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感謝 張暢)國慶節假期如約而至,今年這七天,北京得文化活動琳瑯滿目。
例如,懷柔區將舉辦雁棲湖夜航活動,China大劇院音樂廳、北京音樂廳、中山公園音樂堂等可以音樂廳將舉辦多場大型音樂會,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則將頗受歡迎得話劇《雷雨》重新搬上舞臺。
在中糧·祥云小鎮開幕得“首屆寵享潮生活文化市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供圖
重點文化活動479場 金曲音樂會還有戲曲文化周
今年國慶假期,北京各級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圍繞“歌唱北京”“舞動北京”“藝韻北京”“戲聚北京”“影像北京”“閱讀北京”六大板塊,市、區、街鄉、社村四級聯動,提供各類線上線下重點群眾文化活動479場。
其中,北京市文化館將舉辦“紅色故事繪——連環畫里得華夏共產黨100年展覽”;東城區將舉辦“喜迎國慶·助力冬奧”東城區文化館來自互聯網作品展播;朝陽區將舉辦華夏廣播民族樂團民樂金曲音樂會;海淀區星期五藝術Party十一特輯重溫紅色經典活動;房山區將舉辦2021年國慶文藝晚會;大興區將舉辦“西山之巔 永定之耀”第三屆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全民文化季大興永定河歷史文化展。
同時,各級文化機構主要依托各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開展內容豐富得文化活動。豐臺區將舉辦第五屆華夏戲曲文化周;石景山區將舉辦北京國際雕塑公園第九屆非遺文化體驗周;門頭溝區將舉辦“獻詩百年,共祝國慶”國慶來自互聯網詩詞征集活動;順義區將舉辦“讀經典 迎國慶”主題活動;密云區將舉辦“神州同慶 攜手誦華章”詩歌誦讀活動。
在加強疫情防控得前提下,各區(單位)利用互聯網平臺舉辦線上公共文化活動。首都圖書館將開展線上系列講座;西城區將舉辦“慶十一——走近北京中軸線系列講座”;通州區將開展國慶小長假文藝提升云課堂;昌平區將舉辦“傳承紅色基因 禮贊祖國華誕”線上云游闖關競答活動;平谷區將舉辦“唐吟誦唱·躍然畫上”唱誦國學經典云課堂;延慶區將舉辦第三屆“長城腳下有書聲——慶國慶·迎冬奧·講故事 ”大賽及作品展。
951場文藝大戲獻禮 話劇《雷雨》重登舞臺
長假期間,北京市各文藝院團在65個劇場精心準備了209臺、951場文藝大戲。同時,第九屆華夏京劇節和第五屆華夏戲曲文化周在北京舉辦,兩場級別高一點戲曲品牌活動偽首都觀眾奉獻精彩多元得視聽盛宴,營造濃厚得節日氛圍,打造“大戲看北京”得文化名片。
10月1日至2日,新編現代京劇《李大釗》亮相保利劇院、歌劇《長征》《舞臺藝術中得紅色經典》、話劇《感謝閱讀本文!開國大典》、兒童劇《報童》、舞劇《英雄兒女》《沙灣往事》等劇目紛紛上演。
同時,北京京劇院感謝得“國慶佳節經典京劇劇目展演”將在長安大戲院拉開帷幕。《齊天大圣》《鎖麟囊》等十多臺傳統劇目可以讓觀眾領略京劇藝術得魅力。China京劇院2021年“秋之韻”演出季將于10月1日至10月7日在梅蘭芳大劇院上演,《楊門女將》等劇目將一展“國京”風采。
China大劇院音樂廳、北京音樂廳、中山公園音樂堂等可以音樂廳將舉辦多場大型音樂會。北京交響樂團將上演“《樂宴金秋》世界名曲交響音樂會”,此外,“2021China大劇院國慶音樂會”“《中軸》民族管弦樂組曲音樂會”“《國潮新韻》華夏民樂金曲音樂會”等演出也將給觀眾帶來一場視聽盛宴。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將話劇《雷雨》重新搬上舞臺。話劇《玩家》《榆樹下得欲望》《陽臺》,曲劇《茶館》《北京人》等京味文化作品分別在首都劇場、China大劇院、海淀劇院等劇場上演30場。開心麻花將有7部舞臺劇同時上演,《愛情博物館》將在A33劇場7天連演7場。
惠民文化消費季推300場文化體驗活動
假期七天,第九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將帶來文創市集、戶外藝術、大戲演出、動漫感謝原創者分享、國風游園會、城市沉浸實景劇本體驗等50余項近300場全新文化體驗活動。
10月1日起,“朝陽大悅城·青年理想生活節”,將打造一場城市青年文化盛典。擴容承載青年人群所向往得更多樣化得理想生活方式。同樣以文化市集偽特色得798Youngdays潮流藝術市集,匯聚80余種品牌得新品,形成藝術衍生、品牌快閃、網紅美食、來自互聯網產品等多樣化產品矩陣。
二次元也可以在黃金周找到樂趣。北京發布者會員賬號O國際動漫感謝原創者分享嘉年華將在石景山游樂園盛大開啟,包括“燃!次元舞魂大賞”“國風女子華服賞”等活動紛至沓來,即將在北京世園公園舉辦得2021北京M_DSK音樂節集結M_DSK廠牌旗下成員,加上不同世代得音樂人和團體代表,24組藝人組成華夏當代Hip-Hop群像。
愛寵人士也有地可去。“首屆寵享潮生活文化市集”已在中糧·祥云小鎮開幕,通過開展一系列萌寵市集、愛寵公益和養寵科普活動,倡導關愛寵物、科學養寵,推廣寵物品牌,推動愛心公益領養,打造“寵物友好”商業和城市。活動現場,多家行業領軍品牌匯聚,涵蓋寵物主糧、零食、日用品、保健品、生活服務等領域,還提供領養宣講、寵物醫生義診、寵物行偽培訓、養寵知識分享、寵物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寵物用品集市等多項服務活動。
新京報感謝 張暢
感謝 馬瑾倩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