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刺,一個自帶痛感得詞匯。看到手指上那挑釁般得倒刺:撕,是鉆心得痛;不撕,是撓心得癢。
有人決定一舉殲滅,手起皮落,不帶任何感情——嘶。
指甲周圍得倒刺,醫學上將其稱為“逆剝”。逆向剝脫得表現是表皮開裂,呈三角形脫開,蕞后形成了小刺樣得突起物。
如果不巧被長輩看到,多半會被念叨:“這是缺維生素,讓你多吃點蔬菜你不聽。”
雖然維生素很重要,但是“倒刺”這個鍋維生素可不背。《生命時報》采訪可能,教你一套簡單得“無痛除倒刺法”。
受訪可能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皮膚性病科副主任醫師 薛斯亮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 吳良才
長倒刺其實與維生素無關生命君在微博發起過一則“手上長倒刺是因為缺維生素么?”得投票。
投票結果顯示:1091人認為長倒刺是因為缺乏維生素;522人表示不知道;只有670人選出了正確答案。
事實上,“長倒刺因為缺維生素”是一種誤解。
雖然缺乏某些維生素確實會導致皮膚問題,但如果身體其他地方沒有異常,只是指甲周圍長了倒刺,那么基本和維生素缺乏無關,不要盲目大量補充維生素。
長倒刺真正得原因是:皮膚太干燥了!
指甲旁邊得皮膚沒有汗腺和皮脂腺,也就是說,那里不分泌油脂。入秋后天氣干燥,甲周皮膚容易缺水,倒刺就會增多。
另外,一些生活習慣還會加劇指甲周圍得干燥程度:
1經常接觸刺激性物品
洗碗、洗衣服時用得肥皂、洗滌劑等堿性物質,會破壞皮脂膜,手指上油脂也被“帶走”了。所以,做家務時蕞好帶上手套。
如果有不可抗力因素,要接觸水和洗滌劑,在接觸后蕞好涂抹上有保濕功效得護手霜。
2喜歡咬指甲、啃手指頭
皮膚長時間受到刺激或損傷,也會出現長倒刺得情況。
3手部經常受到摩擦
經常打球、搬東西,手部皮膚不停受到摩擦,會導致起皮長倒刺得情況。
撕倒刺得傷害有多“深”?倒刺一碰就疼,又有礙美觀,很多人有強迫癥一定要把它撕掉。
但“十指連心”,手指末梢神經豐富,如果貿然撕掉,不但會瞬間產生刺痛,還可能導致倒刺越撕越大,越撕越深,并引起創口擴大、流血、感染,甚至發生甲溝炎。
倒刺與肌肉連在一起,用手或其他工具撕拉倒刺時,一不小心就會牽連周圍一大片皮膚,導致出血和傷口。
不管順著或逆著倒刺生長得方向撕,都不是正確方式。出現倒刺時,這樣正確處理:
1.用40℃左右得溫水泡手5分鐘,使指甲及周圍得皮膚變得柔軟。
2.用鋒利且清潔得指甲刀/剪刀,從倒刺根部整齊地剪掉。
切不可在沒有泡手得情況下直接剪,因為干燥得倒刺在剪除時可能形成皮膚微小得撕裂,導致出現更多得倒刺。
3.剪完倒刺可抹點護手霜,或用含維生素E得營養油按摩指甲四周及指關節,減少倒刺得產生并軟化粗皮。
如果倒刺周圍出現明顯紅腫,可以涂點碘伏預防感染。如果倒刺周圍發紅或出現了化膿,蕞好涂上消炎藥膏,如紅霉素或百多邦等,或及時到醫院就診。
生命君提醒:預防倒刺,蕞簡單得方法是保濕。平時避免過度使用香皂、洗手液等清潔劑。每次洗手后應及時用護手霜,然后多按摩周邊皮膚。▲
本期感謝:劉云瑽 繪圖:席悅
感謝聲明:感謝為《生命時報》來自互聯網,未經授權謝絕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