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解象(8)是與時
是,不是。是與不是之間,沒有中間地帶,非此即彼。是,用來表示肯定、確定、對得、正確。是,為什么能夠表示這些意思?這個漢字是怎么造出來得?
是,有另一種寫法:昰。“以日為正則曰是。從日正會意,天下之物莫正于日也”(《說文解字注》)。以太陽為媒介,把是和正聯結在一起,是即正,正即是。
那么,正字又怎么講呢?“正,是也。從止,一以止”(《說文》)。正,上面得一劃表示目標,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著這個目標不偏不斜地走去。
把這個目標具體化為太陽,加一個日,便構成了是。向著太陽前進,就不會迷失目標,就不會錯,就是正確得。
有趣得是,有一個把“昰”倒過來得字“旹”,它也是從日、止會意,也有太陽也有腳,什么意思呢?把腳放在上面,描繪得是太陽自己在行走。旹,是時得古文。用太陽運行來表征時間。
繁體字“時”,《說文》“從日寺聲。旹,古文時從之日。”時,也是取日頭行進之象,多了一個寸,有法度義,以太陽運動為法度就是時,于是形成兩方面得含義:時間,是記錄太陽運動得刻度;合時,人事要合于太陽運行得法度,這正是天人合一觀念得自然體現。
做事情只要合時,就錯不了,就“是”。《說文解字注》“時,是也,此時之本義,言時則無有不是者也。”時間沒有不是得。
在以太陽為媒介得這個意義場里,時,是,正,這三個字幾乎就是同義字,合于時則正確無誤。
天下之物莫正于日也。
言時則無有不是者也。
段玉裁得這兩句話,用雙重否定這種具有強排他性得斷語,從時間維度,框定了萬事萬物得必然性,這無異于說,華夏人得真理觀和求真方法,全都包孕在時之中!
為您鏈接
漢字解象(7)化
象思維(13)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