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昆(圈內)準備再次跳入河中救人。四川省軍區供圖
獲救群眾為張昆送來錦旗。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見習記者楊霽月
9月9日,四川省軍區一間會議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四級軍士長張昆一再謙虛,“其實都是我應該做的。”一個多月前,32歲的他在彭州市一處急流中救起4人,在干休所和彭州當地傳為佳話。
“不要下去,太危險了!”7月25日下午,彭州市小魚洞鎮湔江河邊聚集了不少群眾,現場響起此起彼伏的呼救聲。正在此處休假的張昆聞聲趕來,他看見有3個大人、1個小男孩被卷入急流,岸上有2人正拿著竹竿試圖救助。
此處是回水灣,有許多漩渦和暗流,最深處達3至4米。張昆見情況緊急,不顧周圍人的勸阻,毫不猶豫跳進河中救人。
河邊戲水失足落水 休假戰士挺身救人
張昆是四川省軍區成都第一退休干部休養所四級軍士長,事發時正處于休假期間。
“當時我看到有3個大人和1個小男孩被卷入急流,岸上有2名群眾拿著竹竿正在營救。由于竹竿中間有破裂,無法完全伸直,4個落水者眼見就要被卷到漩渦中央,再不施救就來不及了。”張昆說,“事后才知道,是1個大人帶著小孩在河邊戲水,失足滑入深水區,另外2個大人先后去營救,但都因水流太急,不但未營救成功,反而自己也被卷入水中。”
張昆連鞋子都沒脫就毫不猶豫地跳入河中,河水頓時沒到胸口,他趕緊抓住岸邊群眾遞來的竹竿才沒被急流卷走。他把竹竿遞到離他最近的落水者手中,在岸邊群眾的協助下,先后救起兩個大人。
救起兩個大人后,張昆回頭發現,落水的小男孩已被沖到漩渦邊,眼看就要被卷進去。“情況非常緊急,來不及多想,我立馬撲過去一把抱住孩子,用盡全力才游上岸。”張昆說,他去救小孩時,發現竹竿不夠長,情急之下扔開了竹竿,冒著隨時可能被卷入漩渦的風險撲向了男孩。
10分鐘救起4人 得知1人遇難悲痛自責
據張昆介紹,當他抱著小孩上岸后才發現,小孩沒有了哭聲,也沒有咳嗽,“我小時候有過溺水經歷,一般情況下,小孩溺水后會因受到驚嚇大哭,但他沒有哭鬧,我初步判定孩子是嗆水了。”
張昆說,他一邊抱著孩子跑上岸,一邊把手放在孩子的腹部用“海姆立克”急救法進行急救,當小孩開始咳嗽,把水吐了出來,逐漸恢復生命體征后,他再次義無反顧地折回水里救人。
“最后一個成年人被救上來時,他的意識已不清醒了。”張昆說,整個救人過程持續了約10分鐘,“正好旁邊有兩人是醫生,也趕來幫忙,我們一起對他進行了急救,但那名落水者還是沒有醒過來。”張昆的心里十分著急,不顧快要虛脫的身體堅持搶救,直到救護車抵達后才悄悄離開。
回到單位,張昆始終牽掛最后救上來的那名男子,在得知其搶救無效離世后,他內心十分悲痛、自責不已。“我太遺憾了。”他哽咽道,“如果救人速度再快一點,或許結果就不一樣了。”
大家為他點贊“為張昆的英勇行為感到驕傲”
1989年出生于云南一小山村的張昆,從小就立志要當一名軍人。2006年12月,懷揣著兒時的夢想,他如愿來到部隊服役。在部隊的15年里,他帶過新兵,做過炊事班長,現在是干休所的一名普通駕駛員。他平時工作努力、訓練刻苦、學習認真,得到了老首長、單位領導和戰友們的一致好評,先后被評為“優秀士兵”2次、“優秀士官”2次。
在干休所工作的張昆,每天會根據工作任務,自律地安排鍛煉時間。“每周星期四,干休所要組織醫療、急救常識的學習,之前學習了‘海姆立克’急救法,所以救人,我的體能和所學的急救知識都派上了用場。”張昆說。
張昆救人的英勇事跡在干休所傳開后,大家紛紛為他點贊。“我為張昆的英勇行為感到驕傲,當人民群眾需要我們,哪怕付出生命,我們也義無反顧。我們結合黨史學習教育,號召全所官兵、文職人員、職工向張昆學習。”干休所所長鄧雯說。干休所退休老干部、原成都軍區副政委楊德福動情地說:“張昆舍己救人,這件事發生在他身上是必然的,因為他繼承發揚了我軍的優良傳統。”
“如果沒有當地群眾拉著我,沒有那根竹竿,我可能也上不來了。”面對大家的稱贊,張昆有些靦腆地說,“我是一名軍人,救人是我的責任,對于當地群眾而言,我覺得是他們救了我,我也很感激他們,感謝人民群眾的幫助。”他表示,作為軍人,義不容辭。如果以后遇到這類事情,仍會毫不猶豫去救人。
來源:華西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