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銀保監會周末“放大招”,資本市場再迎重磅利好
銀保監會明確長線資金入市,周末的資本市場再迎利好!上周末,銀保監會官網發布《關于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各類健康和養老保險業務,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
“周末消息讓投資者再次興奮,預計下周市場又要高歌猛進。”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更是直言,2020年新年伊始,資本市場利好頻出,先有央行降準,現在輪到了銀保監會出手放大招,對資本市場形成重大利好。
“每個散戶的風險承受能力有限,投資資本市場的能力也層次不齊。如果說通過養老保險的形式進行投資,也就是可以委托專業的機構進行管理,集中起來交給銀行、保險,可以更有效配置到股票、長債上等,個人賬戶的錢也就成為機構的長錢,是一個‘化散為整’的做法。”北京某保險資管老總對第一財經表示。
“壽險業務中的年金險和長期健康險這兩大類是有投資功能的,其與公眾儲蓄最大差異是,公眾儲蓄是3—5年為主,最長不超過5年。而未來,我們可能需要時間更長的產品,那么長期的年金險和健康險就更合適。因為隨著時間的拉長,投資回報率更高,并且鎖定了一定的投資風險。鑒于保險產品能夠將風險控制到最小,對投資者而言,意味著在更長的時間是一個較好的投資渠道。”南開大學金融學院教授朱銘來對第一財經表示,“為什么要發展養老保險產品?實際上對資本市場結構的調整。個人投資股市往往短線居多,長期投資者寥寥。而通過保險公司的產品,便能夠形成一種長線的投資。”
展開剩余61%
企業年金、保險等長線資金入市,需要生態更加健康的資本市場作為基礎。近日,新《證券法》修訂草案審議通過,將自2020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從長期來看,資本市場生態更加健康,有利于提升投資者投資股票市場的積極性,以及吸引機構、外資等長期資金入市,A股的流動性有望持續改善。
另一方面,我國險資配置權益資產的比例較低,大量資產配置在非標資產上,標準化資產的配置比例較低。
統計顯示,2018年末,相對于我國主要上市險企20-30%的非標資產占比,股票投資占比僅僅在4%-8%左右,加上基金投資的規模也僅僅在6%-11%左右的水平。
“保險公司需要資產負債相匹配。比如一款繳費20年的保險產品,對保險公司是負債,若放到資本市場,則投資可以藍籌股等長期投資項目,這樣就能夠實現資產與負債期限的匹配。”朱銘來說。
分析人士也表示,增加保險公司長期投資有利于保險公司資產負債久期配置,降低利差損風險,同時在保險公司未來采用 IFRS9 準則時起到平滑利潤,降低利潤波動的作用。
第一財經注意到,2019年年初至今,監管層多次表態支持長期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呼吁企業年金、保險等長期資金入市。“銀保監、證監會推動提升中長期資金入市比例,進一步提高機構投資者的占比,有利于提升市場運行的穩健性,并降低A股大幅波動的可能。”一位公募基金人士分析。
此外,企業年金作為市場另一個高度關注的長期資金,日前,2019年前三季度企業年金投資業績成績單出爐。
人社部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單一計劃含權組合的加權平均投資收益率為6.48%,其中最高的為7.52%,來自于工銀瑞信,易方達的7.51%緊隨其后。截至去年三季末,共有22家投資機構管理1.64萬億企業年金,其中,泰康資產的投資管理規模2668億排名第一,占總資金的16.25%。數據也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企業年金基金規模一共增長約2200億元,相比去年年底的增幅約為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