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你知道在邯鄲峰峰有多少古寺嗎?剛開始的時候我也不知道具體有多少,后來查了資料,問了老人,才逐漸有了個大概。
峰峰兩個晌堂寺。據地方志記載,始建于北齊時期公元五五O至五七七年。南響堂寺位于鼓山南部,彭城鎮東北。北響堂寺位于鼓山北部西側,和村鎮東山上面?,F兩寺皆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點。
竹林寺。建造年代不詳。據當地群眾反映,當時是由五村社首建議,五村共同出錢修建,這五村分別是東紙坊、西紙坊、郭莊和東西臨水村,寺建在鼓山南頭東側??箲鸾Y束后,做兵工廠,占用了寺院房間,爾后改為峰峰礦務局機械修配廠,拆除寺院改建成大車間,所以已不見寺廟蹤影,但在車間角落和其它地方還可看見古寺的石柱,石座等遺跡。
常樂寺。位于北響堂山下,是一座規模宏偉的古建筑。其寺初建年代不詳,大殿重修于明代年間。戰爭年代被破壞?,F廢墟上仍存有兩個石經幢、石塔、石碑和石佛等物。
禪宇寺。建造年代無可考證。據傳此寺是伍子胥保娘娘的地方,因此當地人以前流傳著“伍子胥保娘娘沒個下場”的傳說。并有紙坊村不唱禪宇寺戲的說法。此寺在原峰峰礦區石料廠,即鏊子頂東邊?,F已不存在。
溫吉寺。地點在原邯鄲市第一帆布廠附近。是當地群眾求神禱告、燒香祭祀的地方,為的是防瘟疫,也即遇溫化吉之意,故起此名?,F已不存在。
方田寺。位置在大峪鎮仁義村西的山上,因寺里的和尚不行正事,利用妖術拐騙民女,后被宰相帶領官兵把寺徹底焚毀,天兵天將用鐵耙把寺粑平,有鐵耙方田寺之傳。
紅夢寺。位于峰峰礦區街兒莊西部山上,舊時姑娘、媳婦多有上山求愿燒香習慣,寺內和尚扣留民女,激怒四方周圍村莊百姓,上報官方,官府派來官軍把寺內和尚統統活埋,用粑把頭耙去,把寺燒毀,有鐵粑紅夢寺之傳。
打鐘寺。位于彭城耐火廠附近。寺內幾座殿堂,起初供人們祈禱用,后來改為學堂,整日打鐘上課,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它叫成打鐘寺了?,F寺院已不存在。
白馬寺。位于礦區新坡村附近。據傳說是唐僧取經時騎的白龍馬因取經馱唐僧有功而修的寺,以示紀念,現今不存。
柳泉寺。位于峰峰礦區宿鳳村,據寺內碑文記載,它始建于唐,歷經幾興幾廢,毀于文革期間。2005年,當地村民和居士集資十萬余元,大雄寶殿得到重建。現征土地20余畝,計劃重修山門牌坊、天王殿、觀音殿和藥王殿等。
南臺寺。位于礦區前后兩個南臺村中間,是當地人敬神許愿的地方。以前有僧人,因一老僧出門愛騎一叫驢代步,當地群眾取笑并流傳有“南臺寺的和尚六條腿”的傳說,解放后做了學校,至今仍存。
佛圣寺。位于大峪北邊,以前有一尊高大的佛爺塑像,解放時拆了塑像做了學校。
水浴寺。座落在鼓山東側寺后坡大隊。相傳,在建寺時期,這里山青水碧,風光秀麗。山上怪石嶙峋,松柏蒼翠;山下河水嘩嘩,草木繁茂。每到天氣晴朗、陽光燦爛的清晨,山上山下,寺前寺后,晨霧繚繞,水珠四濺,遠遠看去,寺廟如出沒于云沐水浴之中。因此取名叫水浴寺,是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玉皇閣。位于礦區東西紙坊中間,因此當地有著“東西紙坊膀連膀,一座大閣在中央”的民謠。閣建于明朝,清朝光緒帝年間重修,解放前后一直是當地小學所在地。至今保存完整,游人參觀不絕,建筑別致,特別引人入勝。
這些都是峰峰的古寺,大多都已經成為了歷史,但是歷史也印證了峰峰的昔日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