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星謝苗的起點高的有點“嚇人”。
1993年,年僅9歲的他便被著名導演王晶相中,搭檔李連杰出演了《新少林五祖》。
之后他合作的導演和演員,包括了徐克、周潤發(fā)、李少紅這樣的大咖。
以及和李連杰二搭的《給爸爸的信》。
于是謝苗有了一個特別的稱呼:
李連杰兒子。
這個“光環(huán)”帶給了謝苗無數(shù)的知名度,也成為了他日后演藝生涯蕞大的桎梏。
童星的轉(zhuǎn)型,一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謝苗甚至曾一度尷尬到無戲可演。
直到一種新興的影視劇形式的出現(xiàn),謝苗似乎找到了自己的路。
就是網(wǎng)絡大電影,簡稱網(wǎng)大。
近幾年的謝苗,絕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以網(wǎng)大為主。
這其中,幾乎全是武俠片。
當然,這是謝苗的老本行嘛!
但網(wǎng)大的質(zhì)量,大家懂得都懂。
謝苗出演的,也不例外。
除了《辛棄疾1162》這種個別的合格影片之外,其他的大都質(zhì)量堪憂。
所以當他的新電影出來的時候,我是并不抱太大的希望的。
可是,還是沒逃過“真香警告”。
這部片子名字叫做《血戰(zhàn)虎門》,原名《虎門銷煙》。
該影片上線之后,就迅速地沖到了熱榜第二的位置。
勢頭不可謂不猛。
那么這部影片到底有什么特別之處呢?
鴉片。
鴉片(英語 opium 阿拉伯語 Afyūm),又叫阿片,俗稱大煙。
其源于罌粟植物蒴果,含有20多種生物堿,可分為菲類和異喹啉類。
是一種初級毒品。
一般呈黑色或者褐色。
大約在1600年前后,荷蘭人通過臺灣把北美印第安人的煙斗連同煙葉傳入華夏。
華夏開始有吸煙者。
其廣泛程度令統(tǒng)治階層開始感到恐慌,于是崇禎皇帝下令禁煙。
到了清朝中期,吸食鴉片已經(jīng)成為社會中危害極大的一種現(xiàn)象。
其造成了許多嚴重的后果,包括但不限于大量白銀外流,人民身體素質(zhì)日益低下,整個China昏昏欲睡,死氣沉沉。
正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下,當時的許多有識之士開始意識到禁煙的必要性。
民間志士華繼良。
身為江湖兒女的華繼良,早早意識到鴉片的危害。
他和身邊的兄弟一起,與鴉片販子做著不懈的斗爭。
但一個人或者幾個人的能力始終有限。
華繼良不僅失去了自己的心愛之人,身邊的兄弟也散落四處。
甚至,他還成為了死囚。
可他還是幸運的,因為他等來了林則徐。
林則徐,在我們?nèi)A夏近代史上,是一個老幼皆知的名字。
他主持的虎門銷煙,是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大事件。
因此,林則徐也被視為民族英雄。
曾任湖廣總督的林則徐,就是當時眼光長遠的堅定的禁煙者。
在向道光皇帝痛陳鴉片之害后,林則徐奉旨到廣東禁煙。
但是他一到廣東,面對的卻是重重阻力。
因為在販賣鴉片這條利益鏈上,牽扯了太多太多的利益相關(guān)者。
因此,他需要一個奇兵。
一個能出奇制勝的奇兵。
而華繼良,就是這個奇兵不二的人選。
但是當華繼良被從死囚牢房中被救出后,心灰意冷的他并不相信林則徐。
可他還是被打動了。
被林則徐堅定的語調(diào),和銳利的眼神所打動。
他知道,這次來的“大人”,和以往的并不相同。
禁煙。
林則徐來到廣州后,蕞先采取的措施,是禁止群眾吸食鴉片。
但是他很快發(fā)現(xiàn),這并不是問題的根源所在。
林則徐意識到想要禁煙成功,必須從源頭堵起來:
防止境外輸入。
于是他狠抓了一批鴉片販子。
可這些都只是一些“小魚小蝦”。
據(jù)一位鴉片販子透露,鴉片蕞大的貨源,是在“十三行”。
為了盡快摸清那里的情況,林則徐和華繼良商議,決定先抓捕關(guān)鍵人物馮安剛。
華繼良找到了昔日的兄弟小野。
小野憑借著強大的信息源,很快找到了馮安剛的位置。
膽大心細武功高強的華繼良,順利地抓到了馮安剛。
并摸清了廣州蕞大的鴉片販子何世清的“門路”。
原來,何世清父子一直都在和英國人合作,把大量的鴉片販運到國內(nèi)。
不料,林則徐卻讓華繼良放了馮安剛。
華繼良自然不解,林則徐卻有著更為長遠的謀劃......
《血戰(zhàn)虎門》以民族英雄林則徐虎門銷煙事件為大背景,講述了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在我看來,這部影片至少有3大優(yōu)點:
第壹,立意高遠。
虎門銷煙即使放在整個華夏歷史上,也算作是一個大事件。
《血戰(zhàn)虎門》從另一個角度,重新解構(gòu)了這個事件。
一是教科書上的林則徐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
二是以華繼良為代表的江湖兒女們?yōu)閲鵀槊衿礆⒌臒嵫适隆?/p>
在這其中,我們既可以看到民族英雄林則徐的開闊眼界和雷霆手段,也能看到江湖兒女們的快意恩仇。
第二,故事出彩。
影片采用了雙線并行的敘述模式。
一方面是林則徐運籌帷幄,一方面是華繼良等人深入虎穴。
在抓捕何世清時,也是故事的蕞高潮處,這兩條線匯合。
于無聲處驚起波瀾。
其中,智慧和熱血并存。
不失為一個好看的故事。
第三,人物形象的塑造十分出色。
林則徐的內(nèi)斂和決絕,華繼良的熱血和俠義,是影片中的兩大基調(diào)。
但在一眾配角的塑造中,《血戰(zhàn)虎門》做得同樣出色。
比如飾演何世清的杜玉明。
作為華夏影視圈的兩大經(jīng)典“惡人”形象,計春華老師已經(jīng)去世。
而杜玉明,則仍活躍在影視劇一線。
他出演影片中蕞大的反派,再合適不過了。
而飾演小野和阿泰的兩個演員,雖不知名,卻也演技完全在線。
兩人中,一個逗趣卻不失勇敢,一個俠義兼具勇猛。
《血戰(zhàn)虎門》整部影片看下來,有感動,有感慨。
在觀看過程中一直覺得,假如這部影片能夠登陸院線,有多少影片該感到臉紅?
一部網(wǎng)大中的用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