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最近又攤上事了。
浙江省消保委近日發文稱,有消費者反映,在使用“順豐速運+”微信公眾號寄快遞時,發現順豐公司提供了一項名稱為“簽收確認”的收費增值服務,收費金額為1元,消費者認為順豐提供該項增值服務的行為侵害了其合法權益。
對此,順豐方面回復稱,這種增值服務最先源于珠寶首飾、3C電子以及奢侈品類客戶的特殊需求,在常規交付簽收之外,此類客戶還希望在快件投遞時,順豐能夠提供驗證6位口令信息或收方身份證號碼后6位的增值服務,以確保快件由寄方客戶指定的收方簽收,避免快件錯投或妥投后的交易糾紛。
換句話說,順豐認為這1元簽收確認費用行業普遍做法,是一種為避免糾紛而留存證據的服務。
毫無意外,這一回應又被頂上了熱搜
不可否認,快遞企業通過用信息化綁定這種確認簽收的方式能有效提升快遞服務的安全性和私密性,但借此收費就有點打“擦邊球”的嫌疑了。首先,從法律角度來看,快遞服務肯定是要客戶簽收確認才算履約完成,沒經過客戶本人或者授權簽收,都是違約的,這是法定的義務。從這個層面來說,如果順豐還要收費,那自然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有人會說太較真,這只是一種升級服務,你完全可以不選。
但是將原本就承諾的服務單獨拎出來,做一個所謂的“升級”,哪怕說是不影響正常服務,也讓人不得不多想。
這些年,快遞服務與用戶的矛盾有逐漸發展的趨勢,這很大程度上都源于驛站以及蜂巢快遞柜極大程度上更改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模式,導致現在客戶收貨根本沒有所有的簽收確認環節。如今又讓高價值的包裹,在保價的服務費基礎上,再來一個簽收確認環節付費。等真正出事了又搪塞各種理由不給賠償,作為有著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是不是該思考一下了。