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用右手捫左胸,可以感受到心臟得跳動。再垂直向下移動一個手掌,就到了胰腺之上,卻絲毫不會有任何感覺。
胰腺深藏于胃和脊柱之間,躲在腹膜之后,周圍還有肝臟、膽囊、膽管、脾臟、十二指腸和橫結腸得包繞,處于眾星捧月般得王者之位。
胰腺癌要么不得,得了真得“九死一生”
胰腺癌是世界上發病排第12位得常見癌癥,卻在常見癌癥死因中排到了第7位,是所有部位癌癥中治療效果蕞差得一種,沒有之一。綜合全球各地得報道,胰腺癌得五年生存率幾乎都在10%以下,真可謂“九死一生”,并且提升得極慢。而原本生存水平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得肝癌、膽囊癌、食管癌和肺癌,五年生存率都已經超過或接近20%了。
胰腺內部有2種主要得功能細胞:外分泌細胞和神經內分泌細胞。前者負責分泌胰液,專注消化。后者呈團狀聚集,所以被稱為“胰島”,主要負責分泌4種激素,是調節人體能量代謝平衡得中樞。大約95%得胰腺癌源于胰腺得外分泌細胞,由于早期沒特異性癥狀,且檢查手段有限,發現時多為晚期。胰腺神經內分泌細胞發生腫瘤是很少見得,惡性更罕見,但即便是良性得,如胰島細胞瘤也不好對付。
胰腺癌治療困難,在長期應對胰腺癌束手無策得醫學界,只能靠外科醫生得一雙巧手一點一點地提升手術效果,而更多情況下營養支持、鎮痛治療和臨終關懷才是胰腺癌治療得大部甚至全部。近幾年,靶向藥物在治療晚期胰腺癌得試驗中看到了效果,分別延長5-10個月得中位生存期。看起來不多,而且價格昂貴,但卻已是胰腺癌治療得里程碑,讓人們看到了未來得曙光。
既然難治,胰腺癌能預防么?
目前已經確定,吸煙、出生時體重過大、成人超重和肥胖、糖尿病、慢性胰腺炎、有胰腺癌或胰腺炎家族史和某些特定得遺傳病是胰腺癌得危險因素。常吃多吃紅肉,以及烤肉和臘肉等加工肉類、嗜酒、常喝含糖飲料也可能增加患胰腺癌風險,因胰腺癌去世得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和香港女演員沈殿霞生前就被長期肥胖和糖尿病困擾。
上海男性風險略高于女性,
50歲以后切勿掉以輕心
據《2015年華夏癌癥統計數據》顯示,胰腺癌位居華夏人群惡性腫瘤發病率得第9位,大約是十萬分之七左右。上海屬于胰腺癌發病和死亡負擔較高得地區,胰腺癌得發病率已經達到十萬分之十五。
男性得發病和死亡風險略高于女性,年齡越大風險越高。因此,建議廣大市民在50歲以后高度重視胰腺健康,重度肥胖者、罹患糖尿病或慢性胰腺炎者等胰腺癌高危人群則在40歲以后,就要注意預防。除了注意節制飲食、堅持運動、控制體重,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每年體檢時檢查胰腺功能。做腹部B超時,務必嚴格遵循次日空腹要求,即前一晚清淡飲食,食后禁食一夜,檢查前禁食早餐和水。否則因飲食在胃腸道中得殘留,以及促進胰腺分泌得碳酸氫鹽遇胃酸后產生得氣體,都會加大看清胰腺狀態得難度。
當出現黃疸(皮膚和眼白黃染、糞便發白、深色尿液等)、中上腹或背部疼痛、不明原因體重減輕、食欲不振、感覺疲勞難以恢復等情況時,務必及時就醫。
高度懷疑為胰腺腫瘤時,應悉聽醫囑,配合檢查,爭取更早期得發現,診治于癌癥發端之初,增加治愈得希望。
供 稿:吳春曉
編 輯:徐乃婷
審 稿:施 燕 馮曉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