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激烈的內娛環境里,綜N代的生存空間已越來越窄。
一檔綜藝IP被成功開發后,往往會涌出各種效仿者,而隨著同類作品的泛濫、這波綜藝人的“靈感內卷”之下,節目越做越單調,觀眾越看也越疲勞。
在這樣的因素作用下,大部分綜藝只能做到一時火爆而非一直火爆,漸漸出現了火不過三季的情況。
但凡事無絕對,綜N代里還是有“爭氣”的。
近期播出的《這!就是灌籃》第四季就是這樣的例子,他們自播出以來取得超過上一季同期熱度50%的數據,連一向毒舌的虎-撲論壇網友都難得點贊:
這讓人看到了國內籃球的另一種可能
事實上,這一季節目組嘉賓比往屆星味更低,班底里不再出現周杰倫、易建聯等前面幾季的文體屆巨星。
但由朱芳雨、郭艾倫領銜的導師團隊,及綜藝感穩定的李晨、歐豪等人加成下,節目可看度還是有所保證的。
這檔四季已累積恐怖的76億播放的綜藝,新一季仍延續熱度上的穩定,連日穩居綜藝榜前十的他們,隱隱有了競技類綜藝天花板的意味。
而在社媒討論度上,僅女嘉賓曾可妮關于節目的微-博轉發量就已破億,討論熱度相當熱烈。
在我看來,該節目幾季以來持續“豪橫”的原因不完全在流量明星,而在于將節目組將專業和娛樂的出彩結合。
一、既是垃圾話文化,也是全員綜藝人
《這!就是灌籃》第四季開播以來,最直觀特點在于原汁原味呈現了籃球賽場的垃圾話文化。
垃圾話指被規則默許的球員場上嘴仗,這招盤外招能讓雙方賽場激情得以釋放,偶爾還能起到打擊對手心態的奇效。
在數十年籃球賽事發展中,曾誕生過無數個垃圾話名場面。
喬丹曾在打爆對手后,以一句“加油,你差點防住我了”讓對方破防。
而大鯊魚奧尼爾則在對位喬丹隊友羅德曼時一言誅心:
我奶奶跟喬丹一起打球也能奪冠。
而在《這!就是灌籃》第四季中,導演組則對選手們的垃圾話放開限制。
這幫選手在嘴上不設防后,在節目中貢獻了一次次的趣味垃圾話,綜藝效果簡直打滿。
在海選環節,有的隊伍直接就對著全場散布垃圾話:今年所有3V3冠軍都是我們的。
有的隊伍則被針對性噴垃圾話,由三名民間選手曹芳、楊政、白晶組成的“街頭考核官”隊就引起多人不服。
不少(前)職業選手對著他們持續性的冷嘲熱諷:
街頭隊都是活在集錦里的
我不想找軟柿子捏,(不打我)沒必要做一宿心理建設
有來有往,這支街頭草根隊也以正面貧嘴回應。
未開打前,自信自己能贏得草根選手楊政瀟灑回應:打你5個球就用42秒!
熱身時他們也不帶重復地花式嘲諷對手:
我過你不跟過馬路一樣?
一會把你們都晃成茄子,一個個腳都種在地上!
這些個斗嘴一般的垃圾話對噴,為比賽注入競爭意味,也加入了一些趣味元素。
這樣的氛圍就連場邊明星也被感染到了,后期PK時,歐豪在比賽未開打前就“霸氣”嘲諷對手:
(換)下一隊
一句句充滿喜感的對噴,為外界普及了籃球世界里有趣的垃圾話文化,也帶來了綜藝效果。
二、既是籃球競技賽,也是一副江湖眾生相
除了放任選手嘴炮以營造綜藝效果,節目還成功地“塑造”出了一個個形象各異的出場角色。
過去4季以來,《這!就是灌籃》節目共為CBA職業賽場輸送33位球員。
但他們并非走過場的名字而已,而是在節目組的真實、細致刻畫下,成為“籃球江湖”中的眾生相。
這一季里,節目組在塑造人物上很成功。
他們先是廣泛性地給選手安上外號,一個個名詞也都很唬人。
有的按球風給綽號,“豌豆射手”一看就是個會投三分的,而“野獸后衛”則預示著人物沖勁十足。
在這位“球場推土機”一出場時,搭配著碩大的體型,球場畫面感一時間就帶到了。
有的則按照地域上外號。
“明德滑翔機”證明選手彈跳力驚人,“吉大流川楓”則讓人忍不住想多看一眼。
而這位頂著“海南球王”標簽出場的選手,更是霸氣十足。
此刻,籃球賽場仿佛成為一個江湖,選手們從四方齊聚而來,只為用籃球來一場“華山論劍”。
同時,節目組還集中刻畫了一些出彩隊伍里的人物。
這其中就有接連被挑戰的街頭考核官隊,草根出身的背景讓他們不被看好,但他們卻爭氣地連拿三勝。
這三位來自街頭的選手各有各的特點,一逗一穩一狠相得益彰。
主控曹芳是碎嘴子型的逗,在與對手對位時嘴從來沒停下,每次對手投丟機會時,他還會下意識鼓掌嘲諷,風格十分逗趣。
得分手白晶則突出一個穩,以639分考入南京大學的他本就是個學霸,而來到球場上,曾在線下拿到29個民間比賽冠軍的他依舊很穩。
白晶以極強單打能力著稱,節目中,即便面對CBA現役球員他也能穩穩把球放進,人狠話不多的他如刺客般殺入禁區,個人英雄主義十足。
隊內最后一名成員則是代表民間街球手天花板的楊政,他的骨子里則透著一股狠勁。
嘴上,他面對好友、前八一隊長曹巖都敢狠狠剛正面:
我就想干曹巖,就是看他不舒服,趕緊讓他回家!
賽場上,他與曹芳的這一記空接背扣,更讓人看出他猶如力拔山兮的霸氣。
即便是不看球的觀眾,看了幾期節目就會對這些個性十足的選手印象深刻。
而他們也只是33名選手中的3人,隨著一場場比賽的開打,籃球手眾生相正在向我們鋪開。
三、既是賽場炫技時刻,也是熒幕美的時刻
在“正菜”上,節目組也是相當滿足觀眾,每期節目至少有3場籃球賽場上的對決,而場面上也是可看度很高。
先有各種炫技進攻,無論是致敬庫里的超遠三分,還是你來我往的空中接力、一挑N單挑,都能引來全場歡呼。
再有扎實的學院派配合,比如這記被稱為“雙鬼拍門”的精彩防守。
在面對對方高大內線的沖擊時,這兩名體型較小的球員聯手將對方進攻阻截,場面上的高燃讓場外球員都站起來了。
這還不止,節目甚至還有一些奇怪的籃球技術。
這位號稱砸哥的民間選手,就是用砸球的方式來進攻。
盡管砸哥的進攻實用性不足,但獵奇性確實是點滿的,他也在比賽中令人開眼界地那記三分線單手砸球得分確實令現場沸騰。
而在選手們賽場揮灑汗水之際,由曾可妮、劉燕妮以及00后女星包上恩組成的女領隊們更化身場邊養眼的籃球女孩。
她們不僅用一次次開場熱舞點燃氣氛,還十分投入為選手助威/互動,隱隱有了赤木晴子的感覺。
在賽場上正面切磋的燃魂瞬間,加上觀賞性十足的養眼美女,匯聚而來都是《這!就是灌籃》里的美好場景。
盡管該節目沒有像往季那樣請來周杰倫等超一線頂流,但依托于用心的制作,節目仍是可看性十足。
第一看點在于保留&還原垃圾話文化,允許選手們進行充滿火藥味的對噴。
在尊重籃球賽事的“潛規則”同時,也增添了節目的娛樂性。
第二點則在于地刻畫一個個選手&教練的真實形象,讓他們在銀幕前變得有血有肉,極具辨識度。
即便是場外的教練也形象鮮明,在郭艾倫與前NBA球星馬布里因投籃問題出現爭執時,節目組也不避諱地將鏡頭對準了他們。
第三看點則在于一個個引爆腎上腺素的進球/防守場面,搭配場面養眼的啦啦隊,視覺上帶給我們雙重享受。
有極具張力的“垃圾話臺詞”,有充滿觀賞性的“比賽畫面”,還有形象豐滿的“出場人物”,這檔綜藝隱隱把自己做成了戲劇性十足的電影,而這也正是它走過四季仍長盛不衰的原因吧。
不得不說,《這!就是灌籃》真正做到了將專業性與娛樂性相結合。
他們既滿足球迷觀看賽的愛好,又在節目內容上做到了出圈和普及化,而這,也正是體育綜藝該有的姿態。
青石電影 | 樂樂德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