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說起來是個小事,但痛起來卻讓人直“懷疑人生”。尤其是反復多年的人來說體驗感更明顯!
為了這個“小毛病”,四處求醫,做過各種檢查,都查不出是什么原因,于是每次發作就只能吃止痛藥緩解一下,但又怕耐藥也不敢多吃。今天我們就請丁玉寶醫生給大家講講反復發作又找不到病因的頭痛,該怎么辦。
為什么有些頭痛反復且難以治愈?
不少患者到醫院做了一堆檢查之后,結果都是正常的,但頭痛依舊。最后診斷多半是病因不明的偏頭痛或者緊張性頭痛。沒有確切的病因,醫生也只能囑患者保持心情放松,多休息,頭痛時可以吃止痛藥緩解。難道頭痛就只能一直忍著嗎?
其實,引起頭痛的病因主要可以歸類為兩大類,一種是原發性頭痛,一種是繼發性頭痛。
也就是說,那些有明確病因的繼發性頭痛一般在正規的醫院都能檢查出來并進行治療,比如由顱內感染或頸椎錯位紊亂等引起的頭痛,通常通過糾正病因就能解決。
而那些在現代醫學看來病因不明,被歸類為原發性頭痛的才是這些多年頭痛難愈的主流。他們常可因天氣或情緒的變化而誘發。這類頭痛應用中醫治療往往能有比較好的效果。那么,中醫是怎么認識并應對這類型頭痛的?
中醫怎么認識頭痛?
中醫和現代醫學對疾病的認識角度是不同的,所以很多在現代醫學看來病因不明的,在中醫的眼里卻是病因分明。
中醫把外界環境變化引起人體疾病的因素歸類為六種,即風、寒、暑、濕、燥、火;而情緒變化引起的歸類為七類,即喜、怒、憂、思、悲、恐、驚。除了這些,還有飲食勞逸、體質等因素,中醫都有相應的認識和治療手段。
就從頭痛這個病來看,中醫認為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外感,一類是內傷。
外感的頭痛就是指外界環境因素引起的頭痛,即風、寒、暑、濕、燥、火。
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風、寒、濕。
像感冒頭痛很多就是風寒引起的,當然也有些是風熱,這種只是輕微的,一般把風寒或者風熱散掉就行。
而有些頭痛往往是初始受風受寒或濕后沒有及時祛除出去,日久年深,越來越深入,導致后面更難祛除。
另外有些人是體質本身虛弱,又感受風寒濕等,一下子侵入很深,所以難以祛除。
還有一類病人,是因自身內部原因引起的,這一類稱為內傷頭痛。比如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痰濕、瘀血、氣郁等。
有很多氣虛或者陽虛的病人因為本身陽氣不足,衛外不固,也很容易一吹風或者受涼就引起頭痛,起初以為是風寒頭痛,怎么祛風散寒都不好,反而導致自己越來越虛,這一類病人,只要把脈確定是氣虛或者是陽虛,往往用補氣升陽的方法很快能痊愈。
有些是內傷夾雜外感的,治療就復雜些。往往要把握好比例和病情先后輕重,或先驅外邪,或先治內傷,或內傷外感同調,才能慢慢將疾病完全治愈。
當然無論是外感還是內傷的病人,都要患者配合注意自己生活上的調攝。
治療驗案分享
下面分享兩例多年頭痛病案:
>>>>病案01
患者,女,57歲。
頭痛反復發作1年多,陣發性兩側脹痛,幾乎每天發作,于各大醫院檢查未發現異常。中西醫治療多次無效。
目前每次發作都吃止痛藥緩解。動則汗出,畏風怕冷,吹風受涼后頭痛加重。納可,眠差,乏力,大便3-5天一次,小便調。舌淡,苔薄白,脈弱。
證屬氣虛頭痛,予補中益氣湯加減5劑,服藥后頭痛未再發作。
囑繼服5劑鞏固。
醫案解析:
患者吹風受涼后頭痛加重,看似風寒引起,但脈象上并沒有風寒的緊脈,可以排除風寒引起,從動則汗出,乏力、舌淡、苔薄白,脈弱來看都是一派氣虛之象,因氣虛而衛外不固所以易受風寒侵擾,予補氣升陽之后患者頭痛即愈。
>>>>病案02
患者,女,68歲。
頭痛反復發作數十年,伴手酸、胸悶一月。
患者數十年前因產后淋雨后開始出現頭痛麻木,每于夜間睡覺則發,睡覺時常需戴帽,頭頂住墻才能暫緩,每次洗頭后頭痛加重。
自述每日喝茶后白天可基本不痛,但晚上仍如故。
一月前出現雙上肢酸痛,伴有胸悶氣短,口中泛酸。納可,眠一般,大便不暢,小便調。舌淡暗,苔白膩,脈弦,左寸稍弱。
證屬水濕上阻,兼心陽偏弱。先予苓桂術甘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以溫心陽化水飲,前后服完8劑后,手酸和胸悶氣短減輕。
繼以羌活勝濕湯小劑,前后服用15劑,頭痛麻木基本消失。
醫案解析:
患者產后淋雨,產后本就氣血虧虛,又兼淋雨,故而濕邪侵犯較深,因此多年難愈。
患者來就診時脈以弦為主,說明不單純是濕邪為患,積聚日久,已化水飲,又兼左寸稍弱,胸悶氣短,上肢酸痛,顯是上焦陽虛,水飲阻礙上焦心陽和上肢經絡。以苓桂術甘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化飲后手酸和胸悶氣短減輕,飲邪漸化,彌漫為濕氣仍未去,最后以羌活勝濕湯收功。
結語
頭痛反復發作難愈,往往是沒有找到正確的病因,所以沒有得到正確的治療,導致遷延難愈。
很多疾病,往往是起于多年前的一次受寒、淋雨等,正如上面的病例一樣,不要覺得這些因素很小而忽視,因為這些小小的因素就有可能造成多年的老問題,而且拖的越久就越難治。
不過如果能夠找到明理的醫生,這種多年的頭痛也并非不能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