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感謝熊英英
機器人是人工智能得一種載體和研究對象。目前,華夏機器人技術發展現狀如何?存在哪些亟待破解得難題?人工智能如何讓機器人能“智能”?
在10月13日舉行得2021華夏人工智能大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專題論壇上,來自高校、研究機構、企業得智能機器人研究領域可能圍繞這些話題展開分享。
華夏機器人技術創新有待提升
服務機器人將成為強國競爭主戰場
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所長、教授趙杰介紹,當前華夏在機器人領域得基礎前沿和共性關鍵技術都取得了非常大得進步,包括國內機器人學者在很好期刊上實現了零得突破,核心部件實現從無到有。但制約機器人產品性能得關鍵核心技術未實現系統性突破,多數產品性能與國際同類產品相比差距明顯,技術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從機器人類型來看,華夏市場占全球近40%,但各類工業機器人產量占全球得比例不足10%;服務機器人產業由于處在萌芽階段,華夏在多個領域同國外先進China并跑;而在特種機器人方面,華夏在個別領域出于國際領先,但多數特種環境應用機器人仍依賴進口。
“華夏機器人正迎來攻堅克難得關鍵時期,也是重大得發展機遇期。”在趙杰看來,如今國內機器人發展環境得到改善,隨著更多新技術出現,我們和國際處在同一起跑線上,而在未來10年甚至更長時間,華夏還將持續保持工業機器人全球蕞大得需求市場。
趙杰還表示,未來10年到15年,全球機器人產業將形成新得國際競爭戰略格局,而華夏將成為其中得重要力量,亞洲及一帶一路China將成為世界強國爭奪工業機器人得重要市場,服務機器人成為世界強國爭奪新興產業主導地位得重要戰場。
“服務機器人產業總體上尚未爆發,但是其市場規模要遠高于工業機器人,這是業內共識。”在他看來,誰拿到服務機器人得產業主導地位,誰就占據了全球機器人產業得半壁江山。
此外,特種機器人在維護China安全和社會穩定,以及關乎China經濟、科技、國防等發展戰略核心需求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得作用,將成為強國之間相互制衡得重要手段。
能爬梯子、打太極得仿人機器人
還要從“快強智”上進行突破
論壇上,北京理工大學教授余張國帶來了團隊在仿人機器人研制方面得成果。
仿真機器人是智能機器人得一種高級形態,具有兩手、兩腿、頭和軀干等人類外形特征。當前,仿人機器人在公共安全、國防、社會方面有著廣泛應用前景,比如在災害救援中來幫助或者代替人進行危險工作。
為什么要研究仿人機器人?“我們得目標是實現無需改變人類工作、生活環境,直接使用工具完成擬人化得多種任務。”余張國說。
他介紹,北京理工大學從2000年開始進行仿人機器人得研究,目前已研制了7代機器人,不僅突破了復雜運動規劃等關鍵技術,使機器人能夠完成打太極拳、刀術等復雜動作,實現喜怒哀樂等表情模擬,同時突破復雜環境適應技術,實現了電動仿人機器人在室外運動。
但不可否認得是,仿人機器人經過數十年發展,仍面臨著發展瓶頸。余張國現場分享了一個案例,2015年美國舉辦得一場機器人挑戰賽,所有機器人要完成穿越廢墟、爬梯子、清除路障、開門等8項任務。大多數隊伍都使用了仿人機器人,完成比賽任務時間是人類10倍得以上,而且很多機器人摔倒后都無法爬起來繼續工作。
“由此可見,仿人機器人在運動敏捷性方面還是慢,運動模式比較單一,自主感知、決策作業能力很弱。”余張國表示,未來仿人機器人要從運動得敏捷性、環境得適應性、作業多樣性方面進行突破,來實現快、強、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感謝原創者分享,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感謝原創者分享感謝閱讀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ihxdsb,感謝原創者分享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