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很肯定地說,如果在孩子幼年期父母沒有和他建立起足夠親密的關系,那么在他進入青春期后,真的很難再和父母做到親密無間、無話不談。
無論是多么牛逼的父母,提到孩子的叛逆期都只有頭疼的份。
無論你是公司多牛哄哄的人物,在青春期的小屁孩面前你啥都不是。無論你是多么盡職的父母,他都只會理直氣壯地回應“不要你管”,把你氣得牙癢癢。
可是畢竟不是兩三歲可以隨便收拾的孩童,罵不贏,打不過,還害怕一不小心整點離家出走、跳樓的傻事。
前段時間去我父親家,他們小區有一個小女孩因為手機被家長沒收,從樓頂一躍而下,生命永遠停留著12歲。在我們念書的時候,也曾有同學因為在老師辦公室被家長訓了幾句,翻身跳下了圍欄。隨著網絡媒體的發達,類似的新聞比比皆是。那些本該活潑天真如朝陽一般的孩子,用他們能想到的最決絕的姿態,向父母抗議著。
面對叛逆的孩子,常規的父母往往是有兩種心情,一種是納悶:一向乖巧聽話的孩子怎么突然就變得這么“炸”,一言不合就開嗆。另一種是無奈:孩子拒絕交流拒絕溝通,無論自己多么苦口婆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總結就是,對于這個突然變“陌生”的娃無可奈何。
孩子和父母,從來沒有突然的疏離。這種疏離和冷漠,一定是長此以往的結果。也就是說,孩子的叛逆和父母平時的對待息息相關。
有一次乘地鐵,對面坐著一個可愛的小男孩和他的母親。母親玩著手機,小男孩乖乖地靠著母親坐著。列車每一次停下,小男孩都問:“媽媽到站了嗎?”男孩的母親抬下頭看看站名吼道“你覺得到了就自己下!”然后繼續玩自己的手機。每一站,小男孩都小心翼翼地試探著和媽媽說,而媽媽每次都不耐煩地吼一句。
看著那母子倆,我就在想,如果在將來孩子已經不屑和母親交流的時候,她會不會哭哭啼啼地對身邊朋友控訴“我這么愛他,這么辛辛苦苦地養育他,他怎么能這么對我這么不聽話……”
講到這,你有沒有發現那位母親的行為似曾相識?
當幼兒園的孩子嘰嘰喳喳地給你說他的幼兒園趣事,你嫌他吵吵,不耐煩地打斷他;
當小學的孩子開心地拿著成績單奔向你,你皺著眉頭說怎么這么粗心;
當孩子哭哭啼啼地說和小伙伴鬧矛盾時,你一味地說多大個事讓他打回去……
…………
很多很多時刻,是你親手把孩子和你的關系越推越遠,直到某一天他突然醒悟:這個事和你說又能怎樣?你知不知道同不同意又怎樣?!
總會有父母給自己洗白,說自己每天工作上的事情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和孩子聊天?卻忽略了陪伴孩子成長從不是用時間的長短來衡量。
就像前面提到的帶孩子乘輕軌的母子,母親肯定給了孩子很多的陪伴,卻絕對算不上高質量。反而身邊有很多的父母,雖然每天早出晚歸,卻依然能夠和孩子保持良好的交流溝通,也能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提供合適的幫助。
什么是高質量的陪伴?
耐心傾聽:如果你的孩子一見到你還愿意像小鳥一樣嘰嘰喳喳地圍繞著你轉,一定要珍惜,和他分享你今天的喜怒哀樂,也傾聽他今天的快樂悲傷。
信任放手:放手讓孩子去做他想做的事(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然后告訴他,雖然你希望他獨立,但是任何搞不定的事情都可以尋求你的幫助。
現在回到開頭,當所有的一切都處理好之后,再遇到孩子叛逆期還怕嗎?
不怕了。
首先,我們對自己的孩子已經比較充分全面的了解,知道他的脾氣秉性;
其次,我們有足夠的親密的關系,可以無障礙的溝通;
最后,我們在孩子心里建立起了絕對的信任,他愿意請求以及獲得我們的幫助。
我是奶爸獵人,一枚深耕于網絡的90后程序員,歡迎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探討育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