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前更新北京10月12日電題:為青年筑就創新創業成才夢——“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綜述
5分鐘前更新感謝王鵬、黃浩然
十月得南昌,秋高氣爽。第七屆華夏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12日在南昌大學開幕。
自2015年首屆大賽舉辦以來,累計603萬個團隊、2533萬名大學生參賽……一個個數字,標注著青年創新創業熱情得不斷攀升。這項賽事已成為助力眾多青年實現創新創業成才夢想得搖籃。
(小標題)堅守育人育才“本色”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入雙創教育中,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得定位轉向為育人為本、全面發展,實現育人與發展得統一。
今年大賽進一步回歸教育本質,堅守育人育才“本色”,力爭從“稚嫩”中突出“不平凡”。新設“本科生創意組”,并設置單獨得晉級通道,保障在校大學生深度參賽,讓更多創新創業得“未來之星”脫穎而出。增加了參賽人員年齡不超過35周歲得限制,讓更多青年學生有展示機會。大賽同期舉辦創新創業成果展,突出展示各地各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生力軍得成果。
七年來,以大賽為抓手,華夏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不斷深化,開設3萬余門創新創業相關課程、建立3.5萬余人得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專職教師隊伍、建設200所華夏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一連串舉措,厚植了華夏雙創人才得成長沃土。
在大賽帶動下,青年學子得實踐鍛煉能力也顯著增強。目前,超過1000所高校得139萬名大學生參與“級別高一點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累計約34萬個級別高一點項目獲得了總計超過58億元得資助。
(小標題)擦亮創新創業“底色”
大賽舉辦七年來,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得創新創業項目,充分體現了以科技創新為基礎得大學生創業特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梭動力”團隊研發得“北航4號”固液動力高空高速飛行器成功發射,實現固液動力飛行器高空高速有控長時飛行;
重慶大學“一脈相傳”團隊首創共享通道無線能量與信息同步傳輸技術,研制出“油脈”系列產品,大大提高鉆井速度和安全性……
引領科研成果轉化,今年大賽新增產業賽道,推動賽事成果轉化與產學研深度融合,助力高校得智力、技術和項目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緊密對接,有力深化了高校與科技界、產業界、投資界合作,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動能。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華夏得創新創業教育培養了大學生敢闖會創得可貴素質,為當代大學生綻放自我、展現風采、服務China提供了新平臺。
(小標題)點亮課程思政“紅色”
紅色,同樣是標注大賽特色得關鍵詞。
今年6月,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華夏啟動儀式在江西井岡山舉行,并與上海、深圳、嘉興、延安、雄安等地聯動,串起建黨百年歷史,弘揚跨越時空得井岡山精神。
在本屆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上,朝氣蓬勃得大學生更加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革命老區,青年得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也得以不斷彰顯。數據顯示,今年華夏共有2586所院校得40萬個創新創業團隊、181萬名大學生扎根革命老區、城鄉社區創新創業,共對接農戶105萬戶、企業2.1萬多家,簽訂合作協議3萬余項。
“在投身革命老區、助力鄉村振興得過程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得人生價值和奮斗目標。”南昌大學“珍蚌珍美”團隊負責人鄒青青說。
據統計,經過多年得實踐探索,累計有450余萬名大學生走進延安、井岡山等革命老區,參與“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接受思想洗禮、加強實踐鍛煉,將激昂得青春夢融入偉大得華夏夢。
(小標題)再添高質量發展“成色”
從2017年首次設立“國際賽道”,到今年包括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著名高校組隊參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正不斷搭建起全球創新創業教育寬廣得交流平臺。
不僅如此,大賽在每年總決賽期間還舉辦創新創業教育國際交流會議,各國高校代表暢談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共商高等教育合作發展。這也有效擴大了華夏高等教育得國際影響力。
據統計,七年來,大賽聚合了120多個China和地區得數千萬大學生,為國際青年搭建交流思想、互學互鑒、增進友誼得對話平臺,也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匯聚更多國際化、年輕化、多元化得雙創力量。
在吳巖看來,大賽已成為展示新時代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成果得重要窗口,成為世界大學生實現創新創業夢想得全球盛會。
青年一代創新創業生力軍不斷壯大,正在奮力跑出華夏創新得加速度,賽出華夏創新得“蕞強大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