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歷史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一場非常詭異的勝利——發(fā)生在明武宗時期的應(yīng)州大捷。
之所以說應(yīng)州大捷是中國軍事史上一場奇怪的戰(zhàn)爭,有兩個奇怪之處:一是指揮者奇怪,指揮官是著名的荒唐皇帝朱厚照;二是傷亡人數(shù)奇怪,雙方投入兵力多達十萬,而有記載的傷亡人數(shù)不過百("蒙古軍隊陣亡十六人,明軍陣亡五十二人")。
古語都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到了朱厚照這里這句話不靈了。
朱厚照的父親明孝宗朱祐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情癡,是一夫一妻制的典范。他一生只娶了一個女人,也只愛一個女人,即朱厚照的母親張皇后。
而朱厚照跟其父相反,是歷史上最好色的皇帝。他15歲就登基,登基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外出找女人。
在宮里還覺得不過癮,脫下龍袍到民間尋找刺激,半夜三更闖進百姓家,看到哪家百姓妻女長得漂亮,就亮出皇帝身份,霸王硬上弓。
老百姓不相信皇帝會如此混賬,官員也不相信皇帝會如此無恥。
于是永平知府毛思義就貼出安民告示,說今后凡是沒有官府文書,誰敢自稱是皇上,前去擾害百姓的,一律嚴懲不貸。
武宗(朱厚照)聞聽大怒,下令將毛思義逮捕下獄。
不僅如此,他還大量招募孌童,大搞同性戀,供自己尋歡作樂。
漢朝時候有個漢靈帝,指導宮女在后宮開超市買商品,自負盈虧。
朱厚照學習漢靈帝好榜樣,青出于藍,不僅讓太監(jiān)開商店,還讓他們開妓院,讓宮女當妓女。
朱厚照則化裝成消費者,到超市購物,到妓院聽音樂、嫖娼,體驗生活,開心得不要不要的。
朱厚照的父親朱祐樘是個史上少有的好皇帝,除了感情專一,對待大臣非常寬容,生活非常節(jié)儉,致力于減輕百姓負擔,對外堅持和平共處原則、致力于維護邊境和平。
因此,史學界把明孝宗朱祐樘和漢文帝、宋仁宗并列為史上最仁厚皇帝。都說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孬種兒混蛋。好得出奇的皇帝朱祐樘,為什么生了個壞得要命的兒子?
子不教父之過,朱厚照這么壞,歸根結(jié)底還是老爸朱祐樘的錯。
朱祐樘只有一個張皇后,產(chǎn)出也非常低,張皇后只為皇帝生了三個孩子,二男一女,男孩還夭折了一個。
明朝后期的皇帝,都像病秧子一樣,生育能力差勁,無論怎么工作都不見功。
換言之,朱厚照是朱祐樘的一棵獨苗,名副其實的國寶。
既然如此,那就是重點保護對象,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從孩子出生后所有人都只給朱厚照一副臉,就是笑臉。
宮里的太監(jiān)和宮女,就更甭說了,把他當爺伺候。
小朱厚照在宮里驕橫任性、說一不二,大家眾星捧月,脾氣不大就出怪了。
因為怕兒子受委屈,也不敢找嚴師對兒子實行帝王教育,而是找劉瑾為首的八個太監(jiān),整天陪他玩耍,絞盡腦汁逗他開心。
嬌子如殺子,小時嬌慣兒子,沒有對重視思想、品德教育,結(jié)果出了個奇葩兒子,連天啟皇帝都不如。
天啟皇帝雖然不上朝,但是人家獻身木工事業(yè),不亂來;還允許大臣們打理朝政。
朱厚照不僅荒淫無恥,而且心理變態(tài),喜歡惡作劇。他最大的成就就一是投入巨資,修建房子數(shù)百間建立豹房,看著豹子交配;二是培養(yǎng)出了太監(jiān)中的戰(zhàn)斗機劉瑾;三是發(fā)明了猴子騎在狗身上,點燃狗身上爆竹的游戲;四是自己不理朝政,也不讓大臣打理,把國事交給劉瑾為首的八大太監(jiān)(“八虎”)去處理;五是把良家婦女跟和尚弄到一起,看看究竟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可是,就這樣一個荒唐到極點的皇帝,在歷史記載中,他卻曾經(jīng)親自指揮明軍,進行了以少勝多的應(yīng)州大戰(zhàn),將蒙古鐵騎打得潰不成軍,幾十年不敢南下。
那么,豹房皇帝是如何指揮這場應(yīng)州大捷的呢?
正德十二年八月,大同總兵王勛正在跟自己的小妾吃月餅,突然收到了信,信中人以上司的口吻要他好好守城,安心練兵。他一看落款非常搞笑——"總督軍務(wù)威武大將軍總兵官"。
王勛看后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因為總兵就是封疆大吏,他的上司除了兵部尚書,就是皇上,明朝沒有什么“大將軍總兵官”這個職務(wù)。
說是詐騙信吧,送信的人又是正兒巴經(jīng)的官差,這讓他非常迷茫,百思不解。
他不知道,這是皇上朱厚照的親筆信,這時候的皇上已經(jīng)來到了邊關(guān)。
朱厚照為什么放棄宮廷優(yōu)越的生活,到荒涼冷清的邊關(guān)來呢?狗改不了吃屎,尋求刺激。
你想,皇上見識過了后妃,也見識過了民女和百姓老婆,唯獨沒有領(lǐng)略過蒙古女子。如果不能如愿,那豹房皇帝會死不瞑目。
不過也有人說,朱厚照突發(fā)奇想,要想祖先朱棣學習,給蒙古人一個下馬威。
不管是想挑戰(zhàn)蒙軍,還是想會那里的民女,總之他失望了。
因為蒙古是游牧民族,人煙稀少,不像中原那樣到處都是村莊。
朱厚照千里迢迢過了居庸關(guān),來到宣府,不但沒有見到美女,連美女的影子都沒有看到幾個。
于是他先是用書信調(diào)戲了王勛,然后亮明皇帝身份,在大同住下。
正在朱厚照郁悶的時候,蒙古韃靼部落小王子來了,不過不是來送美女的,而是來搞事的。
小王子不是單槍匹馬,帶著五萬鐵騎,目標直指大同。
王勛失魂落魄,大同守得住守不住無所謂,皇帝大人在這,可不能出差錯。
但是朱厚照毫無懼色,反而下令迎敵;因為他長這么大從來不知道什么是害怕。
于是王勛只好硬著頭皮,帶領(lǐng)部下出城迎敵。
朱厚照初生牛犢不怕虎、無所畏懼,卻把隨行大臣江彬嚇呆了,他用皇帝令牌開始調(diào)兵:
"遼東參將蕭滓,宣府游擊將軍時春,率軍駐守聚落堡、天城。延綏參將杭雄,副總兵朱巒、游擊將軍周政,駐守陽和、平虜、威武等地,以上部隊務(wù)必于十日內(nèi)集結(jié)完畢,違抗命令者定斬不饒。"
"遼東參將蕭滓,宣府游擊將軍時春,離開駐地,火速支援王勛。副總兵朱巒、游擊將軍周政即日出發(fā),尾隨韃靼軍,不得擅自作戰(zhàn)。宣府總兵朱振,參將左欽即刻出兵,駐守陽和,不得出戰(zhàn)。違令者格殺勿論!"
反正大明地大物博,最不缺的就是兵力。
正德十二年十月,甲辰。戰(zhàn)爭在山西應(yīng)州打響。
朱厚照也不講什么戰(zhàn)術(shù),就是向前猛打猛沖。
蒙古小王子被這種戰(zhàn)法打蒙了:明朝軍隊一直是以防守為主的,今天怎么太陽西邊出來了?
楞的怕不要命的,小王子只好布置防守。
雙方激戰(zhàn)一天,全都人困馬乏,肚子餓得咕咕叫。
雙方好像有默契,各自鳴金收兵,明軍撤退到城里。
第二天早上,大霧散盡,小王子主動出擊,下令攻城。
可是還沒等他來到城下,朱厚照先下令主動出擊。
這時候,各地勤王的明軍接到圣旨紛紛趕到。
面對蜂擁而來、越殺越多的明軍,小王子恐懼了,慌忙下令撤兵,應(yīng)州之戰(zhàn)以明軍大勝告終。既然如此,為什么說應(yīng)州大捷是一場奇怪的戰(zhàn)爭?
根據(jù)史料記載,此戰(zhàn)中明軍投入兵力5萬,蒙古參戰(zhàn)兵力3到5萬。雙方激戰(zhàn)兩天,刀槍劍戟沒長眼,按照記載雙方卻只有68人傷亡,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別說是真刀真槍干,即使幾萬蒙古騎兵踩踏過去,也要有個千兒八百的傷亡。
別說騎兵踩踏,2015年朝覲麥加清真寺的時候,發(fā)生踩踏還有1500人死亡呢。
有人說這是記載歷史的人,或者是文官集團看不慣朱厚照,故意抹殺朱厚照的功績。
不錯,記載應(yīng)州大捷的《武宗實錄》,是文官楊慎編纂的,朱厚照胡作非為的時候,楊慎深惡痛絕,曾經(jīng)多次上書勸阻。但是朱厚照執(zhí)迷不悟,楊慎索性辭職回家。
所以,楊慎抹黑朱厚照有這個可能。
但是我們別忘了,中國素來有后朝為前朝編史的傳統(tǒng),歷史真相不可能因為一個人的態(tài)度被掩蓋。
《明史》不是明朝官員編纂的,事實上是清代官張廷玉為首的清朝官員編寫的。
正是因為后人編纂前朝歷史,相對來說更為客觀、更權(quán)威。清朝皇帝可能會抹黑李自成、崇禎、吳三桂,甚至會妖魔化朱元璋、朱棣,但是不會抹黑朱厚照這個無名皇帝。如果《武宗實錄》不符合事實,張廷玉在編寫明史的時候,就會糾錯,還歷史本來面目,不會照本宣科;畢竟朱厚照又沒有扒掉張廷玉的祖墳。
再說,編寫明史,也不是張廷玉一個人說了算。
有人說,應(yīng)州大捷為明朝換來幾十年的和平,也不符合事實。
事實上,朱厚照上臺后,明朝一直在挨打。
達延汗,就是一般俗稱的蒙古小王子,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軍事家戰(zhàn)略家,絕對是朱厚照不能相比的。
他是地道的馬上皇帝,真刀真槍打出來的皇帝。
他能征善戰(zhàn),滿腹韜略,指揮韃靼鐵騎橫掃蒙古其他部落,在16世紀初,將草原各部落打得服服帖帖。
當達延汗統(tǒng)一草原后,便開始和明朝較量。
弘治十一年(1498年),達延汗“營亙?nèi)в嗬铩北高呹P(guān),自稱“大元大可汗”,要求向明朝互市朝貢。
達延汗兵臨城下,明朝被迫滿足了他們的部分要求,允許他們朝貢。從武宗繼位,到正德十二年(1517年)應(yīng)州之役以前,達延汗幾乎每年都要侵略明朝邊境。其中重要的幾次侵略如下:
武宗即位當年,達延汗兵犯宣府,殺死官兵2165人,掠奪財物、人口不計其數(shù)。
同年十月份,蒙古犯甘肅鎮(zhèn),甘肅都指揮使劉經(jīng)力戰(zhàn)不敵,殉國。
正德四年(1509年),兩次全面進攻明朝北部邊防。
正德九年(1514年),侵宣化,游擊將軍、守備將軍皆戰(zhàn)死。
這說明蒙古小王子根本不怕明軍。
其實,從土木堡之變(1449年)后,明軍戰(zhàn)斗力已經(jīng)明顯下降,與游牧民族較量總是處于守勢,這是歷史事實。為什么應(yīng)州大捷之后,小王子不敢侵犯明朝了?
因為達延汗在應(yīng)州大捷這一年,即1517后病死,不是被朱厚照嚇死氣死的。
小王子達延汗死后,漠南蒙古部落開始混戰(zhàn),沒有精力對明朝發(fā)動大規(guī)模入侵。
正因為如此,很多人忘記這是個巧合,自娛自樂,覺得朱厚照這個豹房皇帝在應(yīng)州大捷中重挫了蒙古軍隊。
試想,土木堡之戰(zhàn),瓦剌3萬大軍就將20萬明朝政府軍主力打得落花流水。應(yīng)州之戰(zhàn),明軍至少應(yīng)該有10萬兵力才能招架。因為這時候土木堡之變過去了70年,明軍生活在和平環(huán)境中,戰(zhàn)斗力更是江河日下。
蒙古兵力本來就少,騷擾邊境出兵都不會上千,搶了就跑。
出兵3萬的話,戰(zhàn)略目標就是攻打明朝京城,怎么會因為一場死傷十幾人的戰(zhàn)斗就放棄?
真實的應(yīng)州大捷應(yīng)該是,明朝時期,蒙古軍隊對明朝戰(zhàn)爭就是掠奪戰(zhàn)和貿(mào)易糾紛引起的戰(zhàn)爭。當時小王子帶兵搶掠剛好遇到明軍主力,搶劫不利之后就跑了。然后朱厚照的一幫太監(jiān)兄弟,為其涂脂抹粉,大加吹噓。
但是編寫歷史的時候,那些人不肯違背事實,如實記錄,所以才有了數(shù)萬大軍交戰(zhàn),死傷幾十人的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