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的跳動,是我們維持生命的根本,判斷一個人是否已經死亡,就是根據心臟是否停跳。雖然據科學家研究發現,在心臟停止跳動之后,大腦當中還有一些細胞是處于活躍狀態,但是從醫學上依然把心臟停止跳動,判斷為死亡。
心臟在24小時內跳動會達7萬次,當然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在生活中有的人心跳比較快,而有的人心跳比較慢。
心跳過快或過慢都是不利于身體健康的,那么心跳在哪個范圍內是正常的呢?
心率多少才算正常?醫生提醒:若能保持在這個范圍內,不用太擔心
我們平時在測量血壓時,所顯示的心率就是檢測我們每分鐘心臟跳動的次數,正常情況下心率是每分鐘60~100次,如果在這個范圍內屬于正常,不過這是對于普通人來說,對于運動員,可能很多人認為運動員的心跳要更快,其實他們的心率要比普通人更低,一般是每分鐘50次左右。
不過心率的多少,也要根據自己的年齡來看,年齡越小的人心率越快,年齡越大的人心率越慢。
在平時我們運動的時候,可以通過佩戴智能手表來監測自己的心率,這樣可以更科學地選擇運動方式,更有利于身體健康。
心率過低對身體的影響
心率過低,一般是指心率低于60次每分鐘,最常見的是竇性心動過緩,這種情況分為病理性和生理性兩種,如果是生理性的屬于正常,比如心率及脈搏在50~60次 /分,或者運動員出現了40次的心率,一般是不用治療的。
心率或脈搏小于50次這種情況一般是病理性的,需要及時治療,嚴重的要安裝心臟起搏器。
心率過高對身體的影響
每個人對于心動過速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心動過速發生時,可能會導致患者血流動力學的改變導致血壓下降,還會表現出心悸,頭暈,胸悶,憋氣,乏力,惡心,嘔吐等情況。
嚴重的話可能會影響呼吸,導致氣喘甚至休克,也會出現心、腦、腎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導致臟器缺血損傷。
哪些疾病會影響心率?
1、心臟病
因為心率就是心臟的跳動,那么心臟病就會引起心臟跳動異常,也就是心律失常,比如心房顫動早搏心跳過快或心跳過慢,都屬于心臟病的一種,長期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就需要隨身攜帶藥物,以免發生意外。
2、脫水
有時候我們出現了嚴重的腹瀉,或者大量出汗之后容易出現脫水的現象,如果身體缺水,血容量變少,心臟就會加重負擔,這時候就容易出現心率異常,很容易感到心慌心悸,一定要及時補充水分,但是要注意喝水時不要喝太猛。
3、感染或發熱
當我們出現了感染的時候,會導致身體發熱,這個時候就會影響心率,體溫升高還會提高代謝率,加速血液循環,這個時候我們的心率也在發生變化,體溫每升高1℃,心率每分鐘就會加快10~20次。
4、貧血
貧血也會導致心率過快,因為血容量的總量不足,這個時候心臟就會加快速度工作,所以心跳就會加快。
結語:如果我們心率保持在60到100這個范圍內,是不用擔心的,如果出現了心率過快或心率過慢的情況,大家也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辨別,如果頻繁出現這種情況,要及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