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吃是首位,想做一頓豐盛的大餐,買菜又是第一步。可您會怎么買菜呢?現在,除了傳統的農貿市場,APP上買菜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提前一天下單,等下班了在小區周邊的快遞站就能取,確實很方便。
細心的你可能發現了,現在,小區周邊的商店、快遞站、或是水站,都成了APP買菜的自取點,菜多的時候,就像一個臨時的菜市場。
記者:“每天在您這里拼菜的人多嗎?”
便利店老板 周訓兵:“也不算很多,每天有十來個。”
周訓兵是這家便利店的老板,現在也搭上了團購菜品的快車,每天十幾單的配送量并不算很大,所以對主業幾乎沒啥影響。不過,老周說,看APP上的訂菜價格自己也很納悶,怎么能這么便宜?
記者:“像康師傅的那個茶你們一般賣多少錢呢?”
便利店老板 周訓兵:“平常超市要賣4塊,在上面拼的話比我們進價還要便宜。”
的確,除了買菜,小食飲料酒水,日常生活用品在手機上都能拼,平臺涉及京東、美團、橙心優選、噠噠、盒馬等眾多商家。記者隨機打開了幾款APP,發現上面的菜品種類不少,價格也很實惠。為吸引新顧客,眾多APP還推出了新人特惠,比如0.01元就能買250克的小臺芒果或者450克的高山甜香蕉。
記者:“我們現在從美團優選、橙心優選、還有滴滴代購上挑選了三款不同種類的農產品,在這個平臺上雞蛋15.99是30個,后腿肉是21.98元500g,西紅柿是0.98元500g,我們看看,這樣的三款菜品,在蔡家村農貿市場價格是多少錢呢?”
記者:“番茄怎么賣?”攤販:“7毛錢一兩。”
記者:“這個番茄是7毛一兩的話,核算下來就是7塊錢一公斤,那半公斤大概就是3.5元,我們剛剛在APP上看到的番茄半公斤是0.98元。”
攤販:“ (后腿肉)45元一公斤。”
記者:“還會有優惠嗎?”
攤販:“沒有了,最低的價格了。”
攤販 :“(雞蛋)差點的在18元(30個),好點的在20元多點(30個)。”
這么算下來,傳統農貿市場里的每公斤西紅柿比APP上貴了5.04元,30個雞蛋貴2元到9元之間,每公斤豬后腿肉也貴出1元至2元。可以看出,APP和農貿市場肉類的差價并不大,但水果和蔬菜差價就比較大了,再加上菜還能送到家門口,怪不得越來越多的人一頭扎進了線上購菜的熱潮中,小區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團購群。不過,青菜蘿卜各有所愛,傳統農貿市場的熱鬧新鮮看得見也照樣魅力不減。
市民:“沒有嘗試過,也不知道菜品的質量怎么樣。”。
市民:“作為年輕人我還是喜歡出來走走,喜歡菜市場摸摸的感覺,特別是早上來,看見那么多阿姨。哪里人多我就往哪里走。”
記者:陳璐 常恩豪 楊朝鈺(實習)
編輯:驚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