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顯示,截止2010年,華夏以養老金作為主要收入近日的老年人只有24.1%,與2000年相比增長4.5%。同時城鄉之間差異巨大,城市老年人中有66.3%的老年人主要依靠離退休養老金生活,而在農村,依靠養老金作為主要收入近日的老年人僅為4.6%。----鳳凰金融
今天看到一個微頭條在說她的鄰居中有住著千萬年豪宅,卻喜歡撿拾廢品的老人。這種老人現實生活中還不少,恰好有同事也總是抱怨母親也喜歡在小區里面到處撿拾廢棄的紙殼和塑料瓶,撿回家都是堆在陽臺上,占了好大一塊地方,而且樂此不疲。同事非常頭疼,也跟母親溝通過,承諾每個月給老人一些錢,就不用去撿了,老人不要他們的錢,也聽不進去,攔也攔不住,畢竟是自己的母親,蕞后也只能聽之任之。其實同事的家庭條件還可以,根本不需要老人去撿拾廢品補貼生活,而且小區里面有專門收拾垃圾的工人,老人也撿不到多少,那到底圖的什么呢?其實仔細想想,老人也是有自己的無奈吧。
第壹種情況:
是老人來自農村,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了,來到了大城市,也跟著來照顧孫兒輩。剛來的時候,孫兒輩還小,需要很多的時間照顧,老人也沒空想別的。慢慢孫兒輩長大一些了,尤其是上幼兒園了,老人的閑暇比較多了,很多年紀還不算大的老人就找點兼職做一下(本人做設施管理行業,這種農村老人是做保潔工作的主力)。年紀大些的就會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撿拾廢品是比較便利的選擇。
歸根結底就是老人從農村來,本來就沒什么積蓄,靠農業賺錢也不多,來到大城市也慢慢了解到兒女打拼的不易,從心里不愿意加重兒女的負擔。尤其是還有房貸的家庭,上一輩老人都覺得欠人家錢不好,欠銀行的錢根本沒有經歷過,所以心里很不安。盡可能的想幫補一下。
老人年紀大了,生病吃藥都需要花費,有醫保的還好些,沒有醫保的就要拖累兒女了,各種想法糾集到一起,再加上年輕的兒女很難理解老人的心態,溝通也不多,所以即使是勸說老人也比較難聽進去。
第二種情況:
老人是小區內的回遷戶,雖然同樣住在小區里,但是收入相對來說比較低。平時收集變賣一些廢品,能幫補一些家用。這種情況的老人也不少,退休金可能比較低,在城市里的花費又比較大。自己看病吃藥也需要各種花費,所以趁著能做事,就盡可能的做一點。
蕞后一種情況:
老人確實比較空閑,對攢錢這事也比較在意,有機會就賺一點,攢一點,不過這種情況應該比較少。平時見到的,聽說的也蠻少的,畢竟在小區內撿拾廢品也沒多少,好不容易退休了,好好休息,享享福是正常的。
評說
第壹種情況在一線城市其實蠻多的,一線城市發展快,多數都是農村和小縣城到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但是對老人這一代,很多因為各種原因沒有醫保,養老金,在大城市生活就會面臨各種問題。一線城市發展速度很快,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同時也耗費了大量的資源,但是外來人口的醫療,下一代教育,上一代的養老都還欠缺的比較厲害,年輕一代奉獻完了,養老怎么辦,也是很多人看不清楚的地方。這些雖然在逐步的協調和解決,還是希望我們的養老體系和醫療體系盡快的建設完善起來吧。
據我了解的是現在農村老人很多沒有固定的退休金,城市里退休的老人每個月能夠領取的退休金也大多數在1-3千左右。
基本上我們理解的老年生活應該是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健健康康,開開心心,但是看到上面的數字會不會覺得很吃驚呢,要知道華夏大部分的人口還是農村人口,平時我們其實不會意識到這些數字有什么實際的意義,但是確實在影響著我們左鄰右舍的生活。
不得不說,前幾輩的老人的確繼承了勤儉持家,勤勉樸素的優良傳統。不張揚不怕辛苦,也是任勞任怨的,畢竟他們經歷過那些艱苦的歲月,在他們看來現在的日子比之前好太多了。每次跟父母輩聊天的時候,他們都很滿足。雖然對一些社會上的事也有看法,但是總體來說偏樂觀,總是認為那么艱苦的情況下,我們都發展的這么好了,所有的事情都會慢慢改善,變好的。父母輩這種不急不躁,經過歲月歷練出來的心態應該就是我們這些年輕人所缺少的。
喜歡類似內容請關注等老食游股剎,期待更多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