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在智能網聯上都在積極布局,但新勢力的智能化體驗,普遍被認為做得更好,事實是否真的如此?
8月5日,南都記者從消費者洞察與市場研究機構J.D. Power(君迪)獲悉,最新發布的2021中國汽車智能化體驗研究(TXI)顯示,目前中國自主新勢力品牌技術創新能力突出,在智能化用戶體驗等方面已經明顯領先其他品牌陣營。
專家認為,在未來汽車智能化競爭中,車企要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用戶最有需求的領域。
智能化體驗排名:新勢力“完勝”傳統車企
針對汽車質量、銷售服務等的排名,J.D. Power的研究在全球范圍內頗受車企官方和業界認可,而今研究的重點,也漸漸伸向汽車的智能網聯領域。
8月5日最新發布的2021中國汽車智能化體驗研究(TXI),衡量了擁車期為2至6個月的新車車主對42項技術配置(其中26項為先進技術配置)的質量反饋和使用體驗,同時結合配置裝配率和使用率表現計算品牌創新指數(以1,000分計),對汽車品牌的整體創新能力進行評價。
研究顯示,2021年行業平均品牌創新指數為504分,其中,自主新勢力在品牌創新指數及其兩大研究因子——功能表現指數和市場深度指數中,都明顯領先,主流傳統能源汽車則以492分,明顯落后于行業平均水平。
主流新能源車汽車中,小鵬汽車以615分排名第一,這家以智能化為品牌特征的車企,似乎也確實帶來了優于其他車企的智能化體驗。排名二、三的則是老牌造車新勢力特斯拉,以及另一家新勢力理想汽車,他們的分數都要明顯領先于平均值。
主流傳統能源車的分數,就要明顯低出一大截,甚至只有WEY一家品牌超過了主流新能源車的平均值。榜單顯示,燃油車在智能化體驗上已經明顯落后,即便排名前列的車企,也只是“矮個里拔將軍”。燃油車中,排名前列還有領克、一汽紅旗、啟辰等。由于榜單只公布了平均值以上的車企,但也不難“倒推”出包括廣汽豐田、東風本田、上汽通用雪佛蘭、別克等知名品牌,實際上分數低于平均值。
豪華品牌的表現稍好一些,奔馳、寶馬、保時捷、沃爾沃以及林肯分列前五,因此也能“倒推”出奧迪、雷克薩斯是低于平均值的車企。
值得注意的是,豪華品牌新能源汽車因為可參與排名的品牌數量不足,該研究并沒有為其頒獎,這也側面反映了目前豪華品牌在新能源車領域布局的疲軟。
除了此次發布的TXI,此前有另外的研究表明,證明了傳統汽車在智能化上的落后。
今年7月發布的2021中國新能源汽車產品魅力指數(NEV-APEAL)研究顯示,自主新勢力品牌以754分的產品魅力指數得分,大幅領先于國際/合資品牌(734分)和傳統自主品牌(730分),且在研究涉及的外觀、內裝、性能、信息娛樂系統、續航和充電等11個表現類別中均體現出明顯優勢。
具體到車型上,理想ONE、蔚來ES8以及小鵬P7,分別摘得主流插電混動細分市場、豪華純電動細分市場以及中型純電動細分市場的冠軍,只有歐拉黑貓和長安逸動EV在各自的細分領域為傳統車企“挽回顏面”。
2021中國新能源汽車新車質量研究(NEV-IQS)也顯示,新能源車的新車型在智能化領域的質量問題數明顯低于既有車型,尤其是在信息娛樂系統、駕駛輔助和電池/充電方面明顯領先。
車企如何應對智能化?
要提升先進技術配置質量和體驗
“在賽程起始階段,自主新勢力繼續保持先發優勢,自主高端品牌依托智能化積極實現品牌向上。”J.D. Power中國區汽車產品事業部總經理蔡明認為,汽車玩家紛紛進入智能化賽場,都希望抓住這僅有的一次制勝新賽場的機會,但就目前而言,自主新勢力的先發優勢明顯,而傳統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則不分伯仲。
顯然,自主品牌以往在新車質量上總體落后于合資品牌,但在智能化的新賽道上,自主品牌已經逐漸實現品牌向上,TXI上主流傳統能源榜單上,前五名均是自主品牌。
蔡明進一步分析認為,在未來的競爭中,車企要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用戶最有需求的領域,“同時專注于提升先進技術配置的感知質量和使用體驗,方能在智能化新賽場贏得一席之地。”
此次TXI研究還表明,與去年相比,在14項先進技術配置的深度使用率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這證明了汽車智能化體驗正被越來越多用戶認可。其中,經常使用或每次都使用人臉識別的車主比例提升19%,倒車側方預警和手勢控制使用率提高17%。
至于用戶對智能化的抱怨,更多集中在配置的有效性及響應速度,“不易理解/難以使用”和“不穩定/不準確”,也導致了用戶對先進技術配置的質量抱怨。
研究認為,車主抱怨最多的三項先進技術配置是流媒體后視鏡(18.5個PP100,即每百輛車問題數)、遠程泊車(17.7個PP100)和指紋識別(16.8個PP100),流媒體后視鏡和遠程泊車主要因為“工作不穩定/不準確”導致抱怨,指紋識別主要由于“不易理解/難以使用”導致抱怨。
南都記者 鐘鍵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