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年輕人的世界里,主打基于相似興趣、話題與三觀的陌生人社交App Soul,是有著相當分量的。作為一個典型的小而美的平臺,Soul在過去的幾年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和廣泛的傳播。
但一直以來,Soul在光鮮數據背后,經常被指責是個藏污納垢之地。色情、詐騙,成為外界討論最多的,這也讓Soul的前景撲朔迷離。
Soul創始人張璐曾說,解決孤獨感,盈利和用戶量共增長。但愿這款社交工具能放慢下腳步,等等用戶保護措施的健全。只希望Soul上,少些騙局,多些真情,不要留下漏洞,讓不法之徒去欺騙用戶的感情。
正解局原創
Lolita,洛麗塔;
Light of my life,我的生命之光;
Fire of my loins,我的欲望之火;
My sin,我的罪孽;
My soul,我的靈魂。
靈魂,是所有這一切的原點與回歸。
現代社會的吊詭之處在于,每個在鋼鐵叢林中形色匆匆的人,都是孤獨的獵手。所有人都在談論資源與金錢,毫不掩飾自己的物欲。但似乎又是那么孤獨而敏感,渴望認同與理解。被困在疲憊肉體中的靈魂,是那么得無處安放。
Soul創始人張璐曾在心里有話想說卻不可以在微信上發,發現還沒有一個像樹洞一樣的產品,可以讓她傾訴自己的情感,可以“溫柔地包容人的思緒、疲憊抑或痛苦”。于是Soul應運而生,于2016年11月正式上線,至今先后獲得四輪融資,在2019年6月完成C輪融資后,公司規模不斷壯大。2020年,累計用戶突破1億,月活達到3000萬。據相關媒體報道,Soul計劃赴美上市,投資者最多將其估值看高到20億美元。
據We Are Social和Hootsuite統計,典型的社交媒體用戶每天至少會在社交媒體上花費2.5小時以上。2021年,全球社交媒體用戶預計在社交媒體上共花費3.7萬億小時,相當于4.2億年。對這樣一個市場而言,深耕其中的任意一條細分賽道都意味著無盡的機會,這也正是Soul這種App能夠興起與壯大的經濟背景。
徐志斌在《小群效應》中提出的現代互聯網的三大挑戰是,獲取用戶、快速增長用戶數量以及穩定用戶和變現。既然打發無聊的時間,對抗心靈的空虛是幾乎所有人的硬需求,那么基于私密分享、愛好價值觀匹配的陌生人社交,自然可以獲得相當數量有著探索好奇欲望的用戶。
實際上,如果進一步細分的話,用戶對群體是有著理性與感性等多方面訴求的,包括問答求助、炫耀、尋找共鳴、分享知識咨詢、管理儲備關系以及有著共同目標和價值觀等。
目前的陌生人社交App中,除了具備先發優勢的陌陌一騎絕塵外,其余的App沒有早早踏上Soul這種基于相似性用戶圈子的強匹配路徑,提供以上訴求,而是如知乎、豆瓣、虎撲等基于特定領域與話題,用戶自發聚集的論壇型App。因此Soul在這條路徑上自然得心應手,逐步成長為一個舉足輕重的“小而美”的App。
但似乎每個主打社交的App,最后都要有意或無意地成為藏污納垢的所在,充斥著色情與詐騙。
2019年4月,國信辦對小眾即時通信工具開展專項整治。人民日報報道,Soul表面沒有明顯涉黃信息的背后,是其“匿名小助手”功能里有著相當一些帶有軟色情的狀態、評論與私密照。有媒體發現,曾有用戶發布“想養個蘿莉,一個月愿意給一萬生活費”,評論區有多名用戶參與評論。
至于當年商家有沒有在其中推波助瀾,從一個數據中大概可以管中窺豹一二。在網信辦整治前,蘋果商店內,大部分語音社交軟件的年齡限制是17+,而Soul的年齡限制僅僅是9+。在安卓市場中,Soul甚至沒有標注年齡限制,通過手機號即可完成注冊。在Soul的貼吧,有用戶聲稱自己配對到10歲的小女孩。“當然是報了虛齡。”吧友回復,“不然誰進得了這個軟件,我是05年的(2019年新聞),別問我是怎么進去的。”當時的記者也曾多次嘗試舉報色情內容,但截至發稿前,Soul官方并沒有進行處理。
而相比Soul中層出不窮的金融詐騙,這些軟色情甚至只是開胃小菜。
由于Soul的賣點是陌生人的深度社交,因此似乎天生就容易被熟練的騙子團伙,用精心策劃的話術與手段,玩成殺豬盤。從包裝成成功人士開始,到噓寒問暖和幫忙賺錢,再到最后的轉賬跑路,一氣呵成。
鳳凰新聞曾刊文對受騙者進行了采訪與統計,據稱有的受騙者在一夜之間被騙30萬。有的受騙者在得知受騙后無力工作,嚴重失眠,最終被診斷為重度抑郁。
也正因為Soul沒有推出嚴格的監管措施,2019年6月28日,國家網信辦通報會同有關部門針對網絡音頻亂象專項整治活動的相關情況,一夜之間,Soul在各大應用商店下架。
經歷下架風波后,Soul試圖亡羊補牢采取補救措施,如封號、發送防騙貼士、聊天過程中關鍵詞提醒等。而效果又如何呢?
遺憾的是,Soul上的案件頻發,讓各地公安很忙——
3月13日,梅州市公安“平安梅江”通報,梅州一女士被在Soul結識的騙子詐騙23萬;
3月23日,常州市公安局新北分局通報,一常州女孩在Soul上被騙61萬;
5月初,湘潭市公安“雨湖公安”通報,一女子被在Soul結識的男士詐騙7萬余元;
日前,南京市發生一起Soul殺豬盤詐騙,當事人被詐騙75萬元。
極為荒誕的是,當用“詐騙”、“Soul”等關鍵詞進行百度搜索時,舉目望去,盡是“Soul整裝待發嚴打殺豬盤拒絕一切違法行為”的通告。
在即將上市的美好前景面前,Soul是那么努力地去與各種不和諧的雜音戰斗。等待正義歸來的受害者們,心里好受點了嗎?真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實際上,對于Soul來說,充斥著詐騙與色情的局面無異于自掘墳墓。沒有人希望當自己興沖沖分享今天的見聞與心情的時候,對方是一個遠在東南亞的暗房里猥瑣笑著的詐騙犯。對很多人而言,向陌生人敞開心扉本來就是一件需要鼓起勇氣的事情,當傾訴的沖動不足以抵消對被欺騙的恐懼時,望之生懼的新用戶與失望的老用戶自然也會逐漸遠離這個App。
但Soul又做了什么呢,全網發通稿?屏蔽關鍵詞?實際上,如果不在技術甄別,身份審核,用戶反饋乃至于公安機關的緊密聯系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這些自欺欺人的手段又有什么用處呢?固然能在上市前屏蔽掉大部分的負面新聞,但真能堵得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嗎?真的能夠維持現有用戶和吸引新用戶嗎?
我們或許可以理解Soul的種種行為。加強反詐騙技術、增強用戶反饋處理及時性的投入,會影響財務報表的美觀程度,加強身份審核會影響app擴張的速度,這些或許都會削弱一個即將上市公司帶給投資人和市場的想象空間,因此是可以權衡掉的。但在這個過程中,或許Soul已經離他的本心愈行愈遠了。
《人間失格》中的第一句話是,回顧我的一生,除了恥辱,一無所有。這句話往往會被那些渴望理解和關愛的孤獨靈魂,錯誤地用來印證自我。實際上,大部分人是有資格也必將會得到真誠的對待與愛意。
但對于某些眼中只有流量、月活與上市的App與背后的互聯網公司而言,這句話真是再恰當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