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遛頭條,發現有個"襄陽說"網友通過對詞典里關于"隆中"的解釋,來說明諸葛亮方面隱居于隆中,而臥龍崗只是相傳為諸葛亮隱居地。
沒想到@白曜徳居然說不要扒字典,要從史料源頭來證明諸葛亮躬耕地(圖1)。
大家都知道,詞典里的詞義的正確歸納要以一定數量的書證為依據,書證滯后、書證數量不足等都會影響釋義的準確性和辭書的科學性。但到目前為止,關于諸葛亮躬耕地之新史料并沒有出現,唯一新出現的《寄子書》還讓"南陽說"網友興奮莫名,整出來一個"南陽隆中"來,但是諸葛后人直接以實際行動反駁了這些網友的歪解。
詞匯則是語言皇冠上最為璀璨的明珠。每個詞語都有一個“語言故事”、 “文化故事”;每個詞條都有一個“編纂故事”。詞典編纂是梳理和詮釋詞匯,也是整理人類的文化與智慧;是知識管理工程,也是構建民族的集體記憶。
由此可見不管那個國家對自己國內的詞典的編撰工作都非常嚴謹、認真,所以這些詞典都是非常權威的(圖2)。
所以辭海中關于每一個詞條的解釋都非常嚴謹,斷不會如某些網友所說詞典不可信,反倒要信他們自以為是的解釋。這就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希望有一天@白曜徳能把辭海關于"隆中"之釋義(圖3)能改過來,加油,本人很看好你們這些"南陽說"網友之研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