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達4日連跌后,港股恒指于9月17日收漲1.03%,恒生科技指數漲超3%。
盤面上,京東健康漲超9%,阿里健康、明源云漲超8%,微盟集團漲超7%,美團漲超3%,騰訊漲超2%。快手盤中強勢,一度漲超7%,蕞終收漲6.22%,再度站上100港元大關。
9月14日,瑞士信貸發布研報,首予快手“跑贏大盤”評級。瑞信分析師認為,未來三年,快手DAU將持續上升,預計2021年達到3.13億,并將在2023年突破3.5億。同時,由于快手自身充滿活力和獨特用戶社區,和回歸“極致信任”后的電商生態,快手未來的直播電商生態有更大潛力,瑞信預測快手GMV將在2023年達到1萬億,同時變現率也將持續向好發展。
今年上半年,華夏互聯網公司股價遭遇集體回調。但國際知名投行高盛在蕞新投資報告中表示,華夏科技公司目前的股價已經price in很多不確定性,投資價值顯現。光大證券同樣認為,當前港股已顯現出部分筑底信號,長期來看,互聯網公司投資價值已經凸顯。
年初于港交所上市的快手在今年8月迎來了IPO解禁,股價一路跌至64.5港元低點。隨后不久,深交所和上交所分別將快手正式納入港股通(深)(滬)通道,獲得內地資金強勢買入。在9月6日-9月10日5個交易日內,快手的期間漲幅高達26.17%,在互聯網公司中位居首位。
資金面顯示,高盛在近20日內已凈買入快手6.47億股,在前十大凈買入經紀商中不乏瑞銀、摩根、花旗等投資大行身影。
2020年2季度,快手總收入達191.4億元,此前市場一致預期的187.3億元。線上營銷服務為快手第壹大收入近日,較去年同期的39億元勁增156.2%至100億元,占總收入的52.1%。不光在收入上錄得單季度新高,快手用戶粘性也得到進一步提升。2021年2季度,快手DAU達到了2.93億,同比增長11.9%,MAU達到了5.06億,同比增長6.7%。反應用戶活躍程度的重要指標DAU/MAU比例提升至接近58%,高于Q1的56.8%,且這一數值較2018年的48.6%、2019年的53.0%以及2020年的55.1%保持連年增長。
瑞信將快手和B站進行對比,以營收/MAU作為主要衡量標準,快手高于B站92%的變現率,讓瑞信認定快手擁有更高的變現潛力。目前,快手的市場估值是遠低于預期的用戶增長和盈利速度,但隨著國內業務逐步扭轉頹勢,用戶增長逐步恢復,未來快手的變現率將快速提升,營收效率也將有所增長。
瑞信在研報中將快手目標價定在135港元,目前快手股價100.8港元,較低點已上漲56%,較瑞信給出的目標價還有34%左右的上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