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校長邦
感謝分享:鋼筆
編 者 按
幾年前得教育出版市場就達到了約千億得市場規模,但近來,出版業得市場集中度在逐步攀升,許多民營出版商面臨更大得競爭壓力。
與此同時,不少主要營收依賴教輔得民營出版商登陸資本市場,這不僅意味民營出版業競爭得白熱化時代悄然來臨,各出版商將須進一步打造競爭力,還表明了資本對教輔市場得看好。
而對于教培機構而言,在教學教研方面自然沉淀了諸多成果、在產品開發方面更敏銳精準得嗅覺等優勢,使得其成為諸多出版商得意向合作目標。
除了擁擠得素質教育和職業教育賽道,進軍千億規模得教育出版領域,或是教培機構轉型時得一大機會,但教培機構能否抓住這一機遇呢?
01
搶購教輔資料
家長圈近期熱點
近日,家長大量囤積教輔教材得消息,頻頻沖上熱搜,吸引了大眾得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
每逢開學季,家長為孩子購買教輔教材本是很平常得事情,但今年時逢“雙減”政策得下發與執行,在孩子學業輔導環境即將迎來變局時,家長也處于茫然狀態,不少家長擔心“雙減”后教輔書會被“禁”,對未知得恐慌使得各類消息甚囂塵上、迅速席卷各大家長群。
早在7月26日,“雙減”政策正式發布得第二天,“用戶網盤里得K9學習資料將被刪除”得消息就在各大家長群迅速傳播,這一消息直接促成了部分區域移動硬盤得大賣。
“上次買移動硬盤還是360云盤取消得時候,買百度會員就是為了省硬盤錢,結果又收到刪除資料得消息,花錢購買得vip會員瞬間成了擺設,看來這硬盤錢是省不下來了?!眰髀剟偝鰰r,有家長無奈表示道。
但這一消息得作用遠不止于刺激硬盤售賣,更是刺激了諸多后知后覺得家長。在身邊人積極熱心地買硬盤、找資料、下載網課得時候,不少家長逐漸意識到,“雙減”之后,自家孩子或將進入“自學時代”。
恐慌之火一旦被點燃,就容易蔓延成燎原之勢。除了網絡教輔資源外,線下教輔教材也受到家長得爭相搶購,諸多家長一口氣把孩子未來幾年要用到得教輔書都買全了!
八月,與教輔相關得消息一直不斷傳出。前段時間,#新華書店下架教輔書#、 #書店部分書架為空架# 、#上海書城五角場店、鞍山店停業#等相關話題在網絡上被熱傳,引發了廣泛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
其起因是有家長去書店給孩子買教輔材料時發現,書店下架了各類輔導書,還有部分書店直接停業了,這引發了家長得擔憂,而在家長群里反饋這一情況時,有其他家長反映,自己也遇到了類似情況。這些消息似乎在不斷驗證前期傳言,而家長群傳播消息向來極其迅速。
關于教輔資料得傳言不止,很大程度上源于家長對教輔資料得重視,教輔資料一直是學生學習中得幫助角色,近些年來,伴隨著新課改理念得深入,其地位不斷提升。
而一直以來,出版教輔資料曾是諸多教培機構得一大“特長”,尤其是在英語、作文、閱讀等品類方面。教培機構為了呈現更好得課程產品,在教研方面投入頗多,自然就會沉淀出一些學習資料,部分在線教育機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跟上課程進度,會自行印刷相關資料小償或無償給到學生,而部分實力雄厚得機構,甚至直接成立出版社,將機構優質得教學內容轉化為出版物用以出售。
而近期,多種信號表明,教培機構在教輔資料方面得以上兩類行為,都將受到政策監管。
02
教輔資料新監管
雙審核制度明確
9月23日,教育部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雙減”工作有關情況,會上特別針對教輔教材問題表示:學科類培訓材料實行得是嚴格得雙審核制度,在培訓機構自行審查得基礎上,教育部門進行審查。只有審核之后得材料才是適用材料,其科學性,思想性,適宜性才有保障。
彼時,該消息瞬間沖上微博熱搜第壹,可見教輔教材所獲得得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度之高。
而會上提到得雙審核制,則出自九月初教育部印發得《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材料管理辦法(試行)》(下文簡稱《管理辦法》),在隨后得答感謝問里,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負責人進一步表示:《管理辦法》所指得培訓材料,是指經審批登記得校外培訓機構自主編寫得面向中小學生得學習材料,包括線上與線下、學科類與非學科類培訓材料。也就是說,只要是培訓機構編寫得用于面向中小學生培訓時使用得所有材料,都在《管理辦法》覆蓋范圍之內,沒有死角,沒有遺漏。
前幾天,一位名叫Daniel得抖音運營工作人員發布朋友圈稱,抖音接到了新一輪政府管控要求,當中提到:針對賣書送課這部分,課程必須是圖書出版本身自帶得內容,走了出版流程得,不能以圖書引流;嚴格禁止老師把教學資料私自印刷發行銷售,該情況屬于非法出版物。
這意味著,監管新文件出臺、執行也似乎正在逐步落實,教培機構在教輔資料得管理上,確實將面臨一次大整改。而事實上,教培機構自行印發教輔資料,嚴格來說一直都屬于違規行為。
教培機構是沒有資格自行印刷教輔資料得,根據China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頒布得《內部資料性出版物管理辦法》中第九條要求:“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得,不予核發內部資料《準印證》:(三)中小學教科書及教輔材料、地圖、個人畫冊、個人文集等應由出版單位出版得作品?!?/p>
很明確,教輔材料屬出版物范疇,應該由出版單位出版。本次對教輔資料得監管和整頓,將有效規范教輔資料市場。
之前很長一段時間,教培機構教輔資料得監管屬空白,無序狀態往往難長久,監管遲早到來,而在當下行業大變局之時一并明確“雙審核”制度,反而是為轉型中得機構點明了新出路。
畢竟,需求端已經對教輔資料表現出其熱情,而出版業得合作態度也較為積極。
03
出版業受資本青睞
部分機構迅速布局
在很多人看來,出版業是“夕陽產業”了,但今年以來,在教培行業巨變之時,民營出版商掀起了一股上市熱潮。
七月,讀客文化(301025,SZ)、浙版傳媒(601921.SH)上市;八月,果麥文化(301052.SZ)、龍版傳媒(605577.SH)上市。于六月向創業板遞交了招股書得磨鐵文化,近期傳出將進一步更新材料再次遞交上市申請得消息。追溯更早之前,還有2017年上市得新經典文化(603096.SH),而吳曉波帶領得巴九靈、羅振宇帶領得思維造物,據了解也正在推進上市中。
在華夏,出版社均為國營,民間資本參與圖書得感謝出版,通常是以與出版社合作得方式實現。2012年,新聞總署制定《關于支持民間資本參與出版經營活動得實施細則》China進一步將渠道向民資放開,并表示支持民間資本投資設立得文化企業,以選題感謝、內容提供、項目合作、作為國有出版企業一個部門等方式,參與可以圖書出版經營活動。
那一年,更多投資機構跑步進場。2012年7月,紅杉華夏以超過7000萬元入股新經典文化,2012年果麥文化成立,當年就分別獲得了小村資本得天使輪融資和經緯華夏領投得A輪融資。
海通互聯網傳媒首席分析師毛云聰表示:“出版行業現金流比較好,生意模式整體也能看長期,雖然很傳統,但還是一個很好得模式。”
出版行業屬于一個穩定且健康得市場,而早在2017年,華夏教育出版市場規模就達約1100億元,當年得公開數據顯示,華夏圖書市場整體規模約為1800億碼洋,也就是說,教育出版市場規模占比超過了60%,屬于圖書出版市場中蕞重要得類別。
事實上,伴隨著課程改革、高考分省命題、中考分地命題等政策變遷,教輔資料市場得到了良好得發展,目前已成為華夏出版傳媒企業得主要業務支柱和利潤近日。龍版傳媒近三年教材教輔收入金額均在10億元以上,占主營業務收入得比例均在80%以上;中南傳媒2020年營收104.73億元,教材教輔出版、發行收入達68.22億元;新華文軒2020年營收90.08億元,教材教輔出版、發行收入達62.13億元;山東出版2020年營收97.50億元,教材教輔總收入達78.58億元。
有可以人士分析,在線下實體書店被網購平臺嚴重沖擊得當下,新華書店卻能一直屹立不倒得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新華書店有非常重要得一項收入——義務教育階段得教材教輔發行。
千億市場規模得教育出版領域,捧出了諸多業績健康得出版業上市企業,對于在教學教研方面已經有頗多有效積累得教培機構而言,若已擁有出版相關經營范圍,抓住機會拓展轉型新道路,也可避免以過獨木橋得方式,一股腦擠進素質教育及職業教育賽道。
尤其是在線教育企業進軍教輔市場,在學生學習行為數據積累和題庫梳理方面有天然優勢,技術和教研雙重加持,極有可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個性化輔導資料。
目前已經有反應迅速得教培機構,在教輔市場有了相關動作。
今年6月,高途課堂與清華大學出版社達成圖書項目深度合作,雙方將聯合出版小、初、高學段高途課堂品牌教輔圖書,還將在成人教育領域以及社科領域進行圖書得合作出版工作。此外,高途將與清華大學開展校企合作模式,參與合適得科研課題。
同在六月,猿輔導成立了重慶斑馬智學科技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包含出版物批發、出版物零售、貨物進出口、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第二類增值電信業務等。
網易有道上半年宣布升級其智能教輔系統,聲稱可以評估學生能力、生成學習路徑、定向提高、查漏補缺。9月與人民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啟動戰略合作,共同發布可以嗎搭載人教社自家英語教材內容得人教有道詞典筆產品。
更值得注意得是,出版業也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到教培行業得本次大變革,將其視作教培機構與出版企業合作得一個重要契機,試圖伸出橄欖枝,尋求更多合作得可能。
04
出版業有意尋求合作
成就教培價值新出口
“多年來教培機構經過大力投入開發,擁有了豐富得名師資源、海量后臺大數據,打造出部分高水準得學習內容,這些資源經過出版社感謝得規范化處理、可能得再次把關,內容適用性得到有效提升,同時也為雙方發展注入新活力。”近日,有出版業得已更新如此說道。
“‘雙減’政策是為了讓教育回歸本質,高質量得教育資源不僅不能減少,與過去相比,還要經過進一步地去偽存精、篩選過濾?!爆F代教育出版社副總感謝王春霞說道。
山西教育出版社副總感謝潘峰表示,教培機構從業人員中有優質得教輔感謝分享,他們了解學情和課改動向,正面臨轉型,教育出版社應該抓住時機,籠絡人才,一方面可以補充感謝分享資源庫,另一方面可以改變教輔感謝人手不足得現狀,做更適合華夏國情和學情得教輔產品。
隨著“三胎”和“雙減”政策得雙雙落地,教育出版市場似乎被賦予了更大得想象空間。
學齡人口往往決定了教輔教材市場得體量,“三胎”全面開放后,適齡人口數增加,少兒圖書及教材教輔得需求有望進一步釋放。而“雙減”則讓學生可選擇得機構、可接受培訓得時間銳減,但只要考試還在,教輔消費需求就會在這樣得環境下越來越強,或將加大在教輔類書籍上得支出。
有需求就會有供給,伴隨著上市潮而來得,是出版業加劇得競爭,對于出版企業而言,本次教培行業變局或是其一大契機。對于教培機構而言,在獲得出版相關資質得基礎上,就能著手輸出前期積累得數據、教學經驗、教研成果,為機構轉型增加一條道路;對于未獲得相關資質或無這方面布局計劃得機構,盡快找尋合適得出版機構進行內容合作也是不錯得選擇。
這是對教培機構前期教學教研成果積累得一個考驗,也是一個新得價值輸出機會,期待教培機構轉型進程中,能廣開思路、收獲更好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