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奶爸
寶寶的行為,父母不要瞎想
導(dǎo)言
寶寶來到這個世界上后,對于爸媽來說是幸福的,但同時也是痛苦的開始。
由于寶寶還小,每天都需要全方面照顧,甚至還是24小時無休息那種,只要寶寶有一點(diǎn)動作,父母都會第一時間來到寶寶身邊看著他。
隨著寶寶長大,他們逐漸學(xué)會各種各樣的技能,其中“撒嬌”就是讓父母又愛又恨的技能,面對寶寶的“撒嬌”,父母都會無條件去滿足。
寶寶“撒嬌”的舉動,并不是要媽媽抱
對于寶寶來說,來到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是陌生的,讓他缺乏一定的安全感,只有媽媽的味道才能讓自己安心,所以,經(jīng)常會向媽媽“撒嬌”,讓媽媽來抱自己。
面對寶寶的肢體語言,媽媽會感受到孩子的想法,看見寶寶“撒嬌”的行為便會主動上前去抱寶寶,但事實(shí)上,有時候?qū)殞殹叭鰦伞钡呐e動,并不是要媽媽抱,而是有別的述求。
撒嬌行為1:不想讓媽媽離開自己
媽媽是最讓寶寶有安全感的人,所以想讓媽媽在自己身邊保護(hù)著自己,陪著自己,所以他們會時刻揮舞著小手,來告訴媽媽,不讓她離開自己。
可是面對寶寶的舉動,許多媽媽都會誤解是寶寶“撒嬌”求寶寶,于是便上前去抱寶寶,但抱上才發(fā)現(xiàn),寶寶并不想被抱。
撒嬌行為2:想讓媽媽一直在自己的視線里
別看寶寶的視力不好,但是他們卻對媽媽特別的敏感,雖然滿月的寶寶只能看到20cm,但只要媽媽出現(xiàn)在自己視力范圍內(nèi),寶寶就會把目光放在媽媽身上。
于是就會出現(xiàn),媽媽走到哪,寶寶就看到哪,看到這一幕,媽媽會以為寶寶想讓自己抱,可事實(shí)卻不是這樣,寶寶只不過想讓媽媽一直在自己的視線里而已。
撒嬌行為3:努力地去抓媽媽
有些新生兒特別喜歡抓媽媽的頭發(fā)或者是抓媽媽的衣服,尤其是在把寶寶從自己懷里放下時。
面對寶寶的這種行為,媽媽總會以為寶寶想讓自己多抱一會,但事實(shí)上,寶寶是去在感知媽媽,了解媽媽,通過自己的“抓”能更加接近媽媽。
父母多抱會慣壞孩子
有一些父母存在一定的誤區(qū),認(rèn)為小寶寶就是要多抱,這樣才能拉近自己跟寶寶的距離,但是,經(jīng)常去抱寶寶會變成“溺愛”,甚至?xí)绊懙綄殞毜某砷L。
本來寶寶到了要翻身或者是下地的年齡,但由于想讓父母去抱自己,而影響到自己身體發(fā)育,腿部的發(fā)育。
所以說,父母經(jīng)常抱孩子,甚至不愿意把寶寶放下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不是愛,而是傷害。
有心理學(xué)家指出:建立孩子的安全感不是通過抱,而是平時的陪伴,因此,也請各位父母控制一下自己。
結(jié)尾
寶寶“撒嬌”的舉動分為好幾種,但是多說并不是讓父母去抱自己,而是不想讓父母離開自己而已,要了解寶寶需要的原因,才能幫助寶寶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