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將至,中消協提示謹慎選擇“網紅”直播帶貨銷售的各類產品,這無疑給電商行業和直播行業潑上了一盆涼水。無獨有偶的是,天貓雙十一在雙節前夕就已經開始招商。一場針對電商行業的監管風暴正在醞釀,雙十一將是平臺與規則之間博弈的戰場。
短視頻和直播平臺的內容審核缺失
短視頻和直播平臺帶貨風潮可能會蕞先收到監管,電商平臺的帶貨模式已經逐漸成熟,偏娛樂化的短視頻平臺的內容審核制度顯然并不健全。沒有電商基因的短視頻平臺對帶貨變現這件事覬覦已久,甚至有消息傳出獨立運作短視頻電商平臺App的消息。
在疫情期間,直播帶貨行業到底巔峰。國內40%的人口與62%的網民都成為了直播行業的一份子。2021年某短視頻平臺的電商業務飛速發展。第壹季度,其人均訂單同比增長57%,單均訂單同比增長27%;消費者結構在改善,上半年高線城市的電商購買用戶占比達35%,貢獻GMV超過33%,并且Q2月均客單價,同比增長了近30%。與之不匹配的是多數商家實際獲益不大,難以持續維系。
直播電商風口上的二三線城市更缺乏監管
沒有大城市的內卷,也沒有直接的監管壓力。二三線城市的直播帶貨正在野蠻擴張,由批發商衍變而來的帶貨主播,很難對貨源進行把控,更不要是產品質量的把控了。“網絡紅人”攜帶物品都還沒清晰的法律法規,但是中消協釋放的信號十分明確,理性消費,避免踩坑。
電商平臺們都在拉長戰線,弱化網購節帶來的短期沖擊,同樣也是在被迫進行精細化運營,直播是其中蕞不可控的因素。清庫存為目的進行直播帶貨的做法將逐漸被行業淘汰,暴露出的假貨問題已經讓很多網紅翻車。更關鍵的因素在于,電商行業和娛樂明星劃清界限的時候到了,網紅一詞將逐漸被弱化。
結束語:經歷了一波行業監管的洗禮之后,網紅直播的下單頻次增幅已經逐漸變小,雙節之后的雙十一將是一個分水嶺,已經對套路麻木的用戶將見證網紅直播帶貨的退潮。
(776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