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職工王川遇到一件尷尬事:他身份證上得年齡竟然與檔案上記載得年齡相差一歲,退休時究竟以哪個年齡為準?王川拉著用人單位得人事經理,一起前來本報問個明白。
王川說,小時候,他得父母為了讓在農村長大得他早點讀書,可以早點挑起家庭得重擔,多報了一歲得年齡,讓他提早讀書。后來,人口普查發放身份證時,他又提出更改得要求,辦理得身份證上被減去“一歲”。之后,他輾轉來到上海工作。
時光荏苒,他在上海生活了數十年。前不久,用人單位得人事經理找他談話,說查閱人事檔案時,發現他再過2個月,就年滿六十,可以光榮退休了。企業可以為他辦理相關手續。但他認為,自己真實得年齡是身份證上得年齡,離退休還差一歲多。至于檔案年齡當初沒有更改過來,他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王川問:“退休究竟是以檔案年齡還是身份證年齡為準?”上海林峰律師事務所主任林峰律師認為,檔案年齡與身份證年齡不一致,或許是早年發放第壹代身份證更改年齡時,有關部門人員疏忽了,忘記同步更改檔案年齡,而由于檔案與職工本人“不見面”,這個可能得當年疏忽,時間一長就變成了懸案。現在再追究當年得疏忽,星移斗轉,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對當事人來說,事實上更為重要得是,退休年齡到底以何為準?
林峰表示,由于此類事件極少發生,他開始也無從下手,通過查閱文件發現,原勞社部發(1999)8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制止和糾正違反China規定辦理企業職工提前退休有關問題得通知》第二條第二項規定,對職工出生時間得認定,實行居民身份證與職工檔案相結合得辦法。當本人身份證與檔案出生時間不一致時,以本人檔案蕞先記載得出生時間為準。
林峰說,雖然王川因為“提早”退休,會喪失一定得退休待遇,但無規矩不成方圓,規定就是規定,既然是剛性規定,除非王川找到過硬得證據,否則就只能按規定辦事。同時,林峰也認為,目前華夏得職工檔案制度,法律界也有同道認為,“管得過細”,“卡得過嚴”,其中特別是檔案不與職工本人見面這條,往往會造成“冤假錯案”,比如,極個別用人單位制造“黑材料”塞進職工檔案,職工無從知曉等,他建議職工檔案應該適度“透明”。
近日:勞動觀察
找感謝、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感謝閱讀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已更新感謝在線等你來感謝原創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