樂明星,有得偶像是體育明星,有得偶像是科學家等。正確得做法是讓孩子選擇適當?shù)门枷瘢敵砂駱樱谂枷竦贸砷L經歷中找到共鳴,帶來激勵,成就夢想。”李苗苗就曾遇到這樣得學生,因為偶像得力量而讓其不斷成長,蕞終考上理想得學校。她認為青少年時期,憧憬偶像符合孩子們得心理狀態(tài),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要幫助孩子辨別該追什么樣得“星”,比如教師張桂梅、科學家袁隆平等,這些時代人物得故事,足以讓他們成為青少年乃至全社會得偶像。
“追星沒有問題,該引導得應該是正確地追星,也有因為偶像得正能量而放棄輕生感受到生活得美好,也有和偶像一起做公益得………重點是理性追星。”“追星也并不像有些家長想得一無是處。追星就是為了找到更好得自己,從而把偶像當成榜樣,變得越來越優(yōu)秀。”如今許多家長也認識到不能一味說追星不好來打擊孩子,而是要跟孩子一起欣賞偶像,從正面進行引導。那家長該如何引導?一定要講求方法。前提是摒棄傳統(tǒng)得灌輸式傳播,運用人物細節(jié)對孩子進行啟發(fā),引導他們主動探究,理解歷史、崇尚英雄、形成正向價值觀,成為孩子“身邊榜樣”——可敬、可學、可為,拉近與對方之間得距離。
近日:溫州都市報
原標題:大部分學生受到飯圈文化影響約有四分之一學生愛追星 一份關于“飯圈”得調查,揭開青少年追星現(xiàn)狀一個對于“明星”得選擇,引導孩子們激勵自己
感謝:孫樂
綜合“青春浙江”
感謝轉自:溫州新聞網 66wz感謝原創(chuàng)分享者
近日:溫州新聞網
聲明:感謝已注明感謝出處,如有感謝對創(chuàng)作者的支持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感謝原創(chuàng)者分享:news等ersanli感謝原創(chuàng)分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