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眼里的網紅在平臺和品牌的眼里不過就是一款產品、一堆數據......
不知道你有沒有一種感覺,現在無論在任何媒體平臺,刷來刷去反反復復就是哪些東西,比如上周iPhone 13發布的時候,不管你在哪個平臺,你都能刷到相關的消息,只不過可能這些消息換了一種標題。
同樣,在某種草平臺上,隨便一搜“純欲風”,會彈出來十幾萬條相關內容,類似的穿搭風格,臉譜化的妝容,你甚至分不清楚這些博主誰是誰。
甚至今天100個博主推薦辣妹風穿搭,明天1000個博主教你如何秀出斬男心機妝……以致于走上大街,撞妝容、撞穿搭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所謂網紅不過是一個個人設
網紅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背后,其實離不開一個個人設
幾乎所有的網紅的背后都有一個團隊幫他們塑造人設,你以為你看到的網紅的樣子都是他們真實的樣子,但其實都被精心包裝過的樣子。
所以在日常的內容更新中,博主發布的內容都是要進行嚴格的構思和創意,以求符合人設,而受大眾歡迎的人設是有跡可循的,所以導致了平臺上大批人設相同的博主,產出相似的內容。
所以很多大網紅都會有一種割裂感,因為這些人設和博主的現實生活會有著不小的差距,他們的生活如同演電影一般,鏡頭前要展示一種角色,鏡頭外又是另一種角色,他們也分不清粉絲喜歡的是博主本人還是博主打造的一個個精致的人設,博主常常會產生巨大的虛幻感。
其次蹭熱點也是各個博主的必修課,每當一個熱點出現,各個博主都會馬不停蹄地涌向熱點,很多博主因為蹭熱點常常凌晨爬起來創作,因為熱點意味著流量,如果別人蹭了你沒蹭,你就在這場網紅競爭中敗下陣來。
很多時候,網紅也不想蹭熱點啊,但是流量在熱點上,不得不蹭啊。
而一些真正小眾、個性化的內容消失在這種同質化中,這對于平臺來說其實是不利的。
人設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人設從來都不會是固定,一定是觀眾越喜歡什么,網紅就打造什么,因為觀眾在哪就意味著商機在哪。
在2018年以前大家喜歡的人設都是冰霜美人類的,經??吹侥衬诚膳衬彻鞯娜嗽O。
而現在女性網紅在平臺上的人設大致可以分成兩類:
一種是單純甜美的鄰家女孩的人設,這種人設的產生是基于現在人們在現實生活中亞歷山大,需要在互聯網中尋求治愈;
另一種是大女主人設,比如博主靠自己白手起家創辦公司,然后又收獲完美愛情等等,這種人設是根據現在女性獨立自主的大環境營運而生。
其實這兩種人設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滿足了粉絲的情緒價值,前者讓粉絲被治愈,后者讓粉絲找到奮斗的方向。
當粉絲和博主的關系足夠牢靠后,變現就變得輕而易舉了。
這些博主都會在內容中有意無意地給粉絲們灌輸“你們也可以通過努力成為我”
博主們帶貨時的標準話術也是:“用了這個xx產品,你就可以跟我一樣白/美/身材好”。
博主們展示了:年輕、美麗、獨立、精致、富有、時尚、愛生活、愛消費……
這些是所有女生向往的樣子,但也是所有商家希望的樣子,
當粉絲們都義無反顧地沖進這些消費陷阱里,商家無不拍手叫好。
其實深陷在這消費主義漩渦里的不僅受害的是這些粉絲,很多網紅博主自己也是深受其害。
現在大多數網紅的生命周期不過是兩三年,在紅的時候這些博主月入十幾萬、幾十萬,所以很多小有名氣的博主都會瘋狂買奢侈品,住高檔公寓,吃米其林,出門不是頭等艙就是商務座。
可是突然有一天他不紅了以后呢?收入就會出現斷崖式下跌,但是提高了的生活品質沒那么容易降下來。
飛機的頭等艙坐過一次就回不去了。
網紅不過是一件件產品
某博主在平臺內發布日系風格的裝扮被觀眾喜愛、平臺看中,平臺瘋狂給流量、給曝光,粉絲量像坐飛機一樣上升,每個月漲粉十幾萬,廣告價格每半個月上漲兩萬,她自己都覺得很不真實,仿佛踩在云端一樣,在正式成為網紅博主之前她只不過是一個縣城的數學老師,一年的工資還沒現在拍一條視頻多。
對于平臺而言網紅只不過是一件臨時產品;
你的作品喜歡看的人多,可以給平臺帶來流量,平臺就會給你更高的權重,更多的曝光,更好地推薦,但是如果那一天你觸及了平臺的利益或者給他帶不來相應的流量了,他就會快速的拋棄你,甚至封停你。
半年不到吸粉千萬的博主“小魚海棠”也在微博說過:“這個時代擅長造神,又喜歡看他隕落”
平臺的眼里,網紅不過就是批量生產的產品,分分鐘就可以重新制作一件。
而在品牌方眼里呢?網紅也不過是一堆有著各種數據的商品,在平臺上供人挑選。
你播放量好,互動人數多,以往的帶貨數據好,你的廣告報價就高;
萬一你那一條作品數據不好了,直接廣告報價砍半也是常有的事。
而廣告價格一降下來意味著可能就養不活團隊的這么多人,所以很多網紅都有數據焦慮,他們也害怕有一天被平臺拋棄,被商家嫌棄。
但其實話說回來,雖然很多網紅承受著比普通人更大的壓力,但是他們的收入也是普通人的n倍。
如果有一天你可以跟網紅互換身份,你會愿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