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與高歌猛進的股指相反,“股王”貴州茅臺開門頗為不順。
1月2日貴州茅臺收盤放量下跌4.48%,市值一天蒸發666億元。1月3日也就是周五,貴州茅臺再度大跌,股價再挫4.55%,市值也隨之再度蒸發646億元,兩個交易日合計蒸發1312億元,累計跌幅近9%。茅臺到底發生了什么?
就在1月2日早間,貴州茅臺發布公告,預計2019年,茅臺實現營收885億,同比增長15%,實現歸母凈利潤405億,同比增長15%。
根據茅臺在前三季度數據,歸屬母凈利潤增速分別為31.91%、20.3%、17.5%。我們可以算出,茅臺2019年第四季度營收250億元,同比增長12%。歸母凈利潤100億元,同比下滑4%。
雪上加霜的是,2020年度,公司計劃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10%。嚴重傷害了“茅粉”們的心,根據公司歷史公告,2017-2019以往三年的銷售目標分別同比增長15%、15%、14%左右。這可是近年來茅臺計劃營收增速最低的一年。
結合早幾天公告的2020年度茅臺酒銷售計劃的內容,2020年度茅臺酒銷售計劃為3.45萬噸左右。該數據比2019年銷售計劃的3.1萬噸同比增長10%,也等同于2019年實際銷售量。銷售計劃與今年實際銷售量相同,預期的降低也就意味著,2020年茅臺出廠價存在很小的提價空間或者不會提價。
說好的增長神話呢?茅臺真的就漲不動了嗎?
銷量突然下滑問題到底出在了哪里?
按理來說,利潤應該與營收相匹配,不可能出現如此大的下滑。那么問題可能就會出現在成本端,而茅臺的主要成本就是費用項,研發費用對于白酒行業基本不會有什么變化。
所以先從管理費上看,數據顯示,公司的管理費用占營收比從2016年的10.77%,逐步下降到了2019三季度的6.79%,突然增加的可能不大。
那么就很有可能出在了銷售費用上了,盡管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銷售費用同比下降了8.14%,但依據公司2018年年度股東大會資料,2019年度銷售費用預算較上年度要增長83%左右。因此2019第四季度可能存在加大銷售費用投放的行為。
如果只是加大銷售費用,這個影響可能是短期的。并不影響茅臺的長期業績增長。
但問題來了,2019年茅臺大幅削減經銷商,按道理四季度銷售費用應該下降才對,那么為何會導致銷售費用大幅增加呢?
據茅臺此前的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公司基酒產量約4.99萬噸,同比增長僅為0.4%,而系列酒產量為2.51萬噸,同比增長了15%。所以可以揣測到的是,公司在系列酒的推廣上加大了投入,因此造成銷售費用的大幅增長。
可以看出,基酒的產量問題導致了營收的增速下滑,而系列酒的增長則增加了銷售費用,從而導致利潤下滑。
還有一個說法,茅臺的管理層有意降低市場預期。
過去幾年,茅臺集團為了穩定茅臺酒的質量,有意降低了產量,這是綜合了生態、人力、基礎設施、供應鏈管理等多個質控因素以確保茅臺酒的品質持續提升而做出的。
企業經營、生產規模、發展速度等一切問題都要服從于質量,這是茅臺集團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基本經驗,這條經驗不會因為企業經營者的交替而發生變化。所以茅臺不盲目擴張產能,不以次充好“順應”市場需求,是符合茅臺企業特性的。
會成為下一個東阿阿膠嗎?
這兩年的A股,東阿阿膠的問題一直是投資圈繞不開的話題。享有“藥界茅臺”的東阿阿膠,因原材料不足導致產能問題,加上2006年秦玉峰擔任東阿阿膠總經理后,提出“價值回歸”口號。之后,便是停不下來的漲價。
阿膠幾乎年年漲價,阿膠塊的零售價從每斤80元飆升至近3000元,售價遠超茅臺,12年漲幅接近40倍。而漲價也成為東阿阿膠年利潤增長的“最大功臣”。
而如此快速的漲價,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經銷商不斷壓貨待漲。久而久之,公司產品與消費者嚴重脫節,因漲價過快也直接導致了消費者的嚴重不滿,各種質疑聲紛至沓來,“水煮綠皮”論成為主旋律。
在市場共振下,東阿阿膠終于撐不住了,業績問題迅速暴露,股價一路下跌。
目前,茅臺一瓶難求,經銷商也是壓貨嚴重。但不同的是,從原料上來將,白酒不存在原料不足的情況,只能說為了質量特性,嚴格控制基酒質量,產量。
其次,市面上對于茅臺的認可度遠高于東阿阿膠,一種是消費品,一種則看成了藥品。不存在消費者對產品功效或者是“品質”的質疑。所以這點茅臺要遠勝于東阿阿膠。
最后,茅臺的投資屬性,勝于東阿阿膠。有“幾幾年的什么什么酒的說法”,但不會有“幾幾年的阿膠”的說法。所以茅臺的投資屬性也會高于東阿阿膠。
總之,茅臺和東阿阿膠的共同處就是都有提價,都有經銷商壓貨。但阿膠的提價更多的是廠家的主動行為。而茅臺的提價雖然有主動,但并不頻繁,價格的快速上漲,更多的是市場行為導致的。
因此,茅臺成為東阿阿膠的可能性比較低,但經銷商的過度壓貨對企業來說是不利的。因此,這也是茅臺未來需要警惕的地方。
我們該怎么做
就事論事的說,無論茅臺怎么樣,目前而言,依然是“A股之王”。但王只有一個。不要試圖去尋找下一個“誰誰誰”,好公司都是獨一無二的。茅臺之所以“招人恨”,是因為買入門檻高,加上它“高冷”的走姿,讓絕大多數投資者只能望而卻步,當然它跌的時候就是“普天同慶”了。
但也需要注意的是,茅臺的估值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增長,一方面便是提價預期。既然明年的提價空間有限,那么只能按照增長來判斷,10%的計劃增速,往往實際能達到12%以上,按照A股特性,會有25倍的估值。如果按2019年年報405億元凈利潤算,共有12.56億股,則每股收益為33元,對應股價為825元。
如果茅臺股價達到850左右,會較為合理,因此,股價到達850元以下沒有任何風險,直接干就完了。
總結
實不相瞞,我沒有買過茅臺,因為這類成熟股票,超額收益會越來越小,而我去年買的其他股票,如果按照倉位比例來講,并不輸于買茅臺。不過,作為一個投資者,你可以不買茅臺,但如果不去研究這么優秀商業模式的企業,是不合格的。
任何事情,都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有些,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不過市場永遠不缺機會,就看你愿不愿意花時間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