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嘗試創作的原因:本人已經年近40,原想圍繞無線電、通信等技術主題,嘗試在頭條平臺開展一些創作,了解下頭條平臺的運營模式和盈利模式,以及大眾的數字化消費心理。同時,也想嘗試在自己擅長些的領域做些調研,看看能否在科技科普領域找到創業的機會,也為自己的下半生尋求些新的追求,想做的事,不希望自己總是錯過,這樣也不白活一生了。
1、統計下自己15天創作期間的一些數據,很是不好,也請看看吧
記憶猶新的第一個作品是《手機電磁輻射常識和安全使用習慣,關注個人健康必備》,這個作品于2021年9月2日發布,發布后還挺欣喜,應該是頭條對第1個作品的推薦力度較大,這可能也是頭條的策略,當天的閱讀量達到了約1200,收獲了6個粉絲,并收入了2毛錢,感覺還是小有成就。
15天時間共計創作了11篇文章,6篇微頭條,參與了2個問答。到今天為止,閱讀量共計3500,點贊量100,收獲了27個粉絲,總收益4毛5分錢,這就是總得數據了,好或者不好,這也就是這個階段的結果了。
從總體作品的閱讀量來看,單篇閱讀量約為185;文章的每篇閱讀量約為236,感覺不是很理想。因為11篇文章中的6篇文章,閱讀量不超過50,應該是大眾對自己的一些作品不太感冒。從年齡上來看,50歲以上的讀者更容易對科技類作品感興趣,這部分讀者占到了50%。
從粉絲數來看,第1天增加幅度最大,隨后明顯減慢,還存在掉粉的情況,一天有時1個有時2個。總得來說,數量在上升,但是比較慢,比較明顯的感覺是,有新的作品發布后會有粉絲增加。
2、個人對頭條平臺及其運營模式的一些感悟
本人很喜歡今日頭條,不可否認,頭條上的信息量很大,也有很多非常棒的作品,讓大眾能學到很多,個人認為這也是頭條最大的社會價值了。當然,也非常佩服頭條的運營模式,主要從兩個角度抓住了大眾心理,讓自己騰飛,其實自己入道很淺,以下僅僅是自己的一些淺見,不到之處,還請見諒。
首先,頭條通過宣傳閱讀、看視頻等可以掙錢,增加客戶量,當然現在的很多企業都在這樣做。客戶數量增加了,進而點擊量、閱讀量增加,廣告收益隨之增加。而客戶的收益可能是頭條廣告收益中的些許,具體應該由后臺的大數據分析、利潤分配模式決定,或者還要考慮未來的發展投入,即使短期某些業務不掙錢也正常,客戶量是企業發展的最重要因素。
其次,對于頭條創作平臺,不可否認,頭條上確實有很多成功的創作者或創作團隊。但從公開的統計數據來看,在創作平臺能有較好收入的,如月收入上萬的比例極少。也就是說,想在創作平臺成功也是非常不易,和創業失敗的概率有得一比。所以,對與大眾來說,想要通過自媒體創業獲得財富是極其困難的,需要圍繞大眾消費心理,有很好的創意,或者投入很大的精力,這其實是不容易的。
雖說本人在頭條僅創作了半個月,收入了僅4毛錢,但是對平臺的盈利模式,提現分層方式還是了解些的,這可能是自身在參與創作之后,在其他方面的收益。
創作者的收入主要來自流量,你的作品的閱讀量、轉發量、評論量等都會影響作品的收入。也就是說,大眾對你的作品的受歡迎程度,決定著你的收益。對于自媒體平臺,誰都知道粉絲量越多,你作品的展現量、閱讀量、分享量、評價量都會隨之增加,也就意味著你的作品更容易成功。所以,粉絲量可能是作品收益的最大因素了。
但是,增粉可不是一件簡單和容易解決的問題,可能絕大多數成功的創作者都是通過長期堅持,不斷創作出優秀的作品,進而吸引更多的粉絲。你僅看到了Ta成功了,而你可能沒有看到Ta背后付出了很多很多的精力做到極致。
3、對想在頭條平臺創作的年輕人的一些建議
在我們當今的這個物質社會,錢確實能解決人生中的絕大部分問題,也能解決絕大部分矛盾,很多年輕人都會追求金錢,追求事業。有追求沒有問題,但是要提早考慮到,堅持不下去或者低于預期是大概率事件,就像你不能靠買彩票生存一樣。
首先,大家在頭條、斗音等平臺過多的娛樂,消耗大量的時間,個人認為是不值得的。而提升自身技能,擁有一技之長,才是融身于社會、取得成功、收獲價值的基礎。
其次,對于想要在自媒體平臺創業的年輕人,也需要非常謹慎。對個人來說,需要考慮自媒體創作能給你帶來什么,這是否是你未來懶以生存的方向。也就是說,對于普通創作者,靠自媒體平臺創作生存是極其困難的,并沒有你想的那么容易,低于預期或者堅持不下去是大概率事件。
另外,對個人來說,要是出于興趣,嘗試些創作,完全沒有問題,對頭條來說都是貢獻。而對自己而言,不建議期望太高,因為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通常情況下,成功并非偶然。很多成功的創作者,背后付出的艱辛是新手難以想象的。所以,生活中還是需要多些準備,培養自身的一技之長才是重中之重,時間寶貴,年輕人需要多加珍惜,才能更好地面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