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老人和老公都希望再要一個孩子,給老大能有個伴,可是每次提起來,孩子都不愿意。說不希望媽媽再生一個,因為這樣媽媽就不能天天陪他了,搞得我都不敢再提生老二的事了。
莫子 · 答疑
做為兩個孩子的媽媽,真心講有倆娃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無論是對我們來說,還是對孩子來說。
可是如果老大不同意媽媽生老二,我想我還會堅持,但在堅持之前,我一定會做一些事情。
看孩子這個愿望背后的真實聲音是什么?孩子說如果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媽媽就更沒時間陪我了。
這是非常能夠理解的一種孩子心理,繁忙的工作讓很多父母把孩子交給了老人和保姆,在他們的心里, 更多的渴求是希望父母多些陪伴。
所以孩子覺得不能再要弟弟妹妹,他們會跟我搶走爸爸媽媽的愛。
“別人家的孩子”似乎已經成為了媽媽心目中孩子的代號,覺察一下孩子心里是否也住著個別人家的孩子?如果平時我們給孩子過多的比較、評判,會讓孩子對自己有許多的否定。
其實這一切的背后,需要我們反思的是—— 我們給他的愛太少?還是太多?
匱乏的愛,自然讓孩子覺得本來就不夠,還要多個人來分?太恐怖了。
這樣的孩子,你會看到他總是擔心“媽媽是不是愛我”,會以各種方式索愛,比如粘人、討好……
過度的愛,指的是溺愛,父母如果過度溺愛孩子, 會讓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也不希望第二個人來搶占他的位置。
我們的愛里是否有著“恐懼”?只有恐懼的愛才會傳遞恐懼。
無論“匱乏的愛”,還是“溺愛”,其實都是基于恐懼:
怕孩子不獨立,早早地訓練孩子自立,結果卻讓孩子喪失了安全感;
怕孩子受苦受累,就處處包辦,不肯放手,過度滿足,造成孩子的自我為中心;
怕孩子犯錯,每一步都要指導控制,造成孩子自卑……
盡管所有的一切都是出于“愛”,但卻只是我們認為的愛,并非給到孩子支持和力量的“真愛”,“真愛”會讓孩子愿意分享和付出。
因為真正被愛滋養的孩子,必然會有更多的愛, 會想去付出給別人,他們會對弟弟妹妹很友好,他們喜歡一起分享愛,他們也從不會恐懼和擔心“愛” 被分走。
所以,如果老大不同意生老二,我會借此看到, 我的愛出了什么問題,學習真的“愛”,讓他感受到,有一個弟弟妹妹,只是因為我們更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