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玉米跳躍式大跌
目前玉米已連跌了一個月之久,但依舊在持續下滑中,目前山東已從1.4元大關跌至1.2-1.25元/斤左右,東北已探底1.15元左右,其行情慘淡讓人心疼。至于糧商而言,如今糧價持續偏低,它們的虧損也明顯加大。
此次的玉米走跌,一方面是玉米種植面積增多,產量也比去年偏多,以至于市場的供應壓力減少;一方面是1-8月份累計進口2135萬噸玉米,去年全年也才1170萬噸,大量的玉米進入市場,也緩解了玉米的尷尬局面。
從行情來看,山東跌幅縮窄,其中成武大地跌了0.5分,價格為1.245元/斤;諸城金雞跌了1分,價格為1.34元/斤,其他地方行情偏穩,至于為何跌勢縮窄,和玉米到貨量降低有關,今天到貨244車,相比上一天少了313車。因近2天雨水偏多,使得玉米跌勢變緩。
東北產區,青岡龍鳳、綏化昊天、海倫國投各跌0.5分,價格為1.175-1.18元/斤;燃料乙醇跌了0.5分,價格為1.215元/斤;博大生化跌了1分,價格為1.205元/斤;遼源巨峰跌了0.5分,價格為1.235元/斤。
隨著前段時間余糧大量入市,使得價格跌至低谷,再加上接連降雨,糧商的出貨量偏少,使得近期玉米行情有所偏穩。目前山東、河南中儲糧開始出手救市,玉米繼續大跌的可能不高,因此老農也不要有太多顧慮。不過接下來玉米價格仍處在震蕩波動中,價格難以反彈。
而在10月初,華北玉米將迎來集中上市,這對玉米價格依舊不利,預計今年新玉米14%水或在1.15元/斤左右。不過考慮價格偏低,后期農戶惜售情緒加大,10月中旬開始玉米或迎來上漲期。
02、小麥穩中有漲
近期麥價可謂是漲跌互現,一方面是貿易商加快了騰庫速度,使得小麥的上市量偏多;一方面是粉企的面粉訂單明顯增多,使得面粉走量增多,帶動了小麥的消耗量,從而支撐麥價。
從近期小麥行情來看,河北金沙河反彈0.3分,價格為1.296元/斤;安徽金沙河反彈0.3分,價格為1.294元/斤;威海文登庫雨后麥為1.265元/斤;發達濰坊反彈0.5分,價格為1.307元/斤;華升面粉跌了0.5分,價格為1.295元/斤。
今年麥價品質總體不如去年,畢竟部分地區受降雨影響大,雨后麥價格沒有上漲空間,反而優質麥因數量稀少,行情穩中有漲。總體來說,小麥行情還算高價,不管是開秤價還是現有行情,都沒什么可說的。
不過很快中秋利好結束,后期面粉需求常態化,小麥價格會迎來緩跌,而10月初 臨儲拍賣大概率來襲,麥價到時候或會降價,因此糧農要抓住時機出手小麥。
03、稻谷偏弱
今年的稻谷行情一直不是太好,因受庫存1億多噸稻谷的影響,稻價遲遲漲不起來,陳稻從1.5元逐步跌至1.2-1.3元/斤,前期高價收購的糧農叫苦不迭。
而如今的新稻已陸續進入市場,不過從近期行情來看,中稻已跌至1.26-1.31元/斤,這個價格相比去年要低上一些,但依舊比托市價高上不少。
其實今年早稻價格還算可以,收購價在1.28-1.32元/斤,不少農戶惜售心態較大,因此價格有所堅挺。不過早稻價高,其實也是受儲備糧庫的補貨影響,但中稻就不同了,受庫存秈稻過剩的影響,新稻遲遲漲不起來。
據官方預估,2021/2022年度稻谷產量或在2.149億噸,同比反彈303.5萬噸,其中中晚稻增產明顯。而因稻米行情不振,主體對后期沒有太多的信心,且庫存比較高,再加上糧商前期虧損較多,不敢盲目采購,預計10月稻谷還有低迷回落的可能,托市概率比較大。
04、大豆如何?
近2個月大豆行情有所偏穩,主要是全球大豆年產預估漲至3.84億噸。不過近期國內新大豆迎來了一波上市,部分糧商借機炒作市場,使得大豆行情較為混亂。再加上大豆的進口量減少,庫存降低,再加上豆油不錯增多,大豆的壓榨率提升,從而帶動了近期的大豆反彈。
從東北來看,新大豆品質還算不錯,毛豆收購行情為2.75元/斤左右,不過10月份集中采收后,其價格或會回落到2.7元/斤。
河南一帶,目前陳大豆余糧不足,市場需求也不高,價格在2.95元/斤左右,新豆預計10天后采收,不過其種植面積減少30%,預計新豆開秤價不會低。
而在南方地區,黃豆陸續迎來了一波收割,不過受這幾天降雨的緣故,收割力度不大,其裝車價在3.2元/斤左右,預計接下來豆價仍不會太低,大家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